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幽藍之焰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4章 E=mc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4章 E=mc2

過了那麼五六秒後,在金色光圈之外,無數怪物破土而出。

地底的魔法陣沒有再選擇硬撞金色念氣罩,而是選擇了繞路,與從遠處斜向趕來的魔法陣洪流匯合,一同破土而出。

地上被挖出一個又一個坑,密密麻麻的怪物爬出,偶爾被路過的怪物踩踏,一點事都沒有,依然很快爬出,加入獸潮中。

怪物潮流幾乎在瞬間就從雨後春筍變成了過江之鯽,數量暴增了十多倍。

畢竟怪物的襲擊路徑已經從地表這個面,變成了地表以下的大致成梯臺型的“體”。

直到現在,巴隆等人才覺得赫頓瑪爾的訓練真的很科學,這些怪物的數量可比訓練場內多多了。

一道道怪物成型所需的魔法陣,就像一支支利箭一般,從兩面四方射向金色念氣罩以及九人戰陣所在地。

就差地表以上的兩面八方,就能湊齊舉世皆敵的四面八方了,真實悲慘。

隨著怪物數量的暴增,所需要的輸出量也成倍增加,當然前排的阻攔壓力也是倍增。

是最主要的就是戰陣內魔力流速的變化,以及與之對應的戰陣核心的精神力消耗。

兩者的關係並非簡單的你大我就多,你小我就少的關係。

根據諾頓的研究,精神力消耗量與魔力流速的關係,可以大致以一個公式來表達。

公式很複雜,但是其中的主要關係很好理解,最主要的部分是一次平方計算。

以E代表精神力消耗量,魔力流速以c表示,這個公式可以簡單記為:

E=mc2

其中,m代表其他常量與一次方變數的其他因素。

也就是說,這大致上是個冪函數!

比如魔力流速為1、2、3、4,那單位時間內的精神力消耗量就是1、4、9、16!

可以說,過了一個閥值後,消耗量就開始不講道理。

而公式中的m,也不安分,涉及的太多,但所幸都是一次方,比流速講道理不少。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其中最主要的團隊戰法,也就是戰陣內的魔力執行法門。

一個好的戰法,事半功倍,反之,你懂的。

這個好壞,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好壞,涉及的又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與隊伍的契合度,也就是適配度,或者說同步率協調。

關於團隊戰法的選擇,在確定要結陣之後的當天,在月光酒館第十層那張熟悉的小方桌上,巴隆、賽麗亞、依克西婭、索西雅四人,曾圍著盤蒜香花生討論過。

賽麗亞原本打算使用一種特殊的戰陣,五行戰陣,這是最古老的戰陣,沒有之一。

可以說最簡單,但也是最難的。

難就難在要求極高,對隊員的屬性、實力、默契等的要求極高。

需要一個土屬性魔力大師作為團隊核心,賽麗亞隊有三個這樣的人。

傑達、賽麗亞、巴隆。

前者正是正經的土屬性大叔,賽麗亞是全能萌妹,而巴隆是全屬性小王子。

而隊伍中,艾爾麗斯、亞絲娜屬冰。

水,陽盛則為水,陰盛則為冰。

冰屬性魔力的形成比較特殊,需要抽離一部分偏陽性的水,再利用金生水的特性,加入偏陰的金屬性魔力,經過調和則為冰。

而抽離的偏陽的水,則加入光屬性魔力中,極陽則為光,暫且不提。

拉傑爾屬火,桐人也屬於偏弱火的體質,又是一筆細膩複雜的糊塗賬,暫且不提。

依克西婭掌握的屬性也較多,冰火光暗,以及一種特殊的金色能量,卻不是金屬性,大概是一種特殊的鬥氣。

整個隊伍中,有了土、水、火,還差金、木。

原本由巴隆和賽麗亞補上空缺的話,確實能湊齊五行,可是問題出在了土上。

五行戰陣,根據五行特性,土載四行,必須要土屬性作為團隊核心。

隊內九人的體質都極為特殊,需要的各種微操本來就多,隊員實力又強,需要的魔力量多,流速需求就快。

在聯絡了傑達之後,傑達表示他勝任不了。

然後,巴隆也是覺得自己勝任不了,那麼只能由賽麗亞來。

所以,必缺金或木,除非賽麗亞或者巴隆一心二用。

賽麗亞說要試試看,但是被巴隆強勢拒絕。

只見賽麗亞話音剛落,巴隆便以手撼桌,一拍之下,那盤花生直接飛天而起再狠狠落下。

“我!巴隆?魘?艾雷諾!不答應!”

三女嚇了一跳,震驚地看著霸氣十足的巴隆,後者這次很強勢與三人對視。

一直以來不善與人爭辯的巴隆,破天荒地行雲流水地拿出了E=mc2,再根據團隊特色由淺入深,一層層地剖析,就像剝洋蔥一般。

在他的解釋之下,竟然連依克西婭都理解了那個複雜的公式與五行戰陣不適用的原因!

用巴隆那句總結的話來說,就是:

需要這麼細膩的控制,還要負責五行其二,太累了,不利於可持續發展,最主要的是,太累了,容易長皺紋。

三女瞬間表示了贊同,不約而同地摸了摸眼角,一陣“還好還好”的樣子,便開始了其他戰陣的考慮,當然還能繼續剝花生。

最終,戰隊選用了強冰火弱光暗的“三才陣與四相陣的結合”,並以此為核心進行訓練,效果極佳。

但效果再好的戰陣也有利弊、極限等限制,眾人需要為配合戰陣做出些許改變,以提高魔力的有效利用率。

簡單來說,就是更精巧適用的戰鬥技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借勢與輸出形態兩方面。

任何隊伍的戰鬥力都是為了更好地輸出,包括加強了防禦也是為了能安心輸出,暫且不提這筆糊塗賬。

借勢,簡單舉個例子。

小明和小軍都想到小紅家磨豆漿,兩人與小紅相隔了上千里,自然是先到的能嚐到第一口豆漿。

小明從家門口一鼓作氣向著小紅家跑去,而小軍慢悠悠出了門,走到摩伽陀停靠站、買票、等車、上車、看風景、下車、敲門、談話、然後吃了個飯洗了個澡,開心地磨起了豆漿。

在三天後,小軍和小紅一起給小明上墳,這貨在路上跑死了,死在了望漿止渴的路上。

這就是借勢。

而輸出形態,我們也個簡單的例子。

由於小明跑死了,小軍和小紅還得磨豆漿,所以我們自己動手做實驗。

都說命比紙薄,殺心如鐵,我們就用紙和鐵來做實驗。

我們把一張A4紙的四個角撐起來固定住,把紙平鋪在空中,很穩很平整,我們要做的就是破壞它。

首先,我們捉一隻喜歡啄人的公雞,掏出它的心,還真是鐵的,很神奇,古人誠不我欺。

然後我們把這顆鐵心放在紙面上,輕輕地按一按,紙張往下微微凹陷,我們往鐵心上放上重量標準的砝碼,直到紙張破損,記錄下砝碼重量a。

接下來,我們把這顆鐵心拿走,去加工成數枚短針,然後倒插在一塊重量輕於a的肥皂上。

再次來到四根固定用的玉柱旁,同樣固定一張A4紙,我們把肥皂塊針尖朝下,放到紙面上,然後加砝碼。

剛拿起砝碼就發現紙已經破了,於是我們撿起了肥皂。

這就是輸出方式改變所引起的效率變化。

再考慮可持續發展,這個主要是因局勢而變,主要避免浪費魔力有效流速。

也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來到小軍和小紅磨豆漿的地方。

我們進行兩次觀察。

第一次,兩人以正常普通速度磨豆漿,一臉磨了一整天才精疲力盡。

第二次,我們要求兩人加快速度,兩人頓時一聲怒吼,便加快了十倍多,然後大概十分鐘後,小軍哭著求我們放過他。

我們答應他,因為他看起來很痛苦,快死了似的。

所以,原本能磨一天豆漿的小紅和小軍,因為加快了不必要的速度,導致接下來一整天都無鳥事可做。

這就是魔力流速需要慎重對待,斤斤計較的原因。

再說到戰鬥中的個人消耗問題。

施放魔法雖然主要靠體外魔力形成各種形態的攻擊,但需要體內魔力按照特殊方式流動進行牽引,這途中有消耗。

同時,人體也可以煉化體外魔力為己用,也就是回魔,當然還有更加快速的人與人之間的補魔,暫且不提。

不同的技能對自身消耗不同,所以哪怕是一個簡單的刺擊,技能何止數萬種,好技能難求。

而在自己掌握了的技能中,消耗有大有小,威力也不同,需要靈活運用。

在保證輸出足夠的情況下,需要節制,也就是斤斤計較。

回魔速度因狀態而異,但大體上都有一個自己的大致標準。

舉個誇張的例子,量化比較。

假設巴隆有1000mp,回魔速度為50/s,那麼在使用消耗為13的青龍擺尾,一秒使用4次的情況下,他能打很久。

但是,我們換上出槍消耗為59的喜鵲穿枝,收槍消耗為47的燕子歸巢,那麼僅僅這一扎之下,就花費了106的mp,一秒使用三次,四五秒鐘他就得趴下。

所以對付怪物潮流,小技能就很重要,大招得留著救場,非不得已不可輕易使用。

當然,解放了鬼手就是另一種演算法,暫且不提。

但是,現在!

在怪物擠怪物的情況下,小技能就開始不夠看了,怪物海戰術就是這麼不講道理。

從第一次調查的慘重傷亡開始,這些怪物的數量提升,以及法陣可附著材質的增加,看起來簡直就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誘殺,不斷收割冒險者的生命。

巴隆心底湧現出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煩躁,就像看見了狗shi成堆一般的煩躁。

見怪物幾乎就是一層疊一層,賽麗亞決定先略微收縮防線,互相照應形成防禦圈,提升保命效率與可持續發展性。

“回防!回防!先支援前排撤退!”

於是幾個前排在加大輸出的前提下,緩緩向著戰圈內部收縮,擁有堅硬軀體的怪物潮流所攜帶的衝擊力甚至差點衝破防線,眾人不得已開始使用消耗稍微大些的小技能。

比如青龍三擺尾、破碎之拳、弧光閃等,雖然驚險,可情況還算好,畢竟怪物的防護強度不算高,都是秒殺。

經過了一分多鍾的相互配合後撤後,戰圈半徑壓縮到了四米左右,情況好轉不少,防禦圈依然堅挺。

怪物的碎片開始不斷積累,很快就在防禦圈外堆起了斜坡似的厚厚一層,最近處的厚度已達一尺!

眾人的體力飛速消耗,而賽麗亞的精神力也如細水般悄然流逝。

但是,怪物卻依然鋪天蓋地、層層疊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