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江海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八章 偷師學藝(1)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八章 偷師學藝(1)

海通市合成纖維廠引進了德國組合式空調機組,考察參觀者絡繹不絕。老趙從機械分廠抽調了幾名技術骨幹,透過白龍港村在該廠保衛科工作的光搖鈴的大兒子姚寶衛的牽線介紹,對全套進口設備進行了詳細考察。

應石參觀考察後,非常感嘆人家先進的製造技術。他對村裡研發空調產品十分贊同,也想為新產品的研發出把力。但是一想自己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分廠的技術工人罷了,在這“高大上”的空調設備面前也只能望“機”興嘆。

“大哥,你好像有什呢心思?”董紀術問。

董紀術是海通交通機械廠董廠長的親侄子,機械學校畢業後就分配到該廠技術科工作,跟著老技術員學習機械設計,這也許是董廠長看到侄子的潛能吧。開始人家有意見,說董廠長有私心,為啥不讓侄子下車間。後來,董紀術成了廠裡設計方面的最年輕的技術骨幹。辦分廠後,董廠長為了支援分廠,也好讓紀術在基層鍛鍊鍛鍊,就讓他駐分廠進行技術指導。有人又說,董廠長了不起,把侄子派到鄉下吃苦。真是嘴是兩張皮,咋說咋有理。

“沒有沒有,就是想點事兒。”應石回答說。

“工作時可不能分神,注意安全!”紀術關心的說。

“知道了。昨天參觀了合成纖維廠,滿腦子的是人家的進口空調設備。”應石一邊說一邊從工具櫃裡取出兩隻煮雞蛋給他,“你又沒吃早飯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謝謝大哥,你總是照顧我!”紀術不無感激的說。

紀術被派到分廠後,村裡在村部給他騰了一間房,住的條件還可以,但是吃飯卻成了大問題。村部附近沒有吃食店不說,連燒飯的鍋灶也沒有。只能到不遠不近的飼養場煮豬食的灶臺臨時燒飯。應石看了紀術飽一頓餓一頓的非常同情,開始呢,經常用飯盒給他帶飯帶菜,後來索性叫他一日三餐到自己家吃。可紀術早上喜歡睡懶覺,不吃早餐。應石早上總得給他帶點吃的東西,兩人相處得像親兄弟一樣。因為應石比紀術年齡大得多,他叫他“大哥”。應石也不客氣,人家都喊紀術“懂技術”,而應石卻喊他“紀術”。

紀術剛到分廠還有件小趣事。董紀術的父親姓董,母親姓紀。紀術的父親是遠近聞名的鄉村醫生,人家尊稱他小華佗。在農村,人家都認為小華佗是滿腹經綸的文化人,也確實如此,他讀過不少中醫古籍,對中草藥採集製作使用是他的絕活兒。

董紀術前面有幾個哥姐,都先後夭折。他出生後,為了他的健康,小華佗就想在名字上做做文章。農村還真有這種習俗,根據家長的心願取名,生了孩子有的取名叫“竹侯”,意為像竹子一樣好長;有的取名“珠侯”,意為像豬一樣好養。

小華佗想,前面已夭折了幾個孩子,這個寶貝兒子不能再有閃失,他就在名字上下功夫。他和媳婦在困境中相濡以沫,感情深厚。因此,名字中既要有父姓,也要有母姓。他想,要讓孩子像生長能力很強的白朮一樣茁壯成長,就叫白朮的“術”(zhu)吧。他也覺得這個名字很好,多一點能吃(術),少一點能燒(木),這一輩子也不愁餓肚子啦。因此,大名小名都叫董紀術。

紀術剛來分廠,人家親切的稱他紀術(shu),他不太高興的說:“我的名字不是術(shu)是術(zhu)。”

人家卻說:“我們聽說書的說,有個金兀術,可沒聽說過有個董紀術?”當時有收音機的人都喜歡聽《岳飛傳》,有很多人準點圍著收音機聽評書,所以不少人知道有個金兀術這個名字。

整個車間哈哈大笑,弄得紀術很不好意思。正巧老趙來到車間。董紀術紅著臉,一見老趙便親切的喊:“趙老,您來啦!”

“大家有什呢好笑呢,董紀術這名字是他爸爸取的,說明人家有文化。董紀術有技術,是來進行技術指導的,你們覺得董紀術不順口,那就喊他‘懂技術’好不好?”

“懂技術好!懂技術你好。”

董紀術聽老趙這麼一說,工人這麼一喊,“懂技術”這是誇自己呢,他著實有些激動,便大聲說:“兄弟姐妹們,以後我們共同學技術,不辜負趙老的期望。”

車間裡是一片掌聲和笑聲,空氣裡充滿了快樂。

“你是想中央空調的事呢?”紀術問應石。

“是的,如果能把進口的機組畫出圖紙來,多好啊,我們就可以依樣畫葫蘆生產了。聽說韓橋市場的貓匾就是仿製後生產銷售的。”應石說了自己的想法。

“這可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空調可不是貓匾。只有先弄懂機組的工作原理,然後測繪,再畫出圖紙,才可以試著生產樣機。”紀術有些潑冷水的說。

紀術雖然潑了冷水,自己卻興奮起來,也想去看看這個洋玩意,他就不信外國人能造,中國人就搞不出來?

“唉,什麼時候大哥也帶我去看看。”紀術央求的說。

“好的,我可找姚寶衛幫忙。”應石回答道。

吃完晚飯,應石、紀術各騎一輛腳踏車趕到了合成纖維廠。廠子管理很嚴格,傳達室不讓進門。過了一段時間,姚寶衛來了,和傳達室打了聲招呼,把二位領進了保衛科值班室。

姚寶衛還真熱情,桌子上早已放好了兩個紙包,一包是豬頭肉,一包是油炸蘭花豆。他從褲兜裡掏出一瓶酒說:

“現在還早,不方便,我們先喝上兩口。”寶衛說。

“不能多喝,要辦大事呢。”應石有顧忌的說。

“好,聽大哥的。”紀術說。

正喝著,進來一位保衛科的幹部,“你們是?”

“我是海通交通機械廠的技術員,是姚寶衛的朋友。”紀術說。

“他人呢?怎麼不陪朋友?”

“他巡邏去了。”應石回答說。

“寶衛就像軍人一樣講紀律,他在我們廠裡做事,真讓人放心。”

應石拿了只茶缸倒了不少酒,“領導喝一口。”

“好,喝一口。”

寶衛回到值班室,一見科長便問:“科長,這麼晚了,您怎麼來啦?”

應石心想,完了,今晚看不成了,怎麼那麼巧,碰上了保衛科長。

“不放心,就來看看,忘了是你值班,早知道就不來了。也好,還蹭了杯酒喝。”科長風趣的說。

“科長,真謝謝您,我一個農村人能在保衛科幹,還轉了正式工,全靠您抬舉。”寶衛感激的說。

“是你幹得好!什麼城裡人農村人,我不吃這一套。現在又有人講什麼中國人外國人,好像中國人低人一等似的,你看看技術科的那些人,為了中央空調老是粘在德國人屁股後邊屁顛屁顛的,沒有一點主見。中國人原子彈都能造,我就不相信那鐵皮箱子中國人造不出來?”

大家熱烈的拍手。

應石正好想說說考察空調的事兒,轉念一想,萬一不同意夜間參觀,不是白來一趟嗎?他把想說的話又咽了下去。

“我不和你們侃了,回家去。”科長舉起搪磁茶缸和大家碰了一下,一飲而盡。

寶衛看看時間差不多了,“走,我帶你們去空調機房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