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上帝指使自傳最新章節列表 > 芸芸眾生 三千零四十三章 《紅杏出牆記》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芸芸眾生 三千零四十三章 《紅杏出牆記》

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

當時的年輕人就是受這些詩歌的影響,就連那些生活在大宅門的姑娘們,也崇拜詩人們的生活,想要追求自己的愛情。所以,在大唐女人的地位是得到很大的提升的,不管大家承不承認,女人的地位就是提高了。她們不再樂意接受父母的安排姻緣,而想要追逐自己的愛情,於是這些小姐們不知不覺的就如紅杏出牆來。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後人的傳世名作《遊園不值》的詩句。自從這首七言絕句問世,“紅杏出牆”便成了女人出軌最優雅的代名詞,要大唐的時候,大家對些一直是隱晦其詞,出於是對女人的尊重,詩人們寫詩的時候也會儘量的避開議論女人的詩詞。在古詩詞中,“杏花”一直是春色的代名詞,相關的詩詞車載斗量,不乏“紅杏枝頭春意鬧”、“杏花訊息雨聲中”等名句。

《杏花》詩曰:“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這非白非紅、白裡透紅的杏花,活脫脫一股嬌滴滴的羞澀樣兒,自然容易讓人油然生出許多遐想來。古代歷史上,與杏花有關的著名美女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玉環。楊貴妃馬嵬坡下宛轉而死後,唐玄宗念念不忘,派人去收斂遺骸,美人屍骨不再,只有杏花一片。於是楊貴妃就被民間尊為二月杏花花神了。而杏花一旦和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掛鉤,風流二字,自然是落不下了。

杏花,先是指滿園春色,進而指風流美女,並要與“牆頭”掛起鉤來才能有不可言傳的意味。女詞人魏夫人就曾在《菩薩蠻》中說:“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詩人張良臣在《偶題》一詩中也說:“一段好春藏不盡,粉牆斜露杏花梢。”而陸游則在《馬上作》一詩中說得更加明白:“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牆頭”意味著什麼?無非意味著“天隔一方”。“牆頭”的兩邊無疑是怨男怨女,“一枝紅杏出牆來”,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其實,在在葉紹翁的那首傳世名作問世之前,喜歡把杏花和牆頭連在一起說事的,可謂是大有人在,葉紹翁只是拾了別人的牙慧罷了。譬如,唐代詩人吳融在《途中見杏花》一詩中說:“一枝紅豔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再譬如,王安石在《杏花》一詩中也說:“獨有杏花如喚客,倚牆斜日數枝紅。”可見,歷史上有許多文人都喜歡把玉面含羞的杏花,與代表男女相隔的“牆”連一起,還總喜歡讓杏花伸出牆頭顧盼生姿,“紅杏出牆”的引申和聯想就變得自然而然了。

說起來,“紅杏

出牆”最早的出處,始於宋代的話本《西山一窟鬼》。其中形容女子“如捻青梅窺少俊,似騎紅杏出牆頭”。這個話本說的是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顧禮教的戀愛情事。白樸根據此話本,還寫成著名雜劇《牆頭馬上》。到了元代以後,”紅杏出牆“的用法就愈加明顯起來。比如“恰便似一枝紅杏出牆頭,不能夠折入手,空教人風雨替花羞”。到了近代,“紅杏出牆”的用法就固定了下來。鴛鴦蝴蝶派的劉若雲,還寫了名作《紅杏出牆記》。

說到“紅杏出牆”不能不說潘金蓮,人們幾乎把她定為古代“紅杏出牆”女人的典型代表。她不僅“紅杏出牆”,還謀殺親夫,這樣的女人不是典型代表,那誰是典型代表?然而,潘金蓮本質並不壞,“清河縣裡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作潘金蓮,年方二十餘歲,頗有些顏色。因為那個大戶人家要纏他,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恨記於心,卻倒賠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 那時候大戶人家的男主人大都三妻四妾,身為丫環婢女都使出全力地讓老爺和少爺們注意到自己,娶她為妾,從此改變了做奴婢的命運。

但是,潘金蓮拒絕了,還跑去向女主人告狀,這不難看出她是個貞潔烈女的坯子,不貪慕風月,不追求虛榮,她貪慕和追求的就是與一個正常的男人幸福地過一輩子。然而,這個卑劣的男主人卻為了報復,竟將她嫁給了一個“身不滿五尺,面目生得猙獰,頭腦可笑,人稱‘三寸丁谷樹皮’”的男人武大郎。

其實,說起來男人長得醜陋沒有關係,有自己的事業也行,而這武大郎只是個賣大餅的;男人醜陋又沒事業也沒關係,最起碼他還要有男人最基本的功能,偏偏這武大郎既長得醜陋,又沒有事業,還沒有男人最基本的功能,否則也該留下一男半女。難怪這潘金蓮見到了武松之後直言不諱地誇他說:“武松生的這般長大,也不枉了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樹皮’,三分象人,七分似鬼,我直怎地晦氣!據說武松,大蟲也吃他打了,他必然好氣力。”在潘金蓮的眼睛裡,只有武松的“這般長大”和“好氣力”,說明她渴望擁有一個健全的男人,渴望擁有美滿的新生活。然而,不解風情的武松卻嚴詞拒絕她隱藏在心中已久的渴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直到遇到了那個既長得好看,又有事業,還有男人最基本的功能的西門慶,只是那個時代的女人不能離婚,也不能休夫,否則也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若是自己她長得醜也就罷了,醜女配醜男天經地義,偏偏自己又長得千嬌百媚。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女子都可以過著“性福”的生活,為何自己不可?因此,她寧願付出生命的

代價,也想為自己活一回。

男人們總說,孩子總是自已的好,老婆都是別家的好。很多“紅杏出牆”的女人,在家連叫哥都要使勁地咬著牙齒不敢吭聲,可是到了情夫那邊,如狼如虎的她就如魚得水。身為平民百姓的潘金蓮如此,而深居皇宮的女人也是如此。

北齊王朝的胡太後有一句名言是“為後不如為娼”。原因是這位太后還是皇后的時候,她的皇帝丈夫最寵愛的女人是嫂子李祖娥。武成皇帝因此常常留宿在昭信宮,而將胡皇後冷落在一邊。生性飲彈的胡皇後耐不住寂寞,竟然與宮中“諸閹人褻狎”。當時,武成皇帝最親信的大臣是給事中和士開。因此經常出入武成皇帝身邊的和士開很快便引起了胡皇後的注意,她開始頻頻向和士開拋媚眼。和士開為了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自然非常樂意與胡皇後親近。兩人因此一拍即合,很快便勾搭成奸。後來,她又以“唸經”為由公然把和尚招到宮裡來解決自己的性需求,古代的和尚。北周滅了北齊之後,胡太後就帶著自已二十歲的兒媳婦到長安城裡做青樓,她認為“為後不如為娼有樂趣”。

男人可以找著各種藉口出軌偷情,但女人是不會輕易“紅杏出牆”的,除了天性不甘寂寞,大部份女人都會安份守已。如果每個女人的家庭都很幸福,兒女懂事,丈夫疼愛,新生活和諧,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紅杏出牆的女人了。如果潘金蓮有一個像武松那樣的丈夫,她也不會紅杏出牆;如果胡太後嫁給了一個懂得照顧她疼愛她的男人,即使不是什麼皇后皇太后,也不會淪落到想去做一個青樓女取樂。“為後不如為娼有樂趣”,胡太後“紅杏出牆”到如此境界,無疑比平民女子潘金蓮更高一籌。

想來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缺少這樣的女人,她們都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只是做的事各不相同罷了。自己的女兒做出了這樣醜事,當爹的自然是想要掩蓋這事,而不願不這事鬧大。“家醜不可外揚”是大地朝人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傳統大地朝人的一個生活準則。其實,家醜是家裡的醜事,當然不體面、不光彩,我們自然不會願意將家醜告訴他人或對外曝光。

“家醜外揚”招致外界非議、奸人所乘、矛盾激化,從而損毀家族聲譽、破壞家庭和諧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顯然,這本難念的“經”裡就可能藏圬納垢,或者說,隱含了家醜。我們大地朝人歷來看重家庭親情,家人就是親人,親人原本就是家人。以家人一體感為基礎,我們每一位家族成員自然傾向將家醜看成自己的醜事,同時也將每一位家族成員個人的醜事看成家醜。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通常不願意將家醜外揚,算是一種集體榮譽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