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盛唐太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一三章李世民 的野望(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一三章李世民 的野望(下)

第三一三章李世民的野望(下)

李世民一步一步,緩慢但是有力地,走上丹墀。

群臣上殿,給李世民見禮。

李世民神色安詳地接受群臣朝拜道:“諸位愛卿,關於攻討吐蕃之事,朕已有決斷。”

群臣齊齊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站起身來,環視群臣朗聲說道:“朕決定,採納房玄齡的奏請,太子少保、特進,檢校中書令李靖,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幷州大都督(此時為晉王李治遙領)李勣,為行軍副總管,賜白旌黃鉞,率大軍發兵定襄,平滅吐蕃。不知諸位愛卿,有無異議?

群臣齊聲應道:“陛下聖明。”

事實上,這是既定戰略,無須商議。

被祿東贊威脅也好,被松贊干布脅迫也罷,李世民在那種情況下,不得不認慫。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下,李世民實力不如別人。

如果在能打贏的情況下,他絕對不會認慫,也絕對幹不出我大清那種明明打了勝仗,卻偏偏割地賠款的窩囊事。

現在,唐朝打贏了。就像衛霍第一次出擊匈奴一樣,明明這場勝利規模不大,不足以影響兩國的實力對比,但是卻堅定了李世民打下去的信心。

幾乎毫無不停滯,在極短的時間內,禁軍將士已經在太極殿前,搭好拜將臺,群臣和禁軍士卒,在周圍站立。

鼓樂聲起,一身戎裝的李靖,登上拜將臺,站在案几旁。

站在案几後的李世民,將象徵著兵權的白旌黃鉞,賜給李靖。

李靖回禮,接過白旌黃鉞,而後捧著,走下拜將臺。

等候在拜將臺下面的將領們,齊齊向李靖施禮。

李靖帶領幾十位戰將,來到李世民面前。

內侍們端來送行酒。

李世民依次將送行酒,遞給李靖、李績等人。

親衛將李靖等人的馬匹,牽了過來。

李世民從身邊內侍手中拿起一個錦囊,遞給李靖。

李世民笑道:“藥師,這是朕的一道密札,若是戰事順利,不必開啟它;若是出現了猶疑難決之事,就開啟它,裡面會告訴你對策。”

事實上這並不是李世民第一次幹這事,早在北討東突厥期間,李世民也曾經給過李靖一道這樣的錦囊,當時東突厥頡利可汗命阿史那社爾代表他向李靖請降。

然而,李靖明明看出頡利是在拖延時間,給他從容聚集部隊爭取時間,但是李靖卻無法決斷,因為這太容易給人留下口實了。

結果,李靖在無奈之下開啟錦囊,上面只有九個字“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

當然,李靖第二次拜將,統領諸軍攻討吐谷渾,李世民同樣給他一個錦囊,雖然最終李靖並沒有開啟,回京之後,李靖將錦囊與魚符交給李世民,然而李世民直接當著李靖的面開啟錦囊,字型和字跡,與四年前幾乎一模一樣。

長安誓師出征,但是隨李靖出兵的士兵其實並不算多,除了除了左右驍衛的兩萬五千軍隊之外,就沒有其他軍隊了。

李靖幾乎帶走了長安城外騎兵的六成,一路輕裝前行,朝著隴右馳騁而去。

兩萬五千騎兵只是關中出兵,事實上這次攻討吐蕃的主力卻是隴右都督府轄下的臨洮、河源、積石、莫門、白水、安人、振武等七軍,這七軍共計戰兵七萬九千餘人馬,如果算上守捉城、鎮戎以及烽火臺,治下轄軍超過十萬人馬。

直到大軍已經消失在官道上,再也看不見,可是李世民依舊沒有回去的意思。

作為皇太子李承乾小心翼翼的問道:“父皇,時間不早了!”

李世民搖搖頭,望著西方,良久無語。

作為玄武門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而透過武力政變這才登上皇位的李世民,非常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

他要功蓋三皇五帝,至少要比秦皇漢武更厲害。

起初,李世民並不感覺什麼難度,然而隨著楊天保與李世民的那一番徹夜長談,李世民發現原來大唐之外,別有洞天。

特別是套在華夏民族脖子上的枷鎖,他必須打破。

當然,因為吐蕃高原的特殊地理環境,他必須把吐蕃拿下來,因為吐蕃就是懸在大唐頭上的一柄利劍。

李世民與李承乾同車而行,李世民坐在在大駕玉輅上,緩緩回太極宮。

看著李世民的興趣不高,李承乾小心翼翼的問道:“父皇,可是心憂吐蕃戰事?”

李世民搖搖頭道:“不是,現如今大唐戰將如雲,良謀如雨,朕不擔心,李大將軍定能馬到功成!”

只是這話說得絲毫沒有底氣。

當初為了防備吐蕃,也防備楊天保。李世民一口氣籌建了隴右七軍,雖然以河源軍兵馬最多,但是其他六軍,共轄十個折衝府,一邊屯田,一邊戰備。

楊天保在利用騎士訓練河源軍新軍,其他各軍學習河源軍的模式,同樣從軍中抽調出精通騎術的健兒,集中訓練。

甚至不清楚為什麼楊天保不直接以各府指揮部隊,而是統一將全軍分成三十六個團,每個團三百人。

事實上,臨洮,積石、莫門、白水、安人、振武等六軍共仿照楊天保的河源軍成立了一百四十四個團的騎兵,共計四萬三千兩百餘騎,同時,各軍也按照楊天保的辦法,分別屯田二十萬至三十萬畝不等,這樣以來,整個隴右都督府共計屯田二百餘萬畝,收穫共計三百餘萬石黃豆。

黃豆作為軍糧肯定是不夠用的,事實上,這些黃豆的主要作用都是用來養馬,給隴右馬場裡的十數萬餘戰馬增肥。

就在這時,李承乾期期艾艾的道:“孩兒……孩兒……想勸父皇……父皇……息怒。”

李世民柔和的目光變得凌厲起來:“息怒?”

李承乾忐忑的道:“兵法有云,怒不興兵,兒臣不解,父皇明明精通兵法,為何還要執意出兵?”

其實,李承乾也知道李世民已經派出兵馬,已經無法改變。

但是,這次出擊吐蕃,肯定會讓朝廷背上沉重的債務。

李世民目光犀利的望著李承乾。

李承乾脖子挺直,毫不畏懼的道:“天命無常予,暴力不足恃。有德則得國,無德必喪邦。”

李世民的聲音陡然抬高八度:“放肆。”

李承乾卻彷彿沒有看到李世民凌厲的目光一樣,繼續說道:“人過勞,易死。金過鋼,易折。玉過硬,則易碎。國家也並非是越大越好,國土也並非越廣越好,秦統一個六國,大是大了,可是一個陳勝振臂一呼,土崩瓦解也是頃刻之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世民怒極反笑,目光冰冷的望著李承乾道:“以太子之見,吐蕃的事情該如何解決?”

李承乾道:“兒臣以為……和親。”

李世民徹望著李承乾,眼中閃過一抹失望,不過失望的眼神卻一閃而逝:“你倒給說說,這和親到底哪兒好?”

李承乾期期艾艾道:“兒臣……兒臣也不是贊同和親,只是……

李世民俯視李承乾道:“只是什麼?”

李承乾道:“只是,朝廷國庫沒錢,打不起。”

李世民沉默了。

自己好歹是經過戰陣的皇帝,可是李承乾呢?

他出生的時候就是秦王世子,一輩子別說打仗,連長安城百里範圍都沒有出過,哪裡知道什麼是世道人心?

哪怕大唐打不起這場仗,但是聲勢必須做足,讓吐蕃看到大唐就會害怕。

沒有底氣,沒有實力,就算和親,和親能夠帶來平安嗎?

大漢和親,可是匈奴依舊洗劫不止,迫使匈奴不敢犯邊的原因,並非和親公主,而是大漢將士,而是衛霍兩擊匈奴。

現在的情況幾乎與漢初一樣,吐蕃在松贊干布手底下第一次完成統一,大唐要是想拿到西域,讓萬邦來朝,必須與吐蕃不能共存。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存在就是原罪,根本就沒有可以調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