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大國空天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九章 BUMP進氣道製造工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九章 BUMP進氣道製造工藝

白露現在已經是大國工匠了,又是誠飛白露技術創新工作室的負責人,殲七MF戰鬥機雖然說是殲七戰鬥機的改進型號,但是涉及到的BUMP進氣道還有邊條翼等等部位,都是全新的,製造工藝與老殲七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現在,白露成為了李軼的女朋友,李軼自然是要把所有的先進飛機制造工藝,對她傾囊相授!所以BUMP進氣道和機身一體化的製造工藝,李軼就一點一點的開始傳授給白露了。

殲七MF戰鬥機BUMP進氣道及機身一體化,要採用更加先進的數字化鈑金製造工藝,否則複雜曲面的製造精度就達不到,這一次白露技術創新工作室,承擔起了這項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重任。

白露技術創新工作室,今天李軼又來到這裡,和白露一起“探討”數字化鈑金製造工藝,解決殲七MF戰鬥機BUMP進氣道與機身一體化製造的問題。

白露看著設計圖紙,好奇地道:“如果咱們的殲七MF戰鬥機BUMP進氣道,採用複合材料的話,一定會有更好,可惜現在我們國內複合材料技術還比較落後。不然用複合材料製造,隱身效能一更好吧,是這樣嗎?”

李軼笑道:“沒錯,複合材料當然更好,但對於殲七MF戰鬥機這種非隱身戰鬥機來說,金屬材料成本更低,製造工藝還要簡單一些,同樣有了鼓包的遮擋,發動機風扇葉片基本上不會被雷達波照射到,RCS值減小也是很明顯的。”

白露點了點頭道:“嗯,那用金屬制造,咱們就要突破BUMP進氣道數字化鈑金製造系統的技術應用,要建立鈑金製造知識庫和工程設計平臺,要從製造指令設計,工裝設計製造到工藝引數設計完成數字化工作。”

李軼笑道:“白露,你說對了。我們的BUMP進氣道製造工藝,就是要從傳統製造工藝,向數字化為核心的先進製造工藝邁進,其實在先進飛機制造工藝中,有很多共性的問題,有了咱們殲七MF戰鬥機BUMP進氣道成功的經驗,那麼以後在更先進的戰鬥機製造當中,就可以應用了,

透過提高鈑金製造技術水平,可以縮短週期,提高快速響應能力,減少人為因素影響,提高鈑金製造外形準確度和精度。特別是對於咱們BUMP進氣道來說,它的曲面形狀是最複雜的,所以外形的準確度和精度要求極高,如果達不到要求,那麼就會嚴重影響進氣道的效率!”

白露道:“是啊,現在咱們的新型飛機對鈑金零件表面質量,形狀精度,成形後的效能要求越來越高了,氣動外形和壽命的要求,使得傳統的敲擊成形,越來越不適用了,要求要有穩定的質量和效能,光是飛機機翼外形相對理論外形偏差就要小於0.3,不平滑度小於0.1,BUMP進氣道一體化製造的外形要求比常規的飛機鈑金零件還要高很多,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李軼笑道:“所以鈑金製造數字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只是它比鑽銑車等工藝的數字化製造更難,鈑金件外形更複雜,而且很多是薄板料,製造過程還包括了下料這些工序,要實現精密成形,解決板金件製造中模具型面的傳遞與控制問題十分復雜,鈑金件製造過程中塑性變形是非常線性的,有很多不確定性,所以影響成形質量和效率,這些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技術創新和突破,殲七MF戰鬥機的首飛時間很緊,所以我們要抓緊了!”

殲七MF戰鬥機時間確實非常緊迫,五個月後必須要實現原型機首飛,它也是在趕時間,因為現在三代機已經大量的在國際市場上售賣,特別是那些二手三代機,對二代半改進型的衝擊是很大的,畢竟二手三代機也是很便宜的,三千萬美元就能買到一架二手F16戰鬥機。

另外一個就是隨著中國國產三代機,殲十和殲十一的研製快速推進,留給殲七MF戰鬥機這個最強二代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對於殲七MF戰鬥機來說,目前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題還是很多的,在製造方面來說就是要突破BUMP進氣道的製造工藝,因為BUMP進氣道是構成氣動外形的部分,所以要求外形準確,流線光滑,表面無痕跡,保有數字化製造才能實現,靠傳統的手工敲打是不可能製造出BUMP進氣道的。

除了鼓包和唇口以外,內部的進氣管道,也是由大型鈑金件焊接組合而成的,這個管道同樣是複雜曲率的形狀,誠飛公司這次還要透過殲七MF戰鬥機的BUMP進氣道數字化製造技術創新,建立起大型複雜鈑金件數字化製造系統。

鼓包是最複雜的一個形狀蒙皮,傳統的蒙皮零件成型方法有好幾種,閘壓成型,滾彎成形和拉形成形。

一股來說閘壓成型適合單曲度機身,機翼和尾翼前緣蒙皮,滾彎成形一般用於機身和機翼蒙皮等單曲度零件,拉形成型適合製造材料有一定塑性,表面質量要求高的雙曲度蒙皮零件。

BUMP進氣道鼓包,比一般的雙曲度蒙皮零件更複雜,所以還要在拉形成形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升,創新,也就是數字化的拉形製造。

李軼把先進飛機制造工藝裡面的很多先進技術,都慢慢的拿出來,給白露了,這些技術當然不是靠嘴巴說就可以的,李軼還費了不少的功夫,幫白露做出工藝製造指導性檔案。

有了這些檔案,白露才可以把它們轉化成為真正的工藝檔案,當然進口先進製造裝置也是必須的,否則無法實現數字化製造系統。

現在中國的航空工業先進數字化製造裝置,主要還是靠進口,國產的非常少,而且效能不及國外先進產品,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白露技術創新工作室的名聲也隨著一項一項的技術突破,越來越響亮了,在李軼的幫助下,白露還寫了好幾篇論文,發表在了權威的學術期刊上面,引起了集團高層的重視!

殲七MF戰鬥機的原型機的製造工作推進得非常順利,另一邊殲十戰鬥機的試飛卻遇到了不少的問題。與此同時,FC-1戰鬥機的研製合同也快要正式簽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