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江海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六章 上海探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六章 上海探路

現場會議上,二隊會計說,他們生產隊婦女繡花技術好,上海親戚每次來都要帶走幾套繡花枕套。這一席話讓朱學童寢食不安,腦子中翻來覆去的迴響著二隊會計的聲音。

他跑遍了一隊、二隊所有家庭,親眼目睹了每個婦女的一幅幅繡品。有不少人說,繡得最好的是小寡婦沈秀珍,聽人說她是沈繡傳人,至於鳳凰怎麼落到雞窩裡的就不得而知了。

他和何水波來到秀珍家。她拿出了一幅幅壓箱底的繡品,說得頭頭是道。她說,聽說上海人喜歡這些東西,可以找一個上海人最喜歡的樣品回來仿一仿。但是繡花這種東西,要有技術,也很費時間,還要有點兒本錢。

她的這番話對學童既有很大啟發,又讓他冷靜下來。韓橋大隊有十個生產隊,有繡花技術的主要是一隊和二隊,就是有好產品,面上也很難脫貧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他又覺得,現在的韓橋地攤市場上,雖然有好多品種,五花八門,雖說能掙點買油鹽醬醋的小錢,但是大多是本地人在買來賣去。實際是農家缺什麼買什麼,多什麼賣什麼的自然交易。這也不是長遠之計,如果能找到既簡單又有外地人買的產品該多好啊!天吶,到哪兒找啊!

他嘲笑自己,還沒有下水,怎麼知道深淺呢?有無好產品不找怎麼知道有沒有?所以,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帶著群眾的繡品去上海走一趟。他當了好多年的大隊書記,海通城都沒去過幾回,忽然決定去上海,也確實夠大膽兒的。說走就走,雷厲風行,他和水波及二隊會計揹著各式花樣的繡品開啟了上海之行。

為了節約路費,他們沒天亮就步行去了海通輪船碼頭。已是晌午,碼頭候客大廳外,到處是小攤小販。

“茶葉蛋,賣茶葉蛋啦!”

“賣臭豆腐!正宗的通港臭豆腐啦!”

“賣玉米啦,新煮的玉米!”

……

學童心想,原來城裡也有資本主義尾巴?不一會兒,看了叫賣的人慌慌張張提著東西想離開。一個套著寫著管理員紅袖套的人大喊:

“別跑,跑什呢?”

那些擺攤的人乖乖的放下手裡的東西,管理員見一戶撕一張小條,學童側過身去看了一下,上面寫著:管理費五角。

小攤販們交完錢,又開始大聲叫賣起來。原來他們想離開,是因為怕交五角錢地攤費呀。

學童朝著水波和二隊會計問:“你們說,這算不算資本主義尾巴?”

“肯定是!”二隊會計搶著說。

水波說:“開始是,交了管理費就不是啦!”

學童不解的搖搖頭自言自語的說:“怎麼交了五角錢,就變成社會主義了呢?”

其實他們仨都認同小攤小販的存在,不然韓橋的地攤市場怎麼可能形成?但是又擔心是搞資本主義被取締。他們並不明白政治與經濟的關係,但是他們真真切切的看到:交了五角錢,小販就能合法叫賣的情景。這啟用了他們的大腦,也許對韓橋市場今後的存在和發展會有幫助。

船票是晚上六點的,還有這麼多時間怎麼辦?學童被大片的菜地所吸引,這是海通港大隊的地盤,他們和種地的老農聊了起來。學童問:

“您這地是集體的嗎?”

“不的,是自留地,我們家人多田自然多啦!”

“您種這些杲昃隊裡管不管?”

“不管。什呢能賣好價錢我呢就長什呢。我呢種的比集體好,好賣錢!”

“那個前面的廠是哪裡的?”

“是小隊的,大隊的廠更大,我們這邊的社隊企業不少,年輕人都進了廠。最近大隊辦了個菜市場,雞呀鴨呀鵝呀魚呀蝦呀,豬羊牛肉蔬菜水果,什呢都有。我家田裡種的這些杲昃,就是拿到那裡去賣的。還有人在這裡買好多貨,販到外地去賣。”

學童他們饒有興趣的去了菜市場。哇,有十多畝地的露天大市場。煤渣石子地面上,整齊的排列著眾多攤位,用磚砌成墩子,在其上方擱置水泥板就成攤位了。四周和場內都有用磚頭砌的排水溝,就是天下雨地上也不會積水,人們撐著傘穿著雨衣同樣可以交易。聽說大隊把這一個個攤位租給攤販,並派人在這兒管理。

“時間差不多了,去坐船吧。”學童和水波看得正入神,二隊會計喊道。

“篤……”客輪啟航啦,江面上,百舸爭流千帆競發;長江北岸,五山逶迤萬頃翠波。暮色蒼茫,殘陽如血,客輪在無際的紅色波濤中破浪前行,追逐著明天的朝陽。

踏上上海的土地,第一件事是要賣掉這些繡品。這樣既能減負,又能賺到零花錢。

可是上海這麼大,在哪兒賣?也不知道是什麼政策,別讓人家當資本主義尾巴割了,對群眾怎麼交待?如果被當擾亂市而抓去蹲班房不成了大笑話!學童辦事向來穩妥,他不敢貿然擺攤叫賣。就讓二隊會計去找親戚家打聽,這也許是他帶其來上海的原因吧。

二隊會計回來說,正規的買賣就得批發給商場,或者到政府指定的交易場所接受管理,這點東西不可能這樣做。也有不少人在車站碼頭擺攤,或者走街串巷叫賣,管理市場的人管也管不過來,他們只管大街,小街小巷都交給街道居委會啦。怎麼管?越管越多,趕得快來得快。唉,有人喜歡,禁不了的。

於是,學童和他倆商定走街串巷叫賣,還真賣了不少。忽然有個中年婦女對他們說:

“你們不要在這裡叫賣,影響治安。要賣到市場上去賣。”

在人家地盤上,豈敢說個不字,反正也賣得沒多少了,大家一邊說著“好呀好呀”,一邊收起繡品就走。

在衚衕的三叉口,場地相對寬敞,圍了好多人在買賣什麼,挺火爆的。那中年婦女又過來了,攤主說:

“大姐,你看看這貓匾漂亮嗎?”

“不錯,挺喜歡的。”

“喜歡啊,那這塊匾就給你啦!”

“多少錢?”

“自已人,不要錢。”

“謝謝啦,以後有什麼賣的都到這裡來,我給你張羅,沒人收管理費!”

朱學童感嘆,擺攤叫賣也有門道啊!他忽然產生了買一塊貓匾的想法。

他仔細看了看這貓匾,工藝簡單,製作方便,成本低廉,但確實挺好看的,上海人喜歡追求藝術美呀!再不下手眼看貨就賣完了,他趕緊把這個挑了一遍又一遍的貓匾買了下來。

水波和二隊會計不解的問:“買這個杲昃做什呢?”

“你們看,做這個杲昃簡單,把幾個部分組裝起來就行,女的能做,男的也能做。成本低,做一個賺一個。做繡品技術要求高,花時間也多,不可能家家都做。做這個貓匾,只要願意做哪個都做得起來!”

水波和二隊會計連連點頭,覺得學童有眼力。是啊,也許就是這個眼力,能把韓橋人帶上致富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