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江海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六章 草菑藏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六章 草菑藏書

應聲不知道三國水滸紅樓夢和唐詩宋詞以及農作物栽培技術等方面的書籍是不是屬於舊文化。他想著耿會民叔叔臨別前的吩咐,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護好書,把這兩箱書都看懂了,就有本事了。

正巧在亂墳場裡挖了許多磚,他想砌個雞窩,把藏書和砌雞窩結合起來,用雞窩掩護書籍。他在園前屋後看了個遍,想找個既能藏書又能砌雞窩的地方,可總是舉棋不定。

他圍著草菑轉了好幾圈,最後確定就把書藏在草菑裡。他天天從家裡的草菑來來回回經過,但是從來沒有仔仔細細的打量過。草菑是韓橋人的方言土語,其實就是草堆。它就在他家宅子的後面,與茅缸一線,與江海河平行,從灶房後門去這裡來去都很方便。草菑有兩間屋長寬,體積略比它小些。頂似半圓,兩端像房子的屋山頭,略有些傾側,更便於雨水流淌。有不少是多年積聚的陳草,是父母節約下來的。從草菑地面到頂端,牽滿了扁豆、南瓜和絲瓜藤,新的嫩綠嫩綠的,老的緊緊抱著草菑,既收穫了瓜果改善生活又使草菑更加牢固,可避免被颱風襲擾捲起。一年四季中,不管有多少雨水,而草菑的底部都是乾乾的,正是藏書的好地方。

他已想好了藏書的具體位置,在面向江海河的草菑中間底部挖一個坑,鋪上芒穩子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麥脫粒後的芒、殼等可吸水防潮,把書擱進去,再挨著砌個雞窩,誰也不能發現。他決定連夜動作,速戰速決。

他使勁地挖土,餓了喝碗粥,渴了飲碗水。突然他的鏟鍬碰了堅硬的東西,實在挖不下去了,以為是磚塊或石塊。他就趴在地上,用小鍬慢慢刨土,那堅硬東西的面積越刨越大,活兒很難進展下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回家拿來了燈盞,準備點上燈去看過究竟。可是在室外,雖然沒有大風,而陣陣河風足以吹滅他劃的火柴頭的火苗,已劃了十幾根也沒有點火成功。他索性拿起鍬,順著堅硬的東西往下挖,挖呀挖,已經是一個很深的坑了。他把燈盞放到坑裡,再划著火柴,給燈草點上火,燈草躥出了小小的火苗,映著堅硬的物體,發著暗暗的光。啊……他大叫一聲,怎麼是一隻罈子!

他感覺渾身哆嗦起來,白天挑豬草在亂墳場看見了那麼多罈子,莫非這也是?他不敢想。

他吹熄燈盞,回家舀了碗水喝,緊張的情緒開始放鬆下來。他想,亂墳場的罈子埋得都很淺,壇口都露著,有的還半截露在外邊。這罈子埋這麼深,和亂墳場裡的那些完全不一樣!他鼓起勇氣,決定要挖出那只罈子,弄個明白。

他花了很大氣力,終於把罈子挖出來啦!壇口用油紙蓋著,在壇口與壇體的凹槽中,把油紙的周邊鑲嵌在裡邊,又用線一道一道的將油紙和壇口的凹槽緊緊的捆綁在一起。從那一道道一圈圈捆紮的線上,可以看出罈子的主人是多麼的認真細致,是多麼的看重罈子裡的東西啊!

他小心翼翼的一圈一圈的拆開線圈,取下封蓋的油紙。在壇口裡,還有一層油紙遮蓋在物體上,他又輕輕的把它取出。下面仍有一層油紙遮著藏物,而油紙上面有一個油紙小包包。他細心的開啟小包,裡邊是兩枚金屬的凹凸的紅五星,它在燈盞跳動的小火苗下閃閃發光,映在應聲的臉頰。他想起了父親對他講述的地下黨員老布夫婦的故事,他完全明白了,那對地下黨員老布夫婦其實就是自己的父母,因此他更加堅信自己的父母不是敵特了。

他又取出罈子中的最後一層油紙,裡面全是銀元,他知道這是黨的財富,必須好好保護。他非常仔細的將小包包和罈子恢復原樣,在原來的位置上用土實實的埋上。這時的他感到了自己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為了與罈子保持距離,他把藏書的位置選擇在隱藏在樹枝下的草菑山頭的地下。

他正在對書籍進行分類,並按分類打成包裹,準備把它們一包一包地運進草菑山頭的坑裡藏起來。

“咚咚咚……”誰來敲門,是不是有人發現他要藏書?書攤了一地,亂得很!他緊張極了,把書稍稍歸攏了點。然後,他的左右手同時分別抓住兩扇房門的左右門環,緊緊把房門合上,又用繩子把左右門環系在一起,他是不想讓別人進他的房間。

“咚咚咚……咚咚咚……”敲門聲更加急促了。

“來啦,來啦!”他邊說邊匆匆的去開門。

“一芳,怎麼是你?”應聲緊張的情緒突然放鬆下來!

“不好了,不好了,有人要到你家來啦!”一芳喘著氣說。

“別急,慢慢說。”

“剛才胡進炎和另外一個同學來我家,通知我明天一早到你們生產隊倉庫開會,參加厲老師組織的重要活動。我說不去要上學,他說是厲老師叫通知的,不準遲到,不準缺席。”

“怎麼會在我們生產隊倉庫集中呢?”應聲不解的問。

“我也不懂,反正他們說要去大特務家。你父母被公安局抓捕不久,都說他們是特務,我就怕你有事,立馬趕來報信了。”一芳回答道。

應聲小小年紀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他不知道要發生什麼事!

“應聲,不要怕,我會幫你!”一芳堅定的說。

應聲點點頭,似乎鼓起了勇氣,拉著一芳來到房間,一同去藏匿起耿叔叔贈送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