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江海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九章 觸控心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九章 觸控心聲

老洪、劉智與海潮縣的談判形成了僵局,老洪雖然已給陳書記去了一封有禮有節有理有據的信,估計縣裡會採取遙遙無期拖下去的辦法,逼著二二〇廠作出讓步。是的,二二〇撤點銷號是有時間規定的,拖不起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老洪失眠了,二二〇廠擁有崑崙山公司四百萬元股權的處置和一百名科技人員的安置,是他離休前必須完成的工作任務之一。

如果與縣裡一直這樣耗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

看來,只有另闢蹊徑,找到開啟通道大門的金鑰匙才能爭取主動。

“劉智,我來海潮縣也這麼長間了,我想去拜訪一下老趙。”老洪說。

“應該和他見見面,我陪你去。”劉智應答說。

“那就馬上動身吧。”老洪說。

劉智沒想到老洪這麼急,他本想給縣機械局打電話,側面問問廣志的情況的,他不是談判組長嗎?說不定就能意外聽到陳書記對老洪去信的看法。劉智明白,老洪其實內心也在企盼著廣志的訊息,只是沒有流露而已。既然老洪這麼急著見老趙,也許有這方面的緣故吧。於是劉智就爽快的答應說:“好吧,我到樓下打輛車,您先歇著。”

過了很長時間,老洪和劉智終於打上了計程車。

不料走了一半路程的樣子,汽車拋錨。維修了很長時間,發動機還是發動不起來,司機苦著臉叫救援幫忙而同時向客人打招呼致歉。

這裡是農村砂石公路,汽車經過時捲起一條黃龍,讓行人睜不開眼。路邊既沒有公交車站點,也沒有賣茶鬻面的小店。走路累了連歇歇腳喝口水的地方都沒有。

距老趙家還有二十多裡的路程,只能在這砂石路上艱難步行。老洪雖然是六十出頭的人,畢竟經過革命戰爭歲月的洗禮,這點困難他不在話下。而劉智就不一樣了,他大學畢業直接分配進了二二〇廠,雖然條件艱苦,但他從來沒有步行過這麼遠的路。

還沒有走多少路,劉智的腳底就磨起了幾個水泡,泡泡被磨破後走路一瘸一拐不說,還疼痛難忍。

“鈴鈴鈴……”

一位和老洪差不多年齡的老頭兒騎著腳踏車,突然在他們面前停了下來。這讓劉智喜上眉梢,像遇上了救星似的。他第一次去白龍港洽談空調機專案合作時,汽車拋錨後他就是坐的腳踏車。轉念一想,他自己都笑了,就一輛車何以帶兩人走呢?更何況還是位老頭兒。

那人一見劉智似曾相識才下車的,然而面對劉智怎麼也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他。便找出話題說:

“是腳崴了嗎?”

“沒有,腳底磨破了。”劉智說。

“你們這是去哪裡,找什呢人?”

“去白龍港村,找老趙。”劉智答。

“沒魂的遠,用腳跑,太厲害了!你說的是趙雄吧,我和他從小一起長大,好兄弟,他當了官沒得架子。”

“大哥,怎麼稱呼您?”劉智問。

“姚林,人家都喊我光搖鈴。”

“兄弟,光搖鈴啥意思?”老洪奇怪的問。

光搖鈴手做著搖響鈴的樣子,又指指劉智的胯下,說:“男人不就是搖鈴兒?我這個名字不好。”

老洪和劉智眨了兩下眼便哈哈大笑起來。老洪開心的說:“農村土語豐富,形象生動。”

“怎麼叫光搖鈴的呢?這個光啥意思。”劉智開心得一點沒有了腳疼的感覺,笑著問。

“那個年代啊,老婆為了長幾顆黃芽菜喝農藥死了,四個兒子加上我五條光棍,人家就叫光搖鈴了唄。”

雖然是個笑話,老洪聽到這裡沉默不語,心裡在問:“在這片肥沃的平原上,怎麼會這麼窮呢?”

“兄弟,你不要陪我們步行了,先走吧。”老洪體諒的說。

“那怎麼行,還有不到二十裡路呢,你們坐我的腳踏車走吧。”光搖鈴熱情的說。

老洪和劉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輛腳踏車就一個後座怎麼能坐兩個人呢?

光搖鈴知道他們的意思,便解釋說:“我把你們中的一個人先往前送一段路,再回來接另一個,像拉鋸一樣的來回接人,不就行了?”

老洪和劉智很感激的說:“太辛苦您啦!”

光搖鈴揹著老洪疾馳向前。

老洪問:“老姚,現在生活條件怎麼樣!”

“好好好!當年鄉里來了廣志,村裡來了應聲,白龍港光棍村的帽子一年就摘掉了。整個村家家戶戶搞活起來了,我家的四個兒子到市裡打工,四個新婦繡花,我養雞子,這個錢來得蠻快的。”光搖鈴驕傲的說。

老洪見他在誇獎自己的兒子和正光、蘭芝的兒子,心裡挺高興。兩個小子幹得不錯,千好萬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好啊。

“群眾富裕起來了,村集體怎麼樣?”老洪問。

“發展蠻快的,是全縣最富的村。不過應聲調走後,不知道以後的光景什呢樣子?村裡的那個崑崙山公司倒是不錯,年年都有分紅,我也投了三千塊唻。”光搖鈴說。

老洪興趣來了,他真想聽聽群眾對崑崙山公司的看法。

“好景不長,廣志調到機械局當局長,自途當副局長,把崑崙山公司也拿走了。老兄你評評理,天下哪有這個道理的?”光搖鈴氣憤的說。

老洪知道這是縣裡的問題,群眾有意見又不知內情,只能廣志背黑鍋了。唉,背黑鍋倒不要緊,就是不能損害老百姓的利益啊,也不知道廣志今後如何對待村裡的投資,真想和他好好嘮嘮。

“光搖鈴!”彈花匠騎著腳踏車迎面過來。

“彈花匠,你車子掉頭,幫我把這個兄弟送到老趙家,我到後頭接個人也馬上到。”光搖鈴吩咐說。

“好的呀。”彈花匠爽快的說著,就讓老洪上了他的車。

老洪又和彈花匠攀談起來。

“老鄉,家裡光景過得怎麼樣?”老洪問。

“我家的條件倒不錯,有吃有喝有餘錢。唉,就是那些兒女少的身體不太靈光的老人以後可能有問題。”彈花匠回答說。

“噢,說說唄。”老洪說。

“他們中有不少人就靠崑崙山公司的分紅。這個造原子彈的廠也不是杲昃,哪有當董事長的幾年不來開董事會的?也不分紅了。你廠大不在乎這點兒分紅,可是我呢老百姓要吃飯啊。現在好在村裡有不少存款,能補上這個缺。萬一村裡沒得錢了,老百姓的分紅哪裡來?”彈花匠埋怨的說。

老洪從內心感到二二〇廠不履行董事長方的職責,確實對不起合作方白龍港村,也傷害了老百姓的感情。軍用局要求不插手地方的事務沒有錯,但不開董事會、不分紅、不通報股權處置情況是欠妥的。

縣裡好大喜功想搞崑崙山大集團,而老百姓希望公司興旺有分紅呢。二二〇廠為了撤點銷號安置好一百個人,助推了縣裡的這種做法而損害了白龍港群眾的利益。僅管如此,天還不遂人願,廠方和縣裡的談判僵局很難破解。

聽了兩位老農民的話,老洪感到了切膚之痛,心頭的疑雲也隨之漸漸消散,解決問題的思路慢慢的清晰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