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情滿大荒山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4章 摸著石頭過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4章 摸著石頭過河

村幹部對成立旅遊開發公司,修建一個加大版的紅牆青瓦民居是贊同和支援的。我說:“還有一個問題,也要在今天的會上確定。就是咱們沒有這麼多資金,所以得走合作經營的模式。”

老丁說:“這次成立合作開發公司,性質跟小水電完全不同。公司的成立,只負責搞旅遊開發,修建加大版的紅牆青瓦民居樣板房,搞住宿餐飲。跟旅遊資源無關。”

我補充說明:“就是這個公司,咱們不能以資源入股。咱們大荒山的優質旅遊資源並沒有入股。今後需要整合資源,再來談資源入股的事,大家聽明白了嗎?”

大家都說聽明白了。對於跟劉美她們公司合作,村組幹部們也都沒有意見。這半年來,劉美對茅草坪村的幫助,大家有目共睹,大家信得過她。

張玉鳳向大家介紹說:“劉美她們的公司名字叫東陽美聯貿易有限責任公司,注冊地在省城,以前是做東南亞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現在業務重心已向國內轉移,正在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但發展不是很順暢。”

盧明秀說:“但感覺這個公司運作比較規範,包裝、宣傳、推廣都做得很不錯呀。”

張玉鳳說:“劉美以前是公司的一個部門經理,中層幹部。大荒山農特產品開發公司的成立,透過近半年的運作,為公司培育了新的銷售模式。公司的經營銷售全面向農村轉移。劉美是咱們大荒山農特產品開發公司的總經理。這次可能要提拔為東陽美聯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雨水滋養萬事萬物,大荒山上神奇美味的野生菌又出現了,茅草坪村的村民又開始上山撿菌。

這個星期輪到程宇飛和肖朝敏買菜做飯。他們買了兩斤雞樅,正的水龍頭下認真仔細地清洗。我蹲下來,和他兩一起洗雞樅。

我問:“這雞樅非常嫩嘛,多少錢一斤?”

肖朝敏興奮地說:“60元一斤,村民說現在還很少。我們是跟販子爭來的。一會兒青椒炒雞樅。”

我說:“都有小販來收購雞樅和野生菌了?”

肖朝敏說:“有了,來了幾個哦。但沒收到,都讓張主任家收去了。”

我問:“張玉鳳家在大量收購雞樅?”

肖朝敏說:“雞樅和野生菌都收,有多少收購多少。”

今年第一次吃雞樅,感覺特別鮮香,不一會兒,兩斤雞樅就被大家吃完了。

康老師舔著舌頭對肖朝敏說:“小肖,雞樅你買少了,應該每人買半斤。”

程宇飛說:“這兩斤雞樅村民本來都賣給小販了,是肖朝敏強行叫小販讓給我們的。”

吃了飯,我和老丁來到張玉鳳商店門前,這時並沒有村民在這裡賣野生菌。我們進到張玉鳳家裡。

張玉鳳家院子裡,六七個婦女同志正在洗雞樅和其他野生菌。

王天林把洗好的購雞樅和野生菌端到太陽下面曬乾水分。

張玉鳳把曬乾水分的雞樅和野生菌分撿包裝好,過秤,然後貼上標籤。

老丁說:“張主任,你們怎麼啥子東西都在賣哦。”

張玉鳳說:“老丁同志,你不知道,野生菌才是真正的大荒山特產,味道鮮美無比,銷路好得很。劉美讓我們有多少收多少。”

老丁說:“都讓你們收購了,咱們本地人吃啥?”

王天林說:“哪裡收購得完呢。再說,你們要吃,可以跟我們買呀。都是洗乾淨了的,省得你們動手洗。”

說得洗野生菌的婦女同志們都笑了起來。

程宇飛和肖朝敏性格外向,比較活潑,人也勤快。我給他兩佈置了一個工作:讓他兩認真觀察二組大坪子的風景,就這些風景如何吸引人,提出他們的意見和看法。

下午,程宇飛和肖朝敏就來跟我說他們觀察到的情況。程宇飛說:“這些風景很美,漫山遍野的樹是綠油油的。成片的苞谷林是綠油油的。荒坡上的草是綠油油的。只有房屋的牆體是暗紅色的。”

肖朝敏說:“李書記,我覺得,村莊的風物景緻,要麼像一幅水墨畫,要麼像一幅油畫。”

我問:“那大坪子這個風景,是像水墨畫,還是像油畫?”

肖朝敏說:“李書記,我覺得,既不像一幅水墨畫,也不像一幅油畫。”

起初我以為這兩孩子涉世不深,看不出什麼門道,提不出什麼建議。現在他們這麼一說,我覺得非常有道理,我直起腰桿,示意他們認真分析。

肖朝敏說:“就是剛才程宇飛說的,全村到處都是綠色的。在夏天,全國各地到處都綠油油的。綠色就不是咱們的旅遊優勢了。”

程宇飛說:“但在秋季、冬季和春季,肯定又是另外的色彩了。”

我高興地說:“你們的這個思路很對。現在我給你們兩佈置一個工作任務,就是對二組以紅牆青瓦房為主的景觀,三組以原生態土掌房為主的景觀,五組以紅土地為主的景觀,作一個考察、分析、論證。”

程宇飛、肖朝敏說:“好的。”

我說:“你們先從網絡媒體上找一些跟這三類景觀相似的圖片,站在繪畫的角度,從構圖、色彩等方面,來分析人家的景觀之所以美,美在什麼地方。我們的景觀跟人家相比,缺少了什麼。需要如何打造。”

程宇飛說:“明白,李書記,我們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圖片,到時大家一起來分析研究。”

我說:“還有,大荒山四季景觀區別很大,你們要按四個不同的季節來分析。”

有個段子形象地總結農村生活:勞動基本靠手、交通基本靠走、安全基本靠狗、通訊基本靠吼,非常形象。沒有摩托車以前,村民出行都得靠兩條腿,一步一步的走。後來,摩托車慢慢走進千家萬戶。

有了摩托車後,出行就方便了。再就是,摩托車配上兩個貨架,能拉300多斤重的東西,算是很方便的運輸工具。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現在路修通了,不時有大大小小的汽車,開到了茅草坪村來。

此時,一輛農用車正停在張玉鳳家門口,車頂上的小喇叭正在賣力地叫喊:“賣麵條,賣麵條。”

這個星期買菜做飯的程宇飛和肖朝敏,買了幾把麵條回來。老丁說:“李書記你看,這兩孩子看上去挺般配的哈。”

我笑著說:“你千萬不要拉郎配哈,年輕人的婚姻愛情,咱們不要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