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重生明朝地主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六章 聖旨來臨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六十六章 聖旨來臨2

話說張月為什麼不跟張大柱解釋為什麼要這麼煮酒?

怎麼解釋?

說酒精比水的沸點低以及酒精更容易揮發?

這樣的事情能跟張大柱解釋的清楚嗎?要是再來多問一句她怎麼知道的她怎麼說?再者,就算是解釋的清楚,張月也不想浪費那個口舌啊,那可是得好好地普及一下科學知識啊,還得是基礎的知識,可惜她一個文科生,自己都是一知半解好不。

所以,大家都不用很理解,知道運作也就可以了。

“這個蒸餾的東西呢,玄機就在裡面了,不過這東西的作用就是收集那些蒸汽。這一大鍋的原液也就是蒸煮一炷香然後就要熄火收集那些凝結了的蒸汽。瞧瞧這些蒸汽就存在這凹槽裡,咱然後這裡倒出來的就是那提純了一次的酒了,那鍋子裡剩下的就會澹的幾乎只剩下水的味道了。”

張大柱的解釋很是詳盡。

“第二次提純就是用這些已經提純了一次的繼續這個步驟,不過也只有七次之後才得到了這種能點燃的酒。”

可見這時代因為種種條件限制,這能得出的酒精度達到了能點燃程度的,可是很少呢,而這麼層層提純下來,也可見那得出的一小罐子的七蒸酒是多麼難得了。

所以啊,說到這裡,什麼酒該定位什麼價錢李商人心裡是已經有數了。

臨到了道別的時候,三人臉上的笑意那都是滿滿的了,當然了,這之後還有個酒坊的事情又得要提上日程了,不過這可不著急。

“這個酒的事情啊,不要這麼的著急,這可是好東西,你這一時半會的不著急這個,咱們現在要著急的那應該是聖旨,這麼長時間了,估摸著那聖旨也應該到了呢。”

郭舉人和李商人就這麼寬慰張大柱,張大柱當然心急聖旨的事情了,但是,這心急卻也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麼心急。

為啥這麼說,想想吧,雖然之前確實是沒想到自己家裡這些東西會得到朝廷的賞識,但是這會子既然得到了,那也就是不用很擔心了。

而且就和張月說的這不是還有郭舉人家和李商人老陸大夫幫襯了嗎。所以對於結果,大家可都是知道是有好結果的,既然都是好結果,那就不用擔心了,激動是自然的,只是肯定就沒有必要怎麼焦急的睡不著就是了。

咳咳,至於郭舉人和李商人為什麼還要這麼的開解一下張大柱呢,一來也確實是不想張大柱等的太久等的傷心,還有一點那就是他們這兩位那是知道這京城到這邊來的時間的。

算算時間,這一來一回的,也差不多了,可是這會子卻晚了點,張大柱沒表現出著急,其實他們卻是先著急了。

這所謂寬慰啊,更多的是說給自己聽得吧。

只能說啊有時候呢不知道那麼多,也還是不錯的,就好像這會子,張大柱不用做那麼些莫名其妙的擔心就是了。

這說道了聖旨,當這個孫戶部尚書將張月家裡的事情往京城裡傳的時候,那朝堂上可是當即炸開了鍋了。

誰能相信有這麼厲害的主食呢。

“畝產千斤,這莫不是開玩笑?”

朝堂上,聽到了這個訊息的人,大多是這麼個反應,畢竟這個數量,對於那些現在就停留在畝產兩三百斤的作物,那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啊。

“普通的作物那就是想要每畝地提高個幾十斤的產量那可都是難如登天的事情,這居然說有什麼作物能做到畝產千斤,這莫不是開整個朝廷的玩笑?”

皇帝這是想著將這個自己發現的有利於江山社稷的事情拿出來顯擺一下的,可是呢,這顯擺還沒有顯擺多久呢,這朝堂上的那些個元老啊重臣啊,這會子就都站出來說話了。

反正說的那就是不相信云云,覺得這個話就是有人說了來騙皇上的,這肯定不是真的,是有人譁眾取寵。要皇上三思不要隨意聽信讒言云云。

得,一幫子重臣這麼一說,皇上這還成了不辨是非的昏君了,聽個話都不知道真假了。

一幫子朝廷大臣那會子啊,一個個痛心疾首啊,感覺自己就是明珠暗投啊,這個皇帝啊真是不知道人間疾苦啊,這麼昏庸這麼破綻百出的話也能騙到。

好吧這話不能這麼明目張膽的說,但是那話可以拐著玩兒的說啊,你難道還能真的為自己的面子來一個大殺四方?

要是普通人那也就是沒啥了,大殺四方就大殺四方唄,不爭饅頭爭口氣,可是這是皇上好吧,皇上要是真的這麼的不爭饅頭爭口氣,那就真的是昏聵的可以了。

當然了這是最開始皇帝得到了郭舉人那邊的訊息在朝堂上當即就說出來的後果,別說後果還是蠻嚴重的,因為郭舉人和李商人不是姻親嘛,這事兒啊也不知道哪個不著調的,順藤亂摸瓜居然就能說到皇后那裡。

要不是皇后那邊皇子都生了,中宮正是最穩固的時候,不然還不知道要被人怎麼算計呢,不過就是這樣,皇后那日子也沒有太好過。

好在人家這大家出身,那氣度眼見手段可不是一般的,那可是一點也不為這些不知道哪裡的胡說八道莫須有的指責動容,只是也少走在宮中隨意走動就是了。

這第一在朝堂上說出這個事情的時候,朝堂上的反應是這樣的。

要是張月知道了,估摸著會摸著她那光滑的好像還有點柔柔軟軟的晶瑩汗毛的下巴。很是老神在在的套用她前世那講課很搞笑的歷史老師的話

說什麼,這就是皇權和相權之間的爭鬥啊。差不多和後院爭鬥相似,不是東風吹倒了西風,就是西風吹倒了東風。

而這回合顯然是皇權有點處在下風了,不過人家是那麼沒有建樹的皇帝嗎?

自然不是了不然也就不會派了人去找張大柱家裡實地考察了,還特特給了孫戶部尚書兩個聖旨,一個是如果考核證實張大柱一家是說謊了,那就一家子滅了,也不用留什麼情面了,如果不是那就等著他這後面的聖旨到了再給點賞賜。

所以啊,張大柱等人不知道的時候,其實自己家裡已經被往鬼門關推過了一次了,即使只是思想上的,不過他們家那個產量可是做不得假的的。那對他們家不利的那個聖旨註定是沒有機會出現在人前了。

而現在皇上這裡得到了有利的證據,這會朝堂上還不要好好給自己找回場子?

“之前確實是朕沒有考慮周全了,可是朕想啊,這個糧食的事情啊,確實是關係到了郭家社稷的問題啊,就算是眾位愛卿說朕這是聽信讒言,朕還是不願意放過這個訊息啊。”

這一番發言那真是感情流露,真摯熱情啊,自我檢討一番完全就是所謂的以退為進啊,下面的那些個大臣難道還有不知趣的?還真的敢在皇上這般說辭的時候,說,皇上你知道還這麼做真是傻透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要是真有人敢這麼說,那才叫傻透了呢,而這樣的還能當到這麼高位站在皇上面前的官,那真是沒天理了。

官場這一套啊,雖然古代現代是有點分別的,但是顯然人際處理這一點是不會改變很多的,所以你能相信一個樹敵眾多的人能身居高位多久?

有這樣的人啊,那也是皇上特特扶植的,這樣的人,肯定也是鐵杆子的皇權人物,能升上來,絕對是抱著皇帝的大腿抱的很緊的。

所以皇帝的這招以退為進效果很是明顯,一個個的還要讚歎皇上不為自己的名聲,一心只為江山社稷,啊這是多麼多麼好的皇帝啊。

“皇上英明。”

這麼一片讚歎顯然是能一掃皇帝之前心裡的鬱悶氣的,不過這真正的揚眉吐氣那就是孫戶部尚書傳來的實地考察的證據啊。

別說初初看到那些證據的時候,皇帝也是吃了一驚的,怎麼說,原來之前那千斤還是人家保守了,怕說多了嚇到人啊,這玉米光是玉米粒的淨重量就達到了上千,再然後是那個紅薯,嘖嘖,這可是好東西啊,怪怪不挑土地,然後好養活。

這不就是為了滿足那些想要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的人最喜歡的存在嗎?!

雖然紅薯是有點缺點,但是這易於儲存啊能大面積種植啊不挑地,這對天下人那是個多好的福祉啊,就算是不說這福祉,這對於一代帝王來說,說多大的功績啊,讓天下的人都能吃飽飯了。

而且這以後的救災什麼的不就有更多更好的物資了嗎?!

總之就是這麼多的好處啊。

這會子有了孫戶部尚書的左證啊,哪裡還有人不相信的,不過這朝堂上還是就這個事情吵鬧的熱火朝天,那激烈地程度真的是一點也不比那菜市場為了一兩文錢爭執的面紅耳赤的婦人差多少。

不過這會子是商量要給什麼賞賜,這下子皇上順暢了心裡的那一口氣,舒坦了,就開始津津有味的看著這一班朝臣爭執了。

這也算是天天坐在朝堂上的一點樂趣吧,見識不到街頭巷尾的罵街潑婦,見識一下這些爭執起來還要努力保持文質彬彬的大官。也算是別有一番趣味了。

最後這和事老的活計還是他這個皇帝來當的,戲是他給看了,這好人也是他給做了,皇帝對自己這做的事給予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