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情滿大荒山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5章 春節前的走訪(二)餘三貴和他的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25章 春節前的走訪(二)餘三貴和他的酒

黃文富向我們介紹,說:“餘三貴家6口人,勞動不積極,成天喝酒吹牛,有時還打媳婦,所以之前評低保時,群眾只同意給他家評3個人,說評多了,錢也是讓他拿來打酒喝了。”

我把餘三貴叫過來,嚴肅地對他講:“四組磨刀石的劉正明,酒癮比你大,我們不但成功地幫他戒了酒癮,還幫他治好了懶病。今天,我們就來幫你戒酒癮、治懶病。”

餘三貴趕忙說:“報告政府,我堅決聽政府的話。上次張書記不準我打媳婦,我就再也沒打過媳婦了。唉,媳婦,你來給她們說說,這久我是不是沒打你了。”

餘三貴的媳婦從堂屋裡出來,說:“你那個挨刀的手,這久倒是規矩了。”

我指著餘三貴說:“今年我們把你家6個人全部納入低保,每個月有1080元的補助,足夠你兩個娃兒上學讀書了。現在給你宣佈條紀律,今後你要是再喝醉一次酒,你家的低保補助就給你取消一個月,聽清楚了吧?”

這時餘三貴的母親從廚房裡出來,她罵餘三貴說:“挨刀兒子,耳朵伸長點,聽清楚哦,你今後再喝醉一次酒,1000多塊錢就歸公啦。”

老丁問餘三貴媳婦:“今年收了多少糧食,殺過年豬了嗎?”

餘三貴媳婦說:“苞谷收了7000多斤,洋芋有5000來斤,殺了一頭過年豬。”

我對黃文富說:“告訴村民,今後不準賣酒給餘三貴,不許跟餘三貴一起喝酒。”

出門來,黃文富跟我說:“餘三貴是有些壞毛病,但不醉酒的時候,勞動非常賣力,他家脫貧也沒大的問題。”

我說:“像這樣的家庭,你們要時常放只眼睛在他身上,經常提醒他,鞭策他,給他打勁鼓氣。思想跑偏時,及時批評教育。只要做好引導,2017年脫貧就沒有問題了。”

黃文富說:“李書記,我知道。”

一組的其他貧困戶,整體情況比前面幾家要好一些,基本上都是缺少勞動力,家庭成員有較為嚴重的疾病,或者因餵養牲畜得病死掉了等原因造成的貧困,是暫時性的貧困。這次低保政全覆蓋策兜底後,保障更有力了。

透過對大風頂的走訪,我和老丁、老楊的初步判斷是,大風頂的貧困戶,基本上都達到了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2017年再鞏固提升一年,就能全面脫貧了。

二組小地名叫大坪子,村裡古樸的紅牆青瓦房房掩映在高大的麻櫟樹、柿子樹、紅椿樹、核桃樹之下,大片大片的紅壤梯地,從坡頂向坡腳延展下去。三棵大麻櫟樹,以及樹腳的那口老水井,是茅草坪村的靈魂的在。

二組組長王大才陪同我們走訪。王宗保沒在家,放羊去了,王大才正準備去把他喊回來,我說不用了,王宗保只要繼續保持現在的幹勁,肯定能脫貧。

王大才說:“王宗保2016年像變了個人似的,很勤勞。撿雞樅就數他起得最早,家庭衛生也有所好轉。”

孫正權家雖然主動退出了貧困戶行列,但對他家的發展,我心裡非常牽掛,所以我們來到了他家。孫正權帶我們看了他今年的收成,苞谷9000多斤。殺了年豬,肉掛在廂房樓上。

老楊關切地問:“你家今年沒種洋芋嗎”

孫正權說:“種了,收得6000多斤。前不久,我把洋芋全部賣了,賣得3500元。”

老楊說:“不錯呀,你們茅草坪村的洋芋,產量是大了,但90%都用來餵豬、牛、羊了,能全部賣成錢,非常不錯。”

孫正權告訴我:“李書記,我今年撿菌的收入都有5000多。”

老丁說:“不錯嘛。”

王大才說:“孫正權商品經濟意識很強,南瓜籽、綠豆、葵花籽、花生、地瓜這些共計賣了3000多塊錢。”

孫正權說:“我也想為大家作個榜樣,希望全村所有的貧困戶,堅持自力更生,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

我對王大才說:“孫正權一定要作為自強不息的典型,大張旗鼓地表彰,號召全村人民向他學習。”

馬奶奶蒸的苞谷飯,成了大荒山的一個傳統美食,讓我、劉美印象深刻,但馬奶奶和老伴的生活仍然很困難。

她們現在年紀大了,不大可能走產業發展的脫貧之路了。

但馬奶奶今年還是種了4畝地,收了2000斤苞谷,收了1500斤洋芋。王大才帶我們到圈裡看,有一頭母豬,兩頭小豬,有十幾只雞,還有兩隻鵝、兩隻火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馬奶奶很樂觀,她說:“我和老頭現在能勞動,我們自己吃的我們能解決,你們不用擔心。”

馬奶奶家的廂房樓上,也掛著些豬肉。馬奶奶告訴我們:“殺了一頭年豬,吃不完,臘肉賣了50斤給王天林,賣得900塊錢。”

沈學強家今年收入不錯,我們幫他賣了蜂蜜,屬於已經擺脫貧困的戶數了,這次我們就沒到他家走訪。王大才打電話問沈學強:“蜂蜜給又有了?”

沈學強說:“蜂蜜上次都賣光了。”

王大才逗他說:“都賣光了又開蜂廂割嘛。”

沈學強說:“要留點給蜜蜂自己吃,全部割光了,蜜蜂就跑啦。要等到春天的油菜花開過後,6-7月間才能割了。”

馬連光家的房屋改造後,安全隱患消除了,他家今年確定為新增貧困戶,4個人全部納入低保,有了政策保底,2017年脫貧也沒有大的問題了。

我們問馬連光有什麼需要幫助的,馬連光媳婦說,就希望治好馬連光的病。

老楊說:“慢性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現在有村衛生室了,多去看看,與董醫生一起制定治療方案,長期堅持服藥。”

尹德海四十來歲,頭髮稀少,人非常老實,力氣非常大,但生產生活計劃性差。組長王大才叮囑尹德海說:“你就是不相信科學,種苞谷要用新品種,要及時除草施肥。你看人家王宗保今年種了新品種,李書記買了兩包尿素給他施用,他苞谷就收了4000斤。洋芋你也用自留種,又不好好消毒,死了一大半不是?”

老楊說:“尹德海,明年種地我來指導你,認認真真搞,哪有抓不好的生產。”

我們沿著崎嶇的山路來到馬國粉的家。馬國粉的母親趙國蓮告訴我們說:“上回市一中的老師們為馬國粉捐款1000元,我很非常感動。2015年我好不容易餵養大的四頭肥豬得瘟病全部死了,我不服輸,今年又餵養大了四頭肥豬,前幾天剛賣,賣得3800元錢。明年我還要喂兩頭母豬。”

我說:“只要人勤勞,沒有過不去的坎。”

王大才對馬國粉的母親趙國蓮說:“有合適的,就招一個進家來,你一個人太辛苦了。”

馬國粉的奶奶從豬圈裡出來,她跟王大才說:“是呀,我也勸她,招姑爺進家來我是沒有意見,反正我也活不了兩年了,這個家終歸是她的。”

馬國粉的母親趙國蓮並沒有難為情,反而非常鎮定,她說:“不隱瞞你們說,想是這樣想,但馬家畢竟是大族。唉......”

我還沒弄懂是什麼個意思,老楊就說:“知道了,這事我負責和馬大爺和馬二爺說。”

臨走時,我叮囑馬國粉的母親趙國蓮,一定要督促馬國粉搞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