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上帝指使自傳最新章節列表 > 一千六百零六章 鎮長心目的男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一千六百零六章 鎮長心目的男人

真正的大貪官,你們是抓不到的,抓得到的都是那些被自己的貪汙組織拋棄了的人,當然也有官太大,以為別人查不了的人。所以,官太大也不是件好事,引人耳目不說,還會招人嫉妒,加上這樣的人太過的自信。一個貪官如果太驕傲了,做事不小心行事的話,是很容易被人抓住把柄的,所以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貪官的。官場裡的學問可深了,不懂政治的人玩不懂,懂政治的人不敢玩,真正敢玩能玩懂的少之又少,而自己就是其中一個吧!

畢竟,像鎮長這樣的從小立志當大貪官的人,他從小就想著長大後自己要怎麼貪汙才能不被別人發現。鎮長常常在酒桌上感言:我的志向就是一心一意地要學和珅,先生的學問文章我要學,先生的為人處世我也要學。就像是書記喜歡的是《千歷十六年》,為什麼是《千歷十六年》就是因為上帝指使比任何人都多看到了一年,別人是十五年,那我就是十六年。不是我針尖對麥芒,而是我們現在的作者,真的太不入流了,沒錢的時候我們都是入流的人,說這個罵那個的。

可是一旦成名了,以前的志向,自己的誓言全部忘記了,現在的作者真的就不好說了,學了這麼多的知識。有多少人對自己的家鄉捐過一分錢的,又有幾個回報過曾經幫助過他的恩人的,可是現在的作者就是熱衷於參加明星慈善晚會。作者又不是明星,就喜歡參加這樣的明星慈善晚會,這捐來的錢最終都不明去向了,每次所謂的慈善晚會捐出來的錢也不少的。可是一分也沒有用到需要的人身上,我們現在最想要問的不是時間去哪裡了?而是錢去哪裡了?

就是因為太多的善心錢不明去向,由此建築了大地朝最可怕的**大網,可怕之極。當然,作者不是想要攻擊誰,我對誰也沒有偏見,我希望別人對我也不要有任何的偏見,大家相安無事最好。常常有好事之徒,想要跟上帝指使一較長短,不服我們來辯,任誰也辯不過誰,對於一個辯手來說,永遠都不會認輸的,辯手不服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的。我說有十六年,就有十六年,我故意曲解別人的意思把一年說成十六年,無疑是小作者得不到關注故意的挑釁。

難免看出現在的作者的生存狀態是很可悲的,就算是挑釁別人,別人也不會理你,這才是真正的可悲。只嘆是作者對明史不感興趣,我也沒有看過任何一本書,自然談不上理解,可是如果別人要跟我辯的話,那我也是誰也不服的。此謂與人鬥,其樂無窮也。

不過,如果真的有人來辯的話,就算是別人再是什麼史學家,也不可能是說服我,我也不可能說服他的,作者都是喜歡相互傷害的一類人。那麼,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書?簡而言之,確實算是一本奇書,達到了“生平不讀十六年,就稱粉絲也枉然”的地步,是歷史學家上帝指使的成名作。就是因為上帝指使的發現比別人多了一年,然後別人都少了一年,我想試問任何一個人都喜歡讀到最全面的明史,可是別人都缺了一年,這一年哪裡去了。人們總是喜歡把好的那幾年拿出來說事,而忽略了那些真正的歷史,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屎學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個時候只有上帝指使可以給你解答,這就是屎學家上帝指使的魅力,也是我的成就之一。試想現在很多的真東西都失傳了,很多的人都只知道十五字風水秘術,可是上帝指使接受的卻是十萬字風水秘術。上帝指使先生透過擷取千歷十六年這個歷史橫斷面,然後用顯微鏡仔細觀察那個時代的病理,按上帝指使的說法就是“意在說明十六世紀大地朝社會的傳統的歷史背景,也就是尚未與世界潮流衝突時的側面形態。”其中沒有什麼好研究的,就算研究出來也是可以全部推翻的,畢竟我們看到的都是野史,真正的正史很難儲存下來。而一個野史有什麼好研究的,就算是成了學家,也不能幫助我們嘛村的村民走向富裕。

說起明代,不得不提起一個我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他講究的就是知行合一。而我就是深受其教誨,在知與行的關係上,王守仁從“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出發,他反對朱熹的“先知後行”之說。王守仁認為既然知道這個道理,就要去實行這個道理。如果只是自稱為知道,而不去實行,那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識是離不開實踐的。比如,當知道孝順這個道理的時候,就已經對父母非常的孝順和關心;知道仁愛的時候,就已經採用仁愛的方式對待周圍的朋友,真正的知行合一在於確實的按照所知在行動,知和行是同時發生的。他的目的在於“發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

可是我們就算知道明代,可是卻不能從明代學到治國理政的理論,不能從中學到真正的學以致用的東西,那學再多的史學又有何用的。把一個朝代的歷史破開成一個片段,來看一個朝代的歷史,是不是有以點代面的嫌疑。不管是得出什麼結論,或者說的是什麼事,都是偶然而不是必然的。而我們後人就是喜歡這讓人激動人心的歷史,從這個歷史來宣揚出自己的品味,其實就是後人的虛榮心在作崇,不值得我們學習的。書記把這個看成是一個封建保守的完美世界,我真的無法理解書記是怎麼想的,他想要的政治與理念也許只有他的情人才能明白。

對於朱熹的“先知後行”等分裂知與行的理論,上帝指使是這樣理解的,古代的聖賢在看到很多人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知上,而忽略了行,認為這樣下去會造成浮誇的風氣,於是開始強調要知,更要行,而後世的人就理解為要先知而後行,這就錯誤的理解了聖賢的意思。看懂這一年也不過是對過去的一種緬懷,而把讀懂的人說成是有內涵,有學問的人,不免是後人的自我吹捧而已。不過在這一年,確實是發生了很多的事,確實很多是可以給我們學習的。

當然,這也是作者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們後人能看到前人的一些光榮模範的地方,很多的官員他們的實質是很好的。可是難免會走錯路,他們一生追求的就是為人民服務,可是當人民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卻與人民漸行漸遠了。作為官員道德楷模的海瑞,以及作為武官傑出的代表戚繼光死去了,大明王朝只剩下生悶氣的萬曆皇帝,和一群敢於皇帝死磕的文官集團,及一個疲於在皇帝和群臣之間斡旋的首輔申時行。我們越是想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越是努力越是做不了,這是為什麼?

說白了,人最終還是逃不過自己的貪婪的本性,人最終也是毀在自己的懦弱的性格上,當我們遇到了誘惑我們如何去戰勝誘惑這永遠是每一個官員的必修課。每一個作者都是偉大的,他們想要表達傳遞的大部分都是正能量,希望給後人留下點什麼,也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控訴,或者說是一種不滿。可是很多的話卻不能明說,而作者就用自己的筆桿,用生動的語言來勾勒出他想要表達的世界,給後人一個警醒。畢竟作者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也是無力的,並不能改變社會的運轉,可是作者卻可以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這才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思想。

鎮長就很直接,有的官員喜歡看勵志的書,看一些有品格的題材,做一些有品味的事,可是我們嘛鎮的鎮長沒法像高書記那樣的虛偽。看的是一套,說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根本就沒有真實的自己,就連他身邊的再親的人也無法到她真實的想法。鎮長很直接他告訴別人自己就喜歡和珅,和珅何許人也,和珅字致齋,原名善保,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人。和珅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武官家庭,這和鎮長是一樣鎮長比和珅要慘很多的,他只是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裡。

和珅與弟弟和琳從小都受到較好的教育,十來歲時被選入鹹安宮官學,接受儒學經典和滿、漢、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資聰穎,勤奮努力。後來仕途平坦,短短半年,從一名普通的侍衛,進入清王朝權力的最高層,成為乾隆皇帝的親信寵臣。和紳貪贓枉法,橫行斂財,是名符其實的大貪官。這跟鎮長的志向是一樣的,鎮長就想要成為和珅這樣的人,平步青雲,魚跳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