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上帝指使自傳最新章節列表 > 地朝眾神 二千六百三十三章 諸子百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地朝眾神 二千六百三十三章 諸子百家

有了愛的人都是強大的,都是有勇氣的。每一個人都想要站上這在舞臺上,聽到第一聲喝彩,聽到別人的喝彩,聽到別人歡呼的聲音。每當這個時候,我們的眼淚忍不住掉下來,經過多少失敗,經過多少等待,經過多少煎熬,我們告訴自己要忍耐,掌聲響起來,我心更明白,佛主將與我同在。上帝霽想到佛是如此的愛百姓,他就笑了,他雖然想要忍著不笑,可是最終還是沒有忍住,還是笑了出來。

“我佛慈悲,佛愛世人”而當這段話在名間是傳播開來後,佛教正式的進入了歷史舞臺,這也是佛教在我大地朝的崛起。因為大家相信,這是真的,佛並不會騙人的,只是佛有說過這話嗎?他是用什麼語言說的,我們就不去追究了,我們只要相信佛是愛我們的,如此就好。而這股力量正在不斷的成長,最終將會變成洪荒的力量,摧毀所有的一切。

長孫氏很明白佛教的力量和影響力,他本來不想動用這股力量的,可是後來沒有辦法,自己的男人想要得到天下他就得有一股可以改變歷史的力量。長孫氏本來想要扶持道家、藉助道的力量的,可是道家的人太清高自傲了,不屑於官府的人勾結。既然你們這樣高傲,長孫氏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只能尋求佛教的力量了。說起來也不能說是道家的人高傲,而是因為道家的人自古以來都是一盤散沙。

道家的人各自為尊,誰也不服誰,誰都覺得自己才是道家的正統,也就不把別人放在眼裡,結果呢?卻是落得四分五散的局面,雖有道家也出了不少厲害的人物,可是卻能代表道家的人卻沒有一個。就算是老子也不過以已為尊,卻也正式承認過自己是道家人,他只想要當一個大思想家,大哲學家,一個真正的大家。

可是後人不知道為何稱他為道家的始祖,想來道家真是沒什麼人,只能老子這個人搬出來做為道家的祖師吧。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可是為什麼李家的人卻沒有尊崇道教,真是有意思欺師滅祖的傢伙們,假仁假義的李家,要多噁心就多噁心的李家。

當然,在利益面前,自然以利益為重,不可能只講情義不講利益的,說起來人都是很現實的。不是我們不認他,而是我們從小就沒有學老子的思想,我們自然也就不知道他的思想是什麼,也就沒法認可他這個人了。要是我們從小學的是他的思想,估計我們也能認可他這個人,誰讓我們學的是更為重要的別人的思想。君主的思想是很簡單的,誰要是幫他們得到皇帝的地位,他們就認可誰的思想,不能認可道家的思想,

怪誰啊?難不成怪佛家的人會拍馬屁,怪道家的人實力不行,還不是因為他們不會審時度勢。

長孫氏雖然知道以阿三為尊卻也不恥,可是沒有辦法,為了統一天下,只能順勢而為了,別說阿三了,就算是阿貓阿狗要是能幫李家得到天下,他們也認它們。長孫氏很是認可佛家的善性,也只是想要利用它們統一大地朝,並不贊同一家獨大的思想,更不贊同大地朝只有一個佛教。自古大地朝都是一個百家爭鳴的地方,所謂“諸子百家”,其實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雜家、名家、縱橫家、兵家、小說家等等。

大地朝歷史上,西周以前學在官府,東周以後,學逐步走向民間。春秋戰國時代,王權衰落,奴隸制度解體,奴隸主貴族獨佔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諸侯爭霸,各國開放政權以延攬人才,又因為人口的增加,土地分配困難,社會發生劇變。“百家爭鳴”反映了當時社會激烈和複雜的君主鬥爭,主要是新興地主階級和沒落奴隸主之間的階級鬥爭。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大地朝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這一時期有思想的知識分子,面對現實的社會問題、人生問題等,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和思想。個人利害與國家之間的利害互動運用,相互影響,標新立異。各種學說,思想紛紛出現。所謂諸子百家,或者叫百家爭鳴。春秋後期已出現頗有社會影響的上帝家、儒家、道家、陰陽學說、法家、墨家等不同學派,而至戰國中期,學派紛呈,學說豐富多彩,為大地朝文化發展奠定了寬廣的基礎,大地朝術語上把這一時期稱為“諸子百家”或者“百家爭鳴”時期。

司馬遷《史記》引述了司馬談對學術流派的見解,他把先秦以來的學派總歸納為七家,即:上帝家,陰陽學說、儒家學派、墨家、法家、名家、道家。 雖然上帝家族的學說,已經把其它六家都包含了,可是也不得不認可六家的思想,只記住上帝家。上帝家族也不把自己的思想當成是六家之首,還是認可這些分枝的思想的,也認可六家的代表人物。看得出上帝家是一個很包容,而且開放的思想,如此高高在上的思想者,註定是天之翹楚,人之龍鳳。代表了大地朝最高思想,是大地朝思想者的最頂尖的存在,他們的思想已經被全宇宙認可,成為真正的宇宙家。

原本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可是君主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卻只想保留一個思想體系,只以自己認可的思想來教化人民,如此一來自然導致群起而誅之的局面。可是封建君主自然不知道此理,他們以為只要禁錮了百姓的思想,就能維護好自己的統治,就能保證自己的皇權不會

旁落。可是,不管是哪個皇朝也不過統治大地朝幾百年的時候,所謂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合之事;也可以看到戰爭與和平的外在之事:朝代的更替。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和平久了就會出現戰爭?為什麼國家昌盛了就會衰退,而不能持久?為什麼戰爭之後可以讓人們擁抱一時的和平?卻不能得到永久的和平?上帝指使說過那是因為文明的程度不過,真的是文明程度不夠嗎?我們現代的世界文明程度難道還不夠嗎?依舊無法消除戰爭,也不能保證所有國家都有和平,只要有利益所在,人都是追逐利益的,只要人不停止追逐利益,只要人的野心一天沒有終止,在利益的驅使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

戰爭是不可能消除的,只要有不平等,就有鬥爭,就不可能有和平,好在只要百姓只要能生存,他們就不會造反。百姓是最單純的,也是最好騙的,只要百姓相信統治才能管理好國家,百姓就不會抱怨這個統治者。百姓最想要要的就是和平,如果國家能保護百姓的安全,能維護百姓的尊嚴,大家就會擁戴這個統治著。和平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且行且珍惜。

李世民是怎麼看佛教的,一來是為了紀念自己的長孫氏,長孫氏一心向善,她是一個與佛有緣的女人。既然緣分已經到這裡了,誰不想要藉助佛家的力量來統一大唐,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可是後來發現大隋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無需要再藉助佛家的力量了,但是已經來不及了,聯盟已經結成,卻是再難撼動了。二來是想要建立一個強大的大唐,就只能有一個教派,只要統一了教派,江湖也就統一了,還有什麼勢力可以與李家抗衡了。不管是大地朝與什麼神為尊,重要的是大家只以李家為主就行了,別的都不重要。三是佛教的崛起已成趨勢,既然道家的人不爭氣,那總是會有門派是站出來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阿四認真起來,他也不是浪得虛名之輩,他一旦是認真起來,他自己說是就連自己都害怕。他看到了上帝霽也不由得不認真起來,可是見對方並沒有被嚇倒,只是把注意力集中起來。雖然上帝霽只是做了細微的變化,這也足以讓阿四小小的得意起來,說明對方還是挺在意他的,並不是完全沒有把自己放在眼裡。阿四顯得很開心,他覺得他的影響力正在漸漸地改變上帝霽對他的看法。

為了讓上帝霽知道他是如何的強大,他開始思索起來,更加認真的思索起佛經的內容。他深知這次思考要更加完善多年來的所思,如此才能有所得,隨後他閉起了眼睛,口中喃喃自語著:“應該是這樣,繁複的經文從他口中而出,見他本人經絡相連、演化,進化,突變,然後發光,神秘力量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