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江海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一章 應山不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一章 應山不幸

分廠承擔了海通交通機械廠的原有的主要生產任務,畢竟分廠的規模和生產能力不及總廠原有的水平,為了完成生產任務只有加班加點,採取歇人不歇車的倒三班運轉。總廠對分廠的產品質量和時間進度都比較滿意,雙方合作愉快,經濟效益自然不用說了。

白龍港機械分廠成了海潮縣市屬大廠與村集體成功聯營的典型,是全縣產值超千萬利稅超百萬的大戶。分廠的名字和業績多見於縣鄉政府工作報告,所獲得的獎狀、錦旗、獎盃,陳列在村委會的會議室裡閃閃放光。

其實在應聲的眼裡這些都不重要,關鍵的是分廠創造的利潤不僅還清了工程墊資款,還對村辦小學、合作醫療和村容村貌建設投入了不少錢,改善了辦學條件,提高了醫療水平,整個村莊勃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尤其是投資修建了由白龍港村到柳橋鄉政府的柳港公路,打通了白龍港村至海通市的交通瓶頸,對分廠以及今後辦廠徹底解決了陸路運輸問題。在實現了老趙調查報告中提出的第一步目標後,應聲正規劃著美好的藍圖,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不好了,不好了,布應山受傷了!”工人大喊大叫,而他弟弟布應石在一旁嚎啕大哭。應聲正與自途和柏青商量事情,聞聲迅速趕到分廠。

救護車雖然很快到達,但是布應山早已停止了呼吸。

縣安全生產委員會立即進行了事故調查。此車間是由原來的會堂改造而成,它的一端有一個比地面稍高的講臺。其兩側已隔成小房間,供工人存放工具之用。中間大約十平米上下的地方,安裝了兩臺機床,床距一米左右。布應石在機床加工長度約一米八的六角鋼棒,鋼棒伸出機床較遠,在高速運轉時,鋼棒被甩彎,打在了正在操作相鄰機床的布應山頭部。當應石發現事故後,立即停機,但是鋼棒已在應山頭部連擊數次,頭顱骨碎裂,當場死亡。事故原因是操作空間狹小,進行特殊工件加工時,沒有專門的安全措施和防護裝置保護,造成了悲劇的發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自途總感到自己有先見之明,開業時,建議選擇吉日良辰,像模像樣的搞個開業慶典,請領導剪綵。而應聲覺得沒有必要,還是厲行節約好。結果怎麼樣?不順遂啊!

柏青看了應山的頭部被鋼棒擊傷沒有個人樣,不忍直視,心中難受。

應聲感到,發生死亡事故自己負有重大責任,當初建廠時為了節約才在講臺上隔了小房間做工具倉庫的,使機床操作空間狹窄,釀成大禍。再說,應梅的母親郝愛梓為了找與自已同名的小兒子“應聲”,已是心力交瘁,現在大兒子應山死了,她還能撐得住嗎?這讓應聲無顏面對未來的岳母。

他只能把應梅找回來,應梅一見大哥的慘狀痛哭不已。剛過幾年好日子,應山說沒就沒了,這讓應梅如何不痛心疾首。當年很窮,經常吃不飽肚子,好不容易盼來了玉米成熟,金山和愛梓就炒了點玉米花分給四個孩子。應梅被張家領養後經常回去看看父母,那天去的時候,玉米花正巧分完。應山就毫不猶豫的把他的一份給應梅。應梅不肯接受並說:“我在張家有得吃。”應山卻說:“張家是張家,你回來了就應該有你一份兒。”金山和愛梓看了大兒子那麼懂事,心中樂滋滋的,於是又炒了一鍋分了給孩子們。

郝愛梓和布金山聽說兒子出事了,瞞著婆婆沙布氏和兒媳婦,立馬來到機械分廠,而沙布氏聽到路人在議論,也拄著柺杖帶著孫媳婦和曾孫子來到現場。

一家人圍著應山哭成一團。“都是我不好,是我害死了大哥。”應石一邊捶胸頓足哭著,一邊訴說應山遇害經過。

郝愛梓過於悲慟,暈厥過去。金山不停的給她掐人中穴,就像當年她懷了應聲,為了小產而聽信仙方,長跪晝夜暈倒後掐的一樣。心中念道:兒子走了你可不能走啊!自途拿來茶水,柏青扶著郝愛梓讓金山喂水,赤腳醫生也趕到現場救治,愛梓終於醒過來了。

此時的應聲不知所措,工作和感情交織在一起,他愰惚了,他覺得無法收拾這個局面。

自途和柏青看出了他和應梅的戀愛關係,對應聲“沒了主意”的行為很理解。就決定把應山的遺體運回家,設靈堂,操辦後事。並且,按規定對應山辦理了工傷賠償。

應山出殯後,應聲一蹶不振,整天關在辦公室足不出戶,他感到無法面對應梅一家,無法面對白龍港的群眾。

此時,縣裡關於白龍港機械分廠安全事故通報和處分決定下發,由於特殊工件加工沒有採取特殊的安全保護措施,廠長被撤職,違反操作規程的工人應石被開除留用,應聲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分廠評優表彰被一票否決。被處分後的應聲心理稍稍好受了一點,但想起應山白白喪命,讓家人痛苦不堪又使他難以自拔。

鄉政府通知,縣政府分管農業農村和鄉鎮企業工作的耿副縣長來白龍港村檢查指導工作。一聽說姓“耿”,應聲就像條件反射似的提起了精神,這與耿會民叔叔同姓啊!可見耿會民在他心中的位置有多重!但是他又覺得白龍港出了這麼大的事故,怎麼面對領導?醜媳婦總得見公婆,也不能因此就不出來工作了。

應聲帶著自途和柏青等村幹部在村部門口等候,迎接縣政府領導,而一輛吉普車直接在機械分廠門前停下,應聲他們迅速趕去。

他見到廣志馬上打招呼喊“洪書記”,而耿縣長卻背對著他。這背影是如此熟悉,難道他是會民叔叔?耿副縣長轉過身喊:

“應聲!”會民眼睛溼潤了。

“耿叔叔……”應聲喊出了哭寶聲,和會民抱在一起,這讓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雖然會民對應聲很關心,在他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曲折,會民都暗暗的幫助。但是,自從社教工作隊離開韓橋後,他倆今天是第一次見面。如果不是廣志在汽車中向他介紹,會民豈能認識站在面前的當年上小學三年級的應聲?

會民就任海潮縣農業局科長不久就當上了副局長,縣革會的梁主任提拔為縣高官後,他覺得農業局就得要像耿會民這樣的,既有專業水平又懂群眾疾苦而且人品好的人當局長。經過民主推薦測評和組織考察,會民當上了局長。說來也巧,梁書記就任海通市副市長時,耿會民被提拔為海潮縣副縣長。

會民來村檢查,為白龍港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定位。他說,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安全就像光芒四射的太陽照亮著整個人生,只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了,我們的發展才有意義。但是,也只有不斷加速發展才能讓人民的生命財產更安全,生活更美滿。會民的話對應聲震動很大,他暗下決心,既要從此次安全事故中深刻反省吸取教訓,又要從事故的陰影中振作起來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