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情滿大荒山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4章 關公廟如何宣傳定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44章 關公廟如何宣傳定位

張書記接著張玉鳳的話,說:“張玉這話說得對,咱們這個廟並不是主流的關公廟,也沒有專業的解說員,楊幫輝你在這裡值守,不能一問三不知,要深入學習三國文化,至少要把關公的英雄事跡講得頭頭是道才行。就像古時候說書人一樣,你在這裡一講,群眾和遊客興致勃勃地圍在周圍聽。達到這樣一個效果,你這個值守人員才算合格。”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幫輝憨厚地笑了笑,說:“我沒多少文化,學不會呀。”

老丁說:“這就像農村人擺龍門陣,關鍵是記心好一點,嘴巴會說一點,不需要高深的文化。所謂說的比唱的好聽。”

王局長說:“《三國演義》倡導清廉節儉,為後世樹立了標杆和榜樣。諸葛亮‘衣食都由國家供給,在成都家中,有桑樹八百株,薄田十五頃,一家溫飽有餘,不要再增加私產,如我死時,有家財萬貫的話,就對不起陛下和人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是清廉的典範。大將軍姜維‘宅舍弊薄,資財無餘’,‘樂學不倦,清素節約’。將軍鄧芝‘不治私財,妻子不免飢寒’,死後也是‘家無餘財’。‘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清正廉潔、節約儉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至今仍然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張書記說:“大家認真聽一下,王局長這一點總結得很到位。清廉節儉,這是我們大荒山群眾非常認同的普世價值觀。掉在地上的一粒米,大家都要撿起來。大家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群眾認同感就更高啦。”

我對王局長說:“我們在關公廟公開祭拜活動上,組織群眾演唱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一些歌曲,以此引起遊客共鳴。”

王局長說:“這樣很好,你們也可以會宣揚一些三國英雄故事。為了刻畫關羽,作者用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賺城斬車胄、屯山約三事、斬顏良誅文丑、千里走單騎、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單刀赴會、攻撥襄陽、水淹七軍、刮骨遼毒生動的故事,把關羽的忠和義表現得轟轟烈烈,以致關公死後化身武財神,神州大地處處立廟塑像,至今仍在保佑人們升官發財。同時,作者也把關羽持才傲物,驕傲自滿的一面展現出來,以致呂蒙白衣渡江、大意失荊州,最終敗走麥城被捉,父子歸神。”

老丁說:“王局長給我們一解讀,我們的思路更加開闊了。李書記,我建議關公廟祭拜儀式上,增加一個講關公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刮骨遼毒等故事的環節,遊客肯定喜歡。”

張書記說:“這個環節一定要增加,講兩個來小時都行。”

我說:“是的,王局長這麼一講,關公的形象更加豐滿,更加有血有肉,我都有點激動起來了。講故事的人還不好找。對了,老丁來講就合適。”

老丁也不推辭,他說:“那好,我下來就作準備。”

我們喝了一通茶,王局長稍稍停了一會兒,繼續說:“《三國演義》了不起的地方,還表現在對征戰殺戮的反思。三國屬於冷兵器時代,如果問那種攻擊模式最有效,恐怕非火攻和水攻,其中火攻最為突出。在諸葛亮的許多戰役當中,火攻的戰役非常多,可以說諸葛亮在使用火攻上已經登峰造極。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把火運用的出神入化。特別是火燒藤甲兵,燒的哭天喊地,連諸葛亮都不忍直視,他自己感嘆道:‘吾雖有功於社稷,然必折損陽壽!’因此諸葛亮七星燈續命失敗,死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關羽被東吳砍了頭顱後魂魄不散,怨氣沖天,不肯去閻王那裡報到。四處遊蕩著大聲呼喊‘還我頭來’。後來被仙人指點,說你殺了那麼多人的頭,人家的頭向誰去要啊?關羽聽後羞愧難當,當即稽首皈依而去,從此便在玉泉山這個地方顯聖護民,保境安民。這些情節的設定,體現了作者對殺戮的批判,充分說明了戰爭的非必然性,和平安寧才是永恆的主題。”

王局長在給我們介紹三國文化的同時,把三國文化和群眾文化的結合點總結出來,為我們打造關公廟旅遊景點貢獻了智慧,我把王局長總結的要點記在了手機記事本上。

王局長說:“以《三國演義》為鏡子,小至學習生活,能讓我們能明辨是非,樹立理想志向,勤奮學習,飽讀史書,修身立志,勵精圖治,愛國愛家,明理誠信,鍾情重義,樹立遠大理想,聞雞起舞,在世界大舞臺上大展宏圖,建功立業,報效國家。”

老丁說:“明理誠信,團結友愛,這也是茅草坪村村規民約中的約定。”

王局長說:“以《三國演義》為鏡子,學習瞭解中華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精華,能讓我們增強文化自信,自覺踐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張書記說:“在經濟和文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三國演義》中的文學精神時時在牽引著我們前進。對《三國》的應用,已經擴充套件到現代商戰、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才競爭、領導藝術、賽場競技等領域,人們可以從中吸取很多寶貴的文學精華,還能培養自己處變不驚,泰然自若的能力。《三國演義》中所蘊含的文化精神是非常豐富的,它能給讀者的思想帶來文化的洗禮,能讓讀者在宏大的敘事結構中汲取古人的文化精髓。《三國演義》在任何時代都有借鑑意義,是中國數百年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