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大國空天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對的聲音很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對的聲音很大

蘇二七戰鬥機,曾經靠著九噸的內油,實現了三千六百公里的內油航程,可以說相當的優秀了,這也是它最讓中國空軍著迷的地方之一。

相較之下,F15E戰鬥機只有六噸內油,F16這種單發戰鬥機只有三噸內油,航程都不夠理想,需要外掛副油箱才能達到三千公里以上的航程。

包括六一一所的殲十戰鬥機,內油也只有三點六噸,最大內油航程也不到三千公里。

現在這款雙發鴨式佈局戰鬥機,就嚇人了,內油竟然達到了十噸!而且內油航程就有四千公里之多,外掛副油箱的情況下,竟然能夠達到五千多公裡,這簡直就要直逼轟六這樣轟炸機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還不算什麼,最大載彈量竟然達到了八噸,這已經可以和蘇三零戰鬥機和蘇三四戰鬥轟炸機相比了,而轟六這樣的中型轟炸機也只有九噸的最大載彈量。

可見這款雙發重型戰鬥機,很明顯是多用途的,最嚇人的是它的RCS值竟然只有0.5平方米,比歐洲雙風這樣的中型雙發戰鬥機還要小。

要知道同級別的蘇三零戰鬥機,F15E戰鬥機可是有七平方米以上的RCS值。

但是專家們一看,這架戰鬥機很明顯的採用了一些隱身的設計,鴨翼平行於主翼,採用BUMP進氣道,大S彎進氣道,外傾式的小面積後掠雙垂尾,很明顯就是為了減小雷達反射面積。

所以就在李軼彙報完成之後,馬上就有專家發表意見了,這位專家不是別人,正是隱身戰鬥機技術課題組組長李添。

李添站起來道:“我先來說兩句吧,這個方案的各項指標,都太過超前了,即便是米立堅也不可能做得出來,首先就是RCS值,這麼大的一個戰鬥機,做到0.5平方米以下,僅僅是靠外形的設計,恐怕是不夠的吧?如果不採用很好的隱身塗料,我認為不可能實現。”

頓了頓,李添又道:“第二個問題,我認為它的航程絕對不可能實現,十噸油而且是無尾鴨翼佈局,要飛四千公里,完全不可能,即便是蘇二七這樣優秀的中央升力體佈局,也做不到。”

“第三個問題,綜合航電系統,這是米立堅新一代的F22戰鬥機的東西,目前還不知道F22戰鬥機是否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在三代機上面做這樣超前的設計,風險太大了,所以我認為,基於這些超前的設計,不可能完成的指標,這款重型戰鬥機的風險,比研製四代機也並不會小到哪裡去,以我們航空工業目前的水平來說,根本不可能完成。我建議,還是繼續研究蘇二七戰鬥機的國產化,在蘇二七戰鬥機基礎上,改進出一款更先進的型號,遠遠要比這個方案來得實際。謝謝!”說完,李添就坐下了。

專家們也是紛紛的交頭接耳,小聲議論起來。

資料,專家們也看過了,確實設計理念很前衛,看起來也非常的強大,如果真的成功的研製出來,那必定可以傲視四代機以下。

但李添作為重量級的專家,他所說的也很有道理,要研製這樣一款高性能的重型戰鬥機,對中國來說太難了。

當年的殲九戰鬥機,強六強擊機,東風一一三,東風一零七戰鬥機等型號,可不就是由於設計指標太高而最終下馬的麼?

歷史可不能重演,所以馬上就有另一位專家站起來了。

這位專家也是六零一所出身的,殲八戰鬥機總師古院士。

古院士可是非常厲害的,他出身名門,1951年畢業於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一九六四年就擔任了殲八戰鬥機總設計師。

而在剛剛開始分配到航空工業系統的時候,古院士負責的工作,就是負責翻譯和複製當時毛子提供的飛機,發動機和配件的圖紙,當時古院士完成了雅克-11飛機,米格十五戰鬥機,圖二轟炸機等飛機零部件的發圖任務,親身經歷了師從老毛子,到自行研製的過程。

在那個時期,中國航空工業還沒有一個設計飛機的專業機構,於是在一九五六年,航空工業局釋出《關於成立飛機、發動機設計室的命令》,於是古院士就成為了飛機設計室的第一批設計師,當時這批設計師僅有四人,主任設計師是著名的航空工業前輩徐老。

飛機設計室成立後,第一個任務,就是設計研製一款噴氣式教練機,它被命名為殲教一飛機。

這是一款亞音速的中級教練機,採用噴氣式發動機,古院士擔任了這架飛機的氣動設計,計算和確定殲教一飛機的總體引數。

透過蒐集航空強國的技術資料和論文等有用的資料,古院士透過深入的分析和計算,完成了殲教一飛機的總體設計。

殲教一飛機在當時來說,指標還是非常不錯的,最大平飛速度達到了八百五十公裡每小時,升限超過一萬米,航程也達到了一千公裡,起飛重量為四噸。

就這樣中國人設計的第一架噴氣式飛機,就在古院士手中誕生了。

殲教一飛機,裝一臺自行設計研製的噴發一渦噴發動機,在一九五八年就完成了首飛,從開始設計到首飛,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可以說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

雖然最終這款噴氣式教練機,沒有批量生產裝備部隊,但是卻讓中國有了一支飛機設計師隊伍,而古院士等老一輩飛機設計師,也在這個過程中,成長起來了。

接下來古院士,又擔任了殲八戰鬥機的總設計師,當時殲八戰鬥機就是稱為米格21戰鬥機改型,由於憶經獲得了米格21戰鬥機的技術資料,並且也引進了這款兩倍音速戰鬥機,於是便立項研製雙發的米格21戰鬥機,這就是殲八。

當時要研製殲八戰鬥機也是非常困難的,古院士可以說是臨危受命,中國的設計師們,沒有真正的研製戰鬥機的經驗,更不要說研製這麼高指標的殲八,兩萬米升限,二點二馬赫的最大平飛速度。

正因為當時沒有經驗,所以只是簡單的放大,將單發米格21變成了雙發殲八,而由於雙發戰鬥機的後機身重量增加,在設計的時候應該要讓發動機前移,靠近飛機重心,這樣才能控制飛機重量,但是當時就沒有經驗,最終就導致殲八戰鬥機的機體非常的長,操控性很差,機翼也是簡單放大,導致機動性比米格21下降很多,機頭進氣由於進氣道過長造成進氣損失過大,嚴重影響發動機推力發揮,在研製過程中就遇到了非常多的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