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浦江東最新章節列表 > 第99章 冬天汰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99章 冬天汰浴

浴室裡煙霧繚繞,水汽瀰漫。小毛,“四眼”和林樹躺在浴池裡,三人氣爽快暢,渾身酥軟,不亦快哉。

這裡是港務局裝卸公司的單位浴室。因為正是上班時間,來洗澡的工人不多,平日裡擠擠鬧鬧的浴室非常安靜,也很開闊。

沐浴,北方人叫洗澡,廣東人謂沖涼,上海人叫“汰浴”。

很長一段時間,上海人居住條件緊張,無論是石庫門,還是弄堂老房子,衛浴設施都是落後的,也可以說根本就沒有獨立衛生間。

房間裡既沒有廁所,也沒有浴室。上廁所要麼就去家附近的公共廁所,要麼就在家裡用馬桶或痰盂。放在房間的角落,用簾子拉著遮羞。每天早上再去指定的地方清洗。

汰浴就要麻煩些了。特別是一到大冬天,就更是成了問題。可以毫不誇張地講,冬天要汰個浴的確是件很奢侈的事,是頗重要的活動,甚至還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不過一般稍微有些規模的國有企事業單位都會有浴室。像今天小毛他們這樣,冬天的時候能選擇去單位裡洗澡,條件已經屬於很好了。

在家裡洗澡那就要費一番功夫了。經常一棟老房子裡幾戶人家合用一間衛生間,於是,連洗澡這樣私密的事,都須鄰居間相互體諒、統籌、安排檔期。

比較常見的辦法,是一個星期裡專門提供一天給某一家,然後這一家子老少輪流排隊洗澡,其他住戶則被分配到其他日子。總之,大家都有得洗,只是要等。那時候每天洗澡對於普通家庭來講不大現實,平時每天只能打熱水“汰腳”、“汰屁股”。

於是很多家庭會採用土辦法來洗澡。用一個很大的洗澡盆,圓形或橢圓形的,然後在房頂上掛一個鉤子之類的東西,把一張很大的塑料布從上到下的吊著,然後展開圍著洗澡盆包一圈,像是蜜蜂的小屋,就是一個簡易的浴室了。

房間裡擺一個大木盆,熱水瓶一瓶接一瓶地朝木盆裡倒入剛燒開的沸水,待水溫調和得差不多了,便關上房門,坐進木盆裡洗澡。

一個人洗的時候,窗簾拉得嚴嚴實實,其他家庭成員在屋子外的陽臺上,或者小天井裡搬張竹椅子等候。等聽完一集半導體裡的廣播劇,屋子裡的人就洗完把門開啟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上海人冬天汰浴還有一個好去處,就是公共浴池,俗稱的“混堂”。老街區裡,無論狹窄小街、低矮市巷都能找到混堂。

上海最早的公共浴室最早出現於晚清。當時以鍋燒湯,水熱後用木桶倒水入池,可容十餘人同浴。那時剃頭師傳、剔腳師傅開始提供服務。

相傳清末李鴻章來滬時足底長了“雞眼”,疼痛難忍。於是,手下人急忙去浴室請來了一位“修腳名手”。手起刀落,足底之痛立馬消除。李鴻章大喜,重獎了這名修腳師。此後,上海的澡堂子便熱火起來。青浦有了混堂浜,七寶有了浴堂街,曹家渡的一條小街也被叫成混堂弄。

甚至世紀初上海還出現過一批香豔的外國浴室。比如土耳其浴室、芬蘭浴室等等,設在鬧市區,招牌上有中文也有外文,這些地方實際上幾乎都是色情場所。

這時候的公共浴室,基本都是多人混雜合用一池,自早到晚也不換水,池水混濁浮膩之狀可想而知,故名“混堂”,一說“渾堂”。混堂之名由此一直流傳至今。

上海人對混堂應該不會陌生,在那居住條件極差的歲月裡,混堂曾給人們帶來汰浴的快樂。

但老上海浴室卻沒有一家用“混堂”來命名,大多用泉名或吉祥文字取名。

明明只是一間混堂,卻偏偏喜歡自稱“某某池”,陽春白雪的很。比如浴德池、卡德池、日新池、逍遙池等等,其實都不過是普普通通平民級別的澡堂子。

不過,舊時上海話裡“汏浴”二字是有來頭的。

舊社會妓女為了還債,偽裝成清白女子嫁人,像汏浴一樣洗去一身債務後再騙人錢財。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身上的“老坑”(滬語:汙垢)就好比妓女的債務,泡混堂麼,圖的就是浴後的那一身輕鬆。

“進門皆是清潔客,出門並無齷齪人”。混堂是社會上三教九流混合匯聚之地,市民當然是其主要客源。

對上海市民而言,無論平頭百姓還是巨賈富貴,都十分樂意去混堂爽上一把。而且,某種意義上,混堂之水越是混得厲害,這一把“水包皮”越是來得爽快!

對他們來說,一池之水,從早到晚從不更換,雖然不免渾濁乃至浮膩之物漂浮其間,但在這方天地,被陣陣熱氣煙霧般繚繞肉身,先就十二分的快意。

老老少少的男人泡在一個熱氣騰騰的大池子裡,身邊雖然沒有膚如凝脂的楊貴妃相伴,互相吹吹牛、嘎嘎三胡,倒也都成了唐明皇了。卸下衣裝、人人平等,自嘲之下,心情反而豁達。

待池水將肉身泡得爛熟,叫上一個擦背師傅,讓他拿根沾了水的幹絲瓜囊或是毛巾不慌不忙地擦著裸身,直到“老泥”紛紛擦出,如此享受又豈是愜意可以形容?

更不用說,從大池間走出,將身子徹底衝個乾淨,換上木屐,接過混堂師傅迎面飛拋而來的熱毛巾,擦乾身體,裹住一大塊或許髒兮兮的浴巾往長榻倒頭便睡,一覺醒來,不知自己身在桃花源中何處。如此感覺,不是個中人又怎麼能夠明白?

上海市民還有汰浴、剃頭以迎接新春的習俗。每年臘月二十至除夕,是上海混堂的大發之際。不僅如此,受麵館吃頭湯麵的啟發,老浴客還喜歡趕洗頭湯浴,為此,有人買通混堂師傅,從後門進入,搶在浴室正式營業前,跳入大池先洗上一把。

家規嚴一點的人家,尤其是有女兒的,很多都不大願意去“渾堂”。條件好一點的人家,寧可採取一種更考究的辦法解決洗澡問題,就是帶領全家到國營賓館去住一晚上。

很多國營賓館裡面一間套房一夜的費用並不是很貴,對於小家庭還可以承受。房間裡地毯上還可以加床墊和被褥,讓一家老小四、五口人睡覺都沒問題。全家人依次舒服地洗完熱水澡,在暖氣裡讓頭髮自己幹,圍在一起看衛星電視裡放的港劇,歡快得好像過節一樣。

上海人尤其喜愛“盆浴”,而不是“淋浴”,對橢園長條的大浴缸格外鍾情。在幾平方米的衛生間,獨自躺在一隻鑄鐵搪瓷浴缸裡,這就是上海人的性格,習慣於窄小的空間裡獲得的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