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浦江東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章 困難於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5章 困難於斯

王建浦此刻心情不平靜的程度,完全可以用“震驚”兩字來形容,甚至還要來得更深刻更具衝擊力一些。

沒錯,他腳下現在踩著的這片土地,就是今年六月經國家批准設立的全國第一家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的最終選址所在地。

這也是全國規模最大、啟動最早的保稅區。按照規劃設計,外高橋保稅區集自由貿易、出口加工、物流倉儲及保稅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種經濟功能於一體,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

最先保稅區開發起步開發面積原定4平方公里,但是相關部門一核算,至少需要投入十多億資金。所以後來咬咬牙,開發公司只選取了其中的一塊最容易開發、成本最少的0.7平方公里的起步區。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一再縮小、最容易啟動的起步區域,面對這樣一片荒涼偏僻的灘塗地,規劃的藍圖和眼前實際的差距,現在的王建浦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置信最後究竟能做到什麼程度。

腳下的地塊,除了蘆葦,更顯眼的還有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碉堡。

這些圓圓的、敦實的、赤裸的、沒有任何裝飾的碉堡,就像是貨真價實的一個個建築學上的怪物。

在田野裡,在小鎮上,在路邊,甚至在農民新居里,它們不為人注意地蹲在那裡,甚至常被農民當作田頭工作的臨時工具房。

王建浦在來的路上就分明看見,不遠處的一座梅花形碉堡的槍眼上就擱著許多用來搭蔬菜棚的小竹條。

凝視著它們,王建浦隱約覺得,這些矮墩墩的怪物似乎依然有著一種難以摧毀的意志和一種生命力。它們的身上,寫著歷史,寫著戰爭,寫著昨天,也映襯著今天和明天,映襯著和平和未來。

這些碉堡給王建浦留下了深刻印象。遠離戰爭已經好多年,但是,碉堡卻還“活著”。

後來他還特意去圖書館查詢過相關的資料。

資料上記載浦東地區原有國民黨留下的碉堡600多個,集中分佈在高橋、高行一帶和黃浦江沿岸。外高橋保稅區選址所在地就是其中之一。

還有,與這裡黃浦江之隔的寶山地區竟然原有國民黨留下的碉堡1900多個。今天,那裡正是最大的現代化鋼鐵企業——寶鋼所在之地。

這年九月份,陸家嘴、外高橋,還有金橋三大開發公司相繼組建,從而拉開了浦東開發開放的序幕。短短兩個月時間,外高橋保稅區的開發建設就進入實質性啟動階段。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王建浦收回來目光,想了想,笑著問同行的羅佳銘:“羅工,你確定保稅區的起步區域就是這裡,就是這一塊土地?”

羅佳銘是規劃設計院的工程師,年紀要比之王建浦大上一輪。他不急不慢卷起來來手中的圖紙,哈哈笑道:“小王,你這就是笑話我們不專業了。做了十幾年規劃設計,地點上還出錯,那不成低階笑話了?”

他往鼻樑上推推眼鏡,看看王建浦,又說道:“為勘察現場情況,我們先遣組在這裡一線駐紮快有兩個月。這一點最起碼的專業還是有的,好伐?”

王建浦不響。看著眼前的一切,內心翻騰。

他當然知道,實際上浦東新區的整體規劃,早在87年就由市規劃局在浦東開發中外諮詢研究小組工作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草案”和相應的初步方案。

規劃先行。現在各個開發公司急需要做的,更多的是加速各類規劃和分區規劃的編制和修訂工作。依靠的就是像羅工這樣的一批年青人,他們全憑著滿腔熱血與勇氣,去共同扛起浦東開發的重任。

另外,面對保稅區10平方公里的土地規劃,他們作為開拓者,在沒人、沒錢、沒經驗的情況下,當然就只能靠探索去培養極具前瞻性的眼光了。

王建浦能直接參與浦東開發開放第一線的工作,這次是以借調的身份過來的。早在十二月初的時候手續就基本辦好,但是因為接近年底,室裡有很多文字的工作需要完成,所以一直到快要過年放假的前一個禮拜才過來保稅區開發公司報道。

在在嚴橋由由大廈的開發公司待了有三天,今天是他第一次來保稅區的現場。

去開發公司之前,夏主任,還有開發公司的相關領導專門與王建浦有過一次談話。一部分是代表組織,不過因為老領導的關係,當然也包含有私人的成分。

到底是自己單位派出去的人員,所以夏主任就相對講的多一些。

他的看法,如果天天只呆在辦公室裡,透過檔案和會議來指導工作,長此以往很容易脫離現實,不但不能把工作搞上去,反而可能越搞越忙,越忙越亂,影響發展。

“不接地氣”,是基層幹部群眾吐槽最多的一點。只有從機關到基層後,才能真正感覺到基層工作的難度,才能體會到基層工作者的壓力。

開發公司的林副經理還開玩笑,說是有人這樣形容領導幹部下基層:早上坐著輪子轉,中午圍著盤子轉,晚上繞著裙子轉。一天的行程就是走馬觀花,推杯換盞,最後回城娛樂。

夏主任說道:“下基層接地氣搞調研是一個幹部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常言道:工作要上去,幹部要下去。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

臨走的時候,夏主任一再叮囑王建浦,相當於是耳提面命,從機關到基層,工作任務不同,工作、生活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他一再告誡王建浦需要儘快加強學習,轉變角色,直面新的困難,適應新的工作。

實際上,外高橋作為國內的第一家保稅區,王建浦早就料想到因為沒有先例可循,自然工作上的難度會很大,肯定會面臨許許多多的困難。

可是眼前的這一切,還有這幾天從自己所接觸到的實際情況,不管是所遇到問題的難度還是深度,都大大出乎了王建浦最初的意料。

他長嘆一口氣。困難歸困難,真要白手起家,可是誰又能想到竟然是這樣的一窮二白,接下來自己工作的開展竟至於困難於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