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大國空天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八十五章 殲轟七B多用途戰鬥機立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八十五章 殲轟七B多用途戰鬥機立項

梟龍戰鬥機下線的訊息,經過媒體報道,讓很多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了,原來中國還在研製這樣一款先進的輕型戰鬥機,只是很多人鬧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先進的戰鬥機,中國空軍自己不裝備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當然只有業內人士和軍迷們才知道了,因為輕型戰鬥機不符合空軍未來的戰略發展需求,自然不可能裝備了,梟龍本來就是專門為巴空軍以及外貿而研製的。

中國空軍有先進的殲十戰鬥機,還有重型殲十四戰鬥機,再加上殲十一,還有即將立項的殲轟七B多用途戰鬥機,怎麼可能還會看得上梟龍?

李軼也在中航一集團董事長李雲海的授意下,準備好了他的設計方案,在立項會上,李軼將會展示這個設計方案。

李軼知道他的設計方案太先進了,到時候可能會讓所有的與會專家都震驚的,因為他的殲轟七B設計方案,可以說相當於是重新設計的,就好比是殲十六設計方案一樣,幾乎看不出來原來老飛豹的樣子了。

三月中旬,殲轟七B多用途重型戰鬥機立項會,在軍方某部門會議室舉行。

李軼和宋老一起來到了立項會現場,李軼看到了不少的老專家都在,看來殲轟七B戰鬥機的重要性還是很大的,另外海軍和空軍的領導都來了,顯然這次的殲轟七B也是海軍和空軍都要的。

遙想當年,空軍沒有看上飛豹,因為當時空軍想要的是並列雙座,與海軍要求相差太大,最後退出了。

飛豹成為了海軍專用,這也是因為海軍在當時對這種大航程,大載彈量的反艦導彈載機,需求非常迫切。

要知道在七十年代中期,在海上的一次戰鬥中,暴露出了海軍航空兵缺乏遠端支援能力的短板。

空軍也因為轟五和轟六的速度太慢,無法適應現代化的作戰要求,迫切需要一種重型的戰鬥轟炸機。

當時科工委就要求發展一個機型,分別滿足海空軍的要求,當時有六零一所和六五零所,都提出了設計方案,六零一所的方案就是殲轟八,它是在殲八戰鬥機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種具有對地打擊能力的輕型戰鬥轟炸機,在犧牲速度的情況下,將載彈量提高到四點五噸,航程提高到三千公里。

而六五零所的強五總師陸總師,堅持採用變後掠翼設計,設計了強六攻擊機方案,強六採用一臺渦扇六發動機,借鑑了米格二十三的設計,能夠超低空突防,看起來不錯。

而最後提出方案的是六零三所也就是後來的一飛院,他們搞了四種方案,最後為了穩妥起見,選擇了最保守的方案。

正是由於方案比較保守,所以進度比強六快了不少,六零一的殲轟八方案,是第一個被斃掉的,因為它本來就是高空高速截擊機的氣動佈局,怎麼改也不可能成為一款效能合格的戰鬥轟炸機。

不過也因為當時的技術條件限制,殲轟七戰鬥轟炸機的效能並不出色,特別是低空效能,當然它也有優點,那就是航程大,作戰半徑達到一千六百五十公里。

現在殲轟七A雖然已經完成了設計,但是顯然還是改得不夠徹底,所以殲轟七B的立項,也是為了進一步提高這款戰鬥轟炸機的效能,使之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並且還將向國際市場推出。

立項會上,來的院士專家也不少,包括北所的老院士們。

上午十點,領導們也都到齊了,立項會正式開始。

主持立項會的是科工委的一位領導王海洋,王海洋面帶著笑容大聲道:“各位領導專家,一飛院的同志們,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殲轟七B多用途重型戰鬥機立項會,可以說意義重大,大家應該從這個名字就能聽出來,殲轟七B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為它的定位,是重型機,是多用途戰鬥機,而不是原來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殲擊轟炸機。”

頓了頓,王海洋道:“原來我們的殲轟七殲擊轟炸機,它只是一架效能比較普通的殲擊轟炸機,說它是反艦導彈載機也沒有什麼問題。當然它也為咱們的海軍立下了功勞。但是隨著空軍和海軍戰略的發展,殲轟七包括還在設計研製中的殲轟七A,已經不能滿足未來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化戰爭要求,所以我們必須要立項研製殲轟七B多用途重型戰鬥機,同時我們還將把這款戰機推向國際市場。下面,我就把殲轟七B戰機的性能指標要求正式的向各位釋出。”

在座的領導和專家們,都收到了一份設計指標要求,也就是設計任務書。

李軼其實早就看過了,殲轟七B的設計要求非常高,首先是航程方面,它要求具有四千二百公里的轉場航程,比殲轟七提高六百五十公里,作戰半徑也要提高一百五十公裡,達到一千八百公里。

所以這個轉場航程,要求很高,不能完全靠外掛副油箱達到,要有更多的內油,或者是加裝保形油箱。

除此之外,殲轟七B還要求有良好的機動性能,雖然不要求達到空優戰鬥機的指標,但也不能比蘇三零戰鬥機差,不但如此它還要求具備真正的超視距空戰能力,具備地形跟蹤飛行能力,這就要求它必然裝一臺先進的無源相控陣雷達了,否則是很難實現的。

在載彈量方面,要求達到至少九噸的載彈量,在最大載彈量時,進行高低低高剖面的對地打擊任務時,作戰半徑要達到一千公裡以上,在外掛兩噸彈藥時,作戰半徑達到一千五百公里。

這可是一個很高的指標。

不僅如此,最大升限也要達到一萬七千米以上,限制過載提高到九個G,最大平飛速度二點零馬赫,還有一系列的指標,都遠遠超過了現在的殲轟七,包括正在設計研製中的殲轟七A。

所以看到這些設計指標要求,專家們都不由得暗暗驚呼,這是要全面的超過蘇三零戰鬥機啊。

不過李軼早就準備好了,他的設計方案是全新的,一定會讓領導專家們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