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江海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六章 第二把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六章 第二把火

老趙幾乎跑遍了白龍港村的所有農戶,看了鄉親們各自都找到了自己掙錢的路子,心裡有說不出的喜悅。

當年,參加革命圖什呢?不就是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嘛!現在家家戶戶是有了錢,日子過得紅火起來了。但是,還得喝水、走路、看病……這些只有集體才能解決,老趙聯絡村裡的實際思考起來,形成了一些想法,於是就寫就了一篇《關於大力發展白龍港村集體經濟的調查報告》。

他充分肯定和讚揚了村黨支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做法和經驗,但也明確指出,隨著家庭手工業和家庭養殖業、種植業的迅速發展,使老百姓的口袋子鼓了起來的同時,必須要謀劃農村環境和文化建設,要在合作醫療的基礎上改善群眾的醫療條件等等。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集體要有經濟實力,所以,他建議要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

應聲把這份調查報告讀了二十幾遍,有時睡在床上又把它翻出來看看,不少地方他都能背下了。

他記得他剛到白龍港時,在隊長、會計會上講,“……這把火要燒多長時間?就要看大家脫貧致富的勁頭了,我要把這把火一直要燒到摘掉光棍大隊帽子為止!”這個目標雖然實現了,但這僅僅是最起碼的要求,沒有任何理由沾沾自喜,正如調查報告中所說,村級集體經濟薄弱,就連村幹部的報酬也要靠收“三糧五錢”來維繫,這樣怎能建設環境優美的鄉村呢?

應聲睡不著覺,吃不好飯,滿腦子在盤算發展村辦企業的事。根據現有條件,也只能辦個養雞養鴨養豬場什麼的,或者搞些經濟作物種植,這可是與群眾的家庭養殖業、種植業爭市場的啊!他想了幾天沒想出什麼道道,就去向老趙請教。

“發展企業光靠白龍港是不行的,要錢沒錢,要技術沒技術,怎麼辦廠?只有借雞生蛋,借財借智為我所用。”老趙的一席話讓應聲茅塞頓開,是呀,眼睛向內只有土地和人,眼睛向外才有錢和技術。

當年,為了向外輸送勞動力,透過對光棍基幹民兵進行重新整組,強化民兵工作“三落實”,年輕的光棍被訓練得像當兵的一樣,海通城的不少企業爭著招他們進廠。這些人天天進城上班,訊息應該靈通。對,召集他們開個座談會,讓他們說說廠裡的事,看看能否找到有用的東西。他請老趙以及自途和柏青參加會議。

光搖鈴的大兒子姚寶衛說:“我們合成纖維廠從國外進口了組合式中央空調機組,很先進,已經投入使用。”

有好多人只知道感恩應聲,其它不知道說什麼,姚寶衛的發言雖然簡單但啟發了大家,一個個都爭先恐後的介紹自己廠的新鮮事。

“我們交通機械廠從國外進口了一批先進設備,聽說,老裝置要下放到鄉村去。”

“我在鄉辦紡織廠上班,我們這個廠是與市紡織廠聯營辦的,鄉里投的是土地和廠房,裝置和產品銷售是大廠的事。”

……

“大家發言很踴躍,我很受啟發和鼓舞,現在你們的小家都富起來了。但是村集體這個大家還很窮,如果村裡沒有錢,就連你們光棍新村的衛生都管不了,根本談不上建設一個美麗的白龍港。所以,要大力發展村級經濟,為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你們就是發展村級經濟的種子,要豎起耳朵聽,睜大眼睛看,幫助村裡找合適的專案。”應聲的話音剛落,會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他們是在感謝應聲為白龍港摘掉了光棍村的帽子,更感謝應聲作為外派的書記為白龍港的事業如此努力!

座談會讓應聲的腦門開了竅,找大廠搞聯營,借雞下蛋,這是白龍港村目前最可行的發展路子。他就趁熱打鐵,立即召開黨支委會,討論如何發展村辦企業的問題,請老趙作指導。

柏青說:“應聲調來以後,我們村新建了土窯燒磚瓦,辦起了蠶桑場,雖說有些收入,但要像趙老報告中寫的建設富裕、美麗白龍港的設想,差距還大得很。現在群眾都找到了發財的門兒經,我贊同村領導要把精力用在發展村辦企業上,關鍵是確定上什麼專案,我們是小船不經風浪,賺得起賠不起。”

老趙說:“發展村辦企業我是積極主張的,我所在的單位是一個很大的廠,三十多年來也學到了不少東西,特別是機械方面。我葉落歸根就是要為鄉親們做點事,我願意把晚年的全部奉獻給村裡。”

自途心想,搞廠子幹部就要忙碌,我這個當村主任的不就要更忙嗎?家裡的那麼多雞、那麼多地怎麼辦?還要不要帶頭致富?轉念一想,老趙和柏青都表了態,自己一個人提反對意見應聲會有看法的。他便順著柏青的話說:“我也同意,就是專案要選準,弄得不好會適得其反。”

支委會議決定:一、增補老趙為支部委員,並聘請他為全村的顧問,報請鄉黨委批准。二、組成以老趙為首的專案小組,尋找考察篩選專案。

應聲就這麼不經意的點燃了第二把火。

與其說是點把火,還不如說是找專案,沒有專案這第二把火就是點燃了,也燒不起來,更談不上燒旺。於是應聲和老趙去了趟海通市交通機械廠,主動自報家門。

該廠董廠長與他倆一聊興趣就來了,“最近郊區的鄉鎮都來爭取這個專案,區分管領導也出了場。你們白龍港村這麼窮也來湊熱鬧,可是你們來的是大學生,還有這個二二〇廠的老領導,我聽人家私下神秘的聊過,這個廠可了不得啦。”

董廠長的一席話拉近了廠村的距離,雙方談得很實在很具體很深入。董廠長又說:“與郊區鄉鎮聯營優勢明顯,靠得近交通便捷,人家有實力。與你們聯營有什麼?離城五六十裡路,除了白龍港可以直達長江,其它也沒有條好路。雖然老百姓富起來了,但是村裡還是沒有投資實力,怎麼辦廠?”

說得應聲和老趙臉白一陣紅一陣,人家講的是大實話,他們又不是慈善機構,也不是完成扶貧任務,唉,似乎沒法再往下談了。

應聲翻翻小眼睛真誠的說:“廠長,我知道貴廠是大廠名廠,我們是來尋求合作和支援的,我知道您們要的是信譽和質量,要的是艱苦創大業的精神,這比什麼都昂貴。我們能否合作成功先放一邊另說,今天呢,我和我們趙老是誠心來邀請您帶領您的同事去我們村視察一下,看看我們村的具體情況再說,再談商量合作的事,好不好啊?”

老趙頷首微笑著表示是這個意思。

“行啊,我來安排一下。”董廠長的這個表態,又讓應聲和老趙看到了希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