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江海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三章 引才之路(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三章 引才之路(1)

三顧專家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果,一個個都忙乎起來了。言駿帶著紀術晝夜設計繪製圖紙,應石暗暗的按照測繪的圖紙在捉摸生產工藝,老趙在指導趕寫可行性研究報告,而應聲則忙於打通引進人才的通道。

應聲從天津回來就沒有著家,而是直接去了海潮縣人事局。人事局在縣政府大院內的二層小樓辦公,大多房間門前都有一個標牌,告訴群眾這個房間是幹什麼的。他分析著,幹部調配股應該負責人才引進吧。股內工作人員都在忙碌,為調進調出人員辦理調動手續。應聲在靠門的飛來椅上坐下等候。有位工作人員問:

“同志,你有什呢事?”

應聲回答:“關於企業引進人才的事。”

“噢,過來,過來,這事由我負責辦理。”一位靠窗戶的工作人員說道。

應聲連忙來到他辦公桌旁邊,在單人小方凳上與他相對而坐。

“我叫張祥,企業幹部調配由我具體負責。你說說情況。”張祥爽快而簡單的介紹。

“我們想從天津調進一位高階工程師,搞新產品開發。”應聲說。

“哪個單位進人?”張祥問。

“柳橋鄉白龍港村。”應石回答。

“你們村算什麼呀?我工作這麼多年,還沒有聽說過村裡調進工程師唻,更不要說高階工程師啦。”

張祥一盆冷水把應聲的心澆得冰冰涼的,為啥對村裡這麼蔑視?沒有村哪有鄉,沒有鄉又哪有縣?真氣人!氣歸氣,還得和人家好好說嘛。

“張股長,”應聲很客氣的稱呼張祥,而他卻沒有表情的說:“我不是股長,今天股長不在。”應聲連忙打招呼說:“老張同志,對不起!能不能為我們村裡網開一面?”

“你這個人怎麼就不明白呢,國家幹部只能進全民單位,當然大集體單位也可以,地方國營嘛。你說,你們村算什麼,連小集體都算不上!”張祥沒有好氣的說。

應聲心裡很難受,怎麼想發展經濟就這麼難呢?村裡要發展,沒有人才怎麼行;人才進不來,又怎麼發展,怎麼帶領群眾致富,建設美麗鄉村?人家瞧不起村不要緊,關鍵是自己不能瞧不起自己,我們畢竟有幾百戶人家和一千多畝土地,只要我們自己爭氣不怕辦不成事。眼下,馬工調不進來,空調專案肯定泡湯。在應聲的腦海中,他就不相信沒有解決的辦法。

應聲知道,以後少不了與張祥打交道,他對張祥說:“老張,我知道你懂政策,是個行家。”老張笑笑,“我一工作就幹這個。”應聲湊到他耳邊附和的說:“對對對,要多向您請教。中午請您喝杯小酒,幫我們出出主意好不好?”

張祥愣了一下,再看看應聲,覺得挺有誠意的,便答應了。

張祥帶應聲來到一家飯店,這家店也不算高檔。應聲要拿瓶好酒,張祥卻說,不用,海潮大麴就行了。看來張祥不是講究人。推杯換盞,兩人喝得痛快,聊得也開心。

“老闆,幫我切二斤牛肉,紅燒一條鱖魚,要大點的,打好包,我晚上下班來拿。”張祥說。

“好的,領導!”老闆高興的答應。

“老闆,這個菜錢記中午賬上。”應聲爽快的說。

“兄弟是個爽快人,你這位朋友可交。”張祥稱讚的說。

“唉呀,你們村調工程師的事,確實不好辦。看你兄弟面上,我幫你出個注意。”張祥又說。

“謝謝張哥指教。”應聲不無感激的說。

“老弟,我可以與縣風機廠廠長打聲招呼,你說的這個工程師就調這個廠。然後村裡和廠裡籤個協議,工程師就到村裡工作;他的工資等一切費用由村裡承擔,村裡把錢按時匯到工廠,由廠裡代為發放;村裡還要象徵性的交點管理費,多少好商量,不是有我周旋嘛?”

“這個辦法好。”應聲很興奮,他真感到這是個曲線引才的法子。

“但是吧,人家調進一個人,又不在本廠工作,難度大呀。”張祥略顯為難的說。

“那麼怎辦?”應聲問。

“老弟呀,人家要承擔責任的,你得表示表示。”張祥直言不諱的說,“廠長家剛分了房,你們村裡不是方便嗎?弄一套組合式傢俱唄,這事我來聯絡。”

“明白!”應聲嘴上似乎是答應了,但是心裡在想,胃口可不小啊,一套組合式傢俱多少錢?從哪兒列支?

“領導,你打包的菜備齊了。你姐夫今晚也在這兒,風機廠辦公室剛打的電話,說廠長來。”老闆說。

應聲這才明白,張祥說的廠長是他姐夫。他怕張祥知道他聽到了老闆的話而不高興。便裝著酒多了的樣子伏案打呼嚕。張祥看看應聲醉酒的樣子,拍拍他的肩膀說:

“老弟,還行不行?”

“啊,不好意思,我出差沒有休息好,都睡著了。”應聲打招呼的說。

“再來一杯就結束吧。”張祥說。

“行,聽大哥的。”

兩人分道,張祥握著應聲的手說:“咱們是兄弟了,有事直接來找我。你們引進人才掛縣風機廠的事好說,剛剛說的傢俱的事,不一定的。當然你們真心想表示,廠長肯定會如數結賬。另外,還可以把人才掛鄉里呀,你好好和鄉書記說說。”應聲激動的點點頭,“太謝謝張哥了,今後一定少不了麻煩您。”其實,張祥熱情直率,大大咧咧,樂於助人,又有愛佔點便宜的德行,應聲立即搭準了他的脈,眼下世風澆薄,不打進這個突破口,還有二門?

應聲很開心,雖然花了點小錢,但收穫挺大的。他想,馬工有三個渠道可以到村裡來工作。既可以調董廠長所在的海通市交通機械廠,也可以調張祥姐夫所在的海潮縣風機廠,還可以調鄉政府,然後駐村工作。到底選擇哪條路可行可靠,他還得好好斟酌一番。

應聲大腦中在鬥爭,馬言駿到底調到哪裡好呢?他雖然有了主意,但作為村裡來說,第一次引進高階知識分子,這麼大的事還是要放到支委會上集體研究才行。

“交通機械廠雖說是村裡機械分廠的總廠,但畢竟是市裡的廠,中間還隔著一層海潮縣,萬一人家卡我們的脖子,一點辦法都沒有。剛認識張祥,由他介紹掛縣風機廠,可能不靠譜。”自途分析說。

“董廠長為人不錯,卡脖子到不至於。但是幹部的任命都是組織決定的,萬一他調走了,與新廠長協調是不是就比較困難啦?掛縣風機廠不太合適,具體問題很難協調。”柏青說。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老趙說:“兩位的意見我都贊成,還是把馬工的人事關系放在鄉里為妥,有什麼事都是鄉內的事,好解決。”

其實應聲自己也是這樣想的,“既然意見高度一致,那就把馬工調到鄉機關吧。當然這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必須鄉里同意才行。”應聲最後說。

人往往考慮問題都是立足眼前,再過若干年也許會覺得這個決策是錯誤的。但是,又有誰能預見到若干年後會出現什麼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