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情滿大荒山最新章節列表 > 第71章 張嫂的商品經濟意識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1章 張嫂的商品經濟意識

(求收藏、求推薦)

今天村活動中心打第一層現澆,鄉農技員老楊一早就來到村上。鄉黨委張書記知道今天打現澆,特意叮囑了鄉電管所保證電力供應,不許隨意停電;又安排老楊到現場來協助我們搞監督。老劉老師也跟我說過,現澆是大事,來不得半點馬虎。因此我把馬書記、王主任和黃文書都叫到了現場。一大堆水泥和一大堆砂石堆在操場上,兩臺攪拌機並排支著,工人把砂石、水泥和水按比例進攪拌機,隨著攪拌機的轟鳴,十幾個工人開始往屋頂挑混凝土。三人工人負責將倒下的混凝土刮平,兩個工人用震動棒震動混凝土,使其結合緊密。我們認真仔細地檢查,砂石比較乾淨,水泥用量充足,震動也比較充分。

攪拌機不停,震動棒不停,工人們也不停地勞作,一氣呵成,到下午三點,第一層現澆全面結束。工人們收拾工具、洗手吃飯。

我們村上幾個人難得聚集在一起,正好開個短會,研究村上的近期工作,特別是脫貧工作。會在我和老劉老師的住所裡開。

我說:“貧困戶的住房建設基本結束了,活動中心建設也步入正常軌道,接下來應該研究如何增加貧困戶收入的事了。”

王主任說:“就這樣唄,總不能再給他們發放6頭豬呀。”

我看了王主任一眼,說:“養殖山羊只是一條途徑,我們還要培育另外的增收途徑,幾條腿走路,形成多點支撐,多方面增加貧困戶收入。”

老楊說:“對的,今年年底要實現脫貧的目標,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得超過4000元,關鍵還是要培育貧困戶的內生動力,你們衡量一下,貧困戶們都有哪些家能達到脫貧標準。”

我問黃文書:“98戶貧困戶中,有多少沒有納入低保?”

黃文書永想了想,說:“大概有30多戶吧。”

我又問:“全村有多少低保戶?不是貧困戶,但又享受了低保政策的有多少戶?”

黃文書永想了想,說:“低保戶有120多戶,不是貧困戶,但又享受了低保政策的大概有40多戶吧。”

我不解地問:“就我理解吧,貧困戶應該是全村最窮的,收入最低的。而低保覆蓋的物件,也是全村最窮的,收入最低的。低保戶有120多戶,貧困戶98戶,按道理貧困戶98戶應該全部納入低保才符合邏輯,你們說是不是?”

老楊說:“邏輯上應該是這樣。這個問題全鄉都存在,不光是茅草坪村的問題。這是貧困戶的評定和低保戶的評定兩套方案、兩個標準、兩張皮造成的。”

馬書記說:“李書記你才來,很多事不清楚,低保是分得有名額的,我們村就120戶、460人的樣子,而且是前幾年就評定了,每年只允許作小範圍動態調整。”

我說:“這事咱們得向鄉黨委寫個書面報告,要求把所有貧困戶全部納入低保。”

黃文書說:“這個報告我來寫,這會兒就寫,寫好了請老楊帶到鄉里去交。”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老楊說:“產業發展方面,你們可以考慮下,能不能種石榴、蘋果、水蜜桃、雪梨,或者是花椒、核桃等。看看哪樣更適合,到時我們向林業部門爭取點樹苗來發給貧困戶。”

……

在小賣部前,我遇到來賣菌子的王宗保,我問他:“你今天又撿到雞樅了嗎?”

王宗保不好意思地說:“沒撿到雞樅,我上山撿到一些菌子,怕是有兩斤左右。”

王宗保邊說邊把籃子歪過來給我看。籃子底上確實有一些菌子,雖然不是很多。

小販把王宗保的菌子從籃子裡拿出來,分好類,一類一類的稱。一算總計,25元錢。王宗保拿了錢,趕忙裝進口袋裡。

我關切地問:“你腿腳不方便,能上山嗎?”

王宗保說:“走了幾天,基本上適應了,比較陡的山坡去不了。走慢一點,平點的山坡還是可以去的。”

王宗保的內生動力被激發出來了,我感到非常欣慰。他勤勞起來,不再等、靠、要,透過自主勞動,自食其力,慢慢地改變自己的生活。除了陳小勇外,王宗保是第二個讓我放心的貧困戶。雖然他有殘疾,他的能力也有限,但我肯定,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王宗保能夠脫貧奔康。

張嫂小賣部裡免費供應開水,我抱著茶杯,坐在大樹子下面,一邊喝茶,一邊觀察來來往往的人,一邊思考,什麼樣的產業,才能助推茅草坪村持續穩定的發展。

有人買豆瓣和味精,張嫂給人拿了東西,收了錢,看著王宗保遠去的背景,對我說:“這幾個月王宗保變化大了,李書記,你們的工作還是很有成效的。”

我說:“是吧?我感覺成效不明顯呢。”

張嫂說:“水有源頭樹有根,貧窮也是有原因的。咱們農村人,只要你早點起、晚點睡,別人休息時你多做一會兒,就不至於窮到哪裡去。王宗保以前經常睡到太陽黃才起床。現在忽然改變了。這兩天剛亮,我就看到他背起籃子,趕著羊子上山去了。照這樣下去,要不了兩年,他就脫貧了。”

我對張嫂說:“張嫂,你很有眼光嘛。”

張嫂說:“我在這裡守門市賣東西,來來往往見過的人多了。”

我打量了一下小賣部裡面,貨架上放著菸酒糖茶等許多東西,我對張嫂說:“張嫂,全茅草坪村,只有你在搞商品經濟。”

張嫂說:“啥子商品經濟哦,混日子罷了。”

我問:“小賣部一年能掙多少錢?”話已出口,我忽然感覺有些冒失。

張嫂說:“不瞞你說,比外出打工要輕鬆一點,比種地餵豬要強一點。但是賒賬大,賺點錢都壓在貨上了。你別看這小商店裡沒多少東西,好幾萬元的貨呢。”

我說:“你可以現款現貨呀。”

張嫂說:“這你就外行了,做生意要有靈活性。再說,都是村鄰,人家說一時沒錢,過幾天再結賬,你好意思說不得行嗎。”

張嫂從裡屋拿了一個小本子,翻開給我看:“你看嘛,光賒賬就有將近2萬元。”

小賣部是人員集散場所,最能體現社情民意。我問張嫂:“群眾對我們村委有什麼意見沒有?”

張嫂說:“以前吧,群眾還是有些看法的,現在嘛,群眾對你們的評價還是可以的。”

我接著問張嫂:“你覺得茅草坪村什麼產業能搞出名堂?”

張嫂搖頭說:“這個我就真不知道了。但最好是先把水泥路修通,解決交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