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上帝指使自傳最新章節列表 > 芸芸眾生 二千九百八十八章 虧損與盈利是個問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芸芸眾生 二千九百八十八章 虧損與盈利是個問題

“還以為你有什麼事,你想上茅坑,你就去上,這事以後不用不好意思,直說就行。”唐縣令是一個寬容的人,對於小西打斷他的行為,他也沒有表現生氣的樣子,而是很隨和的放他去了。

其實,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氣氛很僵,彙報的事表現上與大家無關,可是要是查下來這裡在座的各位。誰敢說與王有光沒有關係,就算是與王有光沒有關係,也與他弟王大力有關,所以誰也不想縣令真查這事。眾人各自有數,只是不說破而已,好在楊小西有意無意的舉動,卻是打破了當時尷尬的氣氛,讓大家的臉上稍微是掛上了點笑容。

周圓圓最滑頭,他假裝什麼都不知道,一切都跟他一點干係也沒有,臉上更是表現出一副吃驚的表情,問道:王有光的事我們不知道,帝都怎麼先知道了?

徐月的臉色更是難看:就是啊!同僚,這都怎麼回事啊?

肖月便又補充彙報,道是劍州有位投資商向戶部一位長官行賄批鹽,最終沒批下來。那位官員不肯退錢,商行的人就向監察御史舉報了。那位戶部的長官一落網馬上檢舉揭發,把王有光給交代了說他收了他上百壇的好酒。一開始監察御史只作為戲言來聽,王有光也是一個長官,他為何不收錢收別人這麼多酒幹嘛,這話換成誰,誰會信。雖然覺得好笑,可是監察御史還是覺得此事蹊蹺,還是把供詞給記了下來,並開始秘密調查王有光的行為。

不查不知道,一查真還有此事,這王有光收禮還真不要錢,就要好酒。雖然,他不收錢,只收好酒,可換算下來金額之大也是監察御史沒有想到的。王有光一路走來,每到一個地方任官,當地的好酒就成了稀缺資源,只要與他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他愛酒如命,特別是好酒他更是喜歡。據說,他不僅可以用鼻子聞出酒的年代來,還能用舌頭嚐出制酒人是如何發醇,用什麼糧食釀造,他都知道。

他把好酒都收了去,本地沒有好酒,只能從外地調酒,而方圓千里之內的酒行都與他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只要在他控制的範圍內,每一家的酒賣出來的酒,他都是有提成的,可以說他就是大唐酒行的掌門人。表面上看他收的是酒,其實說白了還是錢,他不過比別人要隱秘些。要不是劍州告狀的人下了血本,動了大量的關係,監察御史也不會下力氣去查他。

畢竟,給他定罪的時候不能只說他收了多少酒,還得把這些酒折成真金白銀,這樣老百姓才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可笑的是,他一個人也喝不了多少,於是他就在各地收大宅子,自然不是用來住人的,而是用來藏酒的。別人買大宅子是用來住的,當成個人身份財富的象徵,可是他買宅子是用來陳酒的。王有光這個人特別好面子,一般的倉庫他是看不上的,他說配不上自己的酒,只有修建華麗,金碧輝煌,富麗堂皇的宅子才能配得上他的好酒。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能把酒弄得如此高大上的

,當今天下也就他一個人,真是沒誰了。他本可封為大唐的酒神的,可惜他下馬前,把好酒都倒了,卻是毀了他酒神的名號,真是一倒酒成千古恨。多少好酒就這樣被他付之東流了,他這樣的人註定得遭天下人的唾棄,特別是元芳這樣的酒鬼,殺他的心都有了。

元芳喝不到好酒,而好酒就這樣眼睜睜被他倒在井裡,有時候他就想:“要是自己能早一些抓住他就好了,哪怕能提前一天動手,也許就能從他手上挽救出無數的美酒來。”元芳深深地嘆了口氣,心想這是造的什麼孽啊,怎麼就錯過了抓捕他的最佳時間。這人也太壞了,他的心不會痛嗎?這麼多的美酒就這樣給倒到井裡了。

這是朝廷的問題,其實還到不了共虧集團這個層面,唐縣令自然不是不明白這個情況,他是故意讓大家來聽彙報的,就是想要敲山震虎。一來是當著眾人的面宣佈羅縣丞負責主管,二來這些人在王大力的手下到底做了什麼事,他們自己心裡清楚,唐縣令也不想點破,只是給他們一個警告。特別是共虧集團,以前的很多的業務都是上一任的領導帶頭和指使做的,這些業務為什麼都虧損了,這是唐縣令一直很想知道。

羅縣丞現在的感受,就像當年唐縣令接手共虧集團時的感受是一樣的,他們的心裡都是挺委屈的,可是又有苦說不出來,這是他們的工作。好在兩人心理素質都異常的強大,換成是一般的人接手這樣的燙手的山芋只怕立馬就不幹了,他看了看徐月,又看了看周圓圓,二人看著這個新來的領導,三人勉強咧了咧嘴,相互寒酸了一下。今天這也算是正式見面了,先打個招呼,以後才能好好的合作。

徐月思索著,向肖月詢問:你們這個王有光分管啥工作啊?

肖月也不好明說,只是苦著臉:都是重要的工作啊!城市建設、老城改造、鹽田資源整合……

可笑的他的主營業務卻不是這些,酒行的業務才是他真正的業務,之前提到的幾個業務,就能定他的死罪,說明了這個人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貪官,相當的可惡。唐縣令很是無奈的說道:有些工作呢,說起來是我掛帥,具體都是檢視王大力到底有沒有牽扯進他哥的案子裡!

羅縣丞明白唐縣令的態度了,他絕不會輕易把王有力有牽扯的人交出去的,現在這些人都跟著他在幹,要是把他們交出去了,以後誰還會替他賣命。我們大地朝有條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後人不管前人之事,也就是說後面上任的人不管前面上一位領導做過的事。歷史的欠賬,往往影響今天的生活,生態、環境問題更是如此,只是這些都是過去的事。如果我們後人非得要去追究,並不能改變現狀,只是找來無盡的麻煩。

特定的時期、特定的需求,勢必會催生特定的產物,共虧集團為什麼走到今天,我們很難去追究這是誰的責任。說起責任來,誰都有責任,前面的管理者。現在坐在這

裡的人,誰沒有參與過共虧集團的經營,只是他們之前是小夥計,現在他們變成了管理者。今天看來難以接受,當時卻是必然的存在,就在場的人看起來虧損是在所難免,別人可能不懂,可是他們是知道這什麼會虧損。

羅縣丞是沒好問他們:“那你們為什麼就得虧損呢?”

徐月和周圓圓有一萬個虧損的理由等著回答他,他們早就已經準備好了一萬個理由。如果一萬個理由都不能說服他們的話,那就找二萬個理由,說都說不完的理由。

羅縣丞會這麼傻,會被這二萬個,三萬個理由說服嗎?他自然會問:既然你們有這麼多的理由會虧損,為什麼之前還要做這件事,你說他們會怎麼回答。

時代不同、背景不同,需要探討對與錯,以二人的老謀之道,又會告訴他為什麼他們當初要做這項業務。

反正這就是一個無休止的話題,唐縣令就從來沒有問過這樣的問題,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再問又有什麼意義。

不過,就羅縣丞看來:“但怎麼辦、怎麼對待更值得研究。”

歷史遺留問題怎麼辦?當然要敢於擔當、勇於負責。遇到問題繞著走,後人不管前人的事,往往損傷的是百姓、社會的利益,損害的是大唐朝廷的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歷史負責,也是真正踐行女帝思想的發展路線。

羅縣丞很清楚,從歷史中能學到啥?當然是經驗、是教訓。以史為鑑,什麼可以汲取,什麼必須拋棄,都能做到心中有數。穿新鞋走老路,拍腦門兒亂彈琴,往往要走彎路、搭錯車,貽害後人。

徐月是共虧集團有名的改革闖將,膽子大,脾氣硬,不怕虧,當年提出過一個響亮口號:虧損不是問題,問題是大家有沒有一顆敢於擔當的責任,這才是最為重要的。我認為我們都應該有擔當的精神,不是嗎?

他這話有力的表明了,他本人是不怕虧損的,大家都說:虧的又不是自己的錢,他有什麼好怕的。

所謂的擔當到底要如何來理解,是敢於擔當虧損的責任,還是敢於擔當虧損的事實,在坐的都清楚。他們只敢擔當這個事實,卻沒有人敢說自己敢擔當這個責任。

周圓圓做為虧損集團的大護法,更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他說:法無禁止即自由,虧損只是時間的問題,盈利這是遲早的事!朝廷可沒有說過只要經營就要營利,共虧集團是一個商行,虧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你們別看我們現在虧得多,有一天我們開始盈利了,這又要怎麼講,我認為這沒有什麼好討論的,也無需討論。

這兩個領導,啥事都敢幹,啥人都敢用,沒有他不敢做的事,都是有能力的領導。在場的這些人都是有能力的,有的能寫,有的敢幹,有的敢說,都是商行的精英我人才,這點朝廷是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