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梟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五章 回京赴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五章 回京赴闕

要當官,殺人放火受招安。

在募兵制的軍制下,北宋朝廷反正是拿錢養兵,能拿錢把土匪招安過來,節約了一筆不小的軍費不說,還招到了更多的兵,何樂而不為呢?

正是在這種思想下,宋江義軍融入到了金吾軍,成為金吾右軍。

不過——

這是在外人看來的。

真實情況是,蔡仍按照他自己的標準,將宋江義軍中有能力和有潛力的將士挑選出來,對其特訓,讓其徹底成為金吾軍的一部分,然後將金吾軍一分為二,變成金吾左軍和金吾右軍,分別任命張憲和王德為金吾左軍和金吾右軍的代統領,盧俊義和牛皋分別任金吾左軍和金吾右軍的副統領。

另外,蔡仍分別任命關勝、張清、花榮為指揮,孫立、呼延綽、楊志、魯智深、武松為副指揮,朱仝、徐寧等十個宋江義軍出身的人擔任都頭。

因為有守衛大野澤之責,蔡仍特意奏請北宋朝廷組建一支水陸兩棲營,並奏請北宋朝廷撥付一些戰船和船匠,然後由蔡仍的心腹愛將李寶擔任兩棲營的指揮,阮小七、阮小二、阮小五、李俊、張順、張橫等擅長水戰的士卒全都編入其中。

除了這些武官以外,蔡仍又透過蔡翛、高俅斡旋,將張愨和蔣興祖以及趙鼎調入金吾軍,成為自己手下的文官。

當然,也不可能所有東西都順蔡仍心意。

很快,北宋朝廷就開始限制起蔡仍來。

就在蔡仍壯大自己的同時,蔡仍得到蔡絛的通知,北宋朝廷正在研究派一個文官來知金吾軍——從名義上來說,這個知金吾軍的文官才是金吾軍的老大,而不是蔡仍這個濟州觀察使、金吾軍統制、京東西路兵馬副總管。

另外,北宋朝廷將原本隸屬於淮陽軍的泰寧軍和隸屬於廣濟軍的興德軍畫歸到金吾軍,由蔡仍統制,晉升原泰寧軍統領溫宗建充任蔡仍的副手,也就是金吾軍副統制。

按說,能多統制兩軍人馬,自然是蔡仍求之不得的好事。

可物件是泰寧軍和興德軍就不一定了。

先說後者。

興德軍本來也是北宋禁軍中的一支勁旅,可隨著時間的流逝,現在的興德軍早已經名存實亡,這次剿宋江義軍,興德軍竟然連八百人馬都沒湊齊,原來的統領高懿因兜不住嚴重吃空餉的事而被北宋朝廷免職刺配沙門島,換上了副統領李大鈞代統領。

但這事並沒有因此而完,高懿固然得死在沙門島那個人間地獄,可他留下的窟窿並沒有因為他的背鍋而完全堵上——那一兩千禁軍的空額就先不說了(上下齊手,是不可能查出來的),只說,興德軍還剩下的數百將士,都已經快三年沒拿到軍餉了,現在他們天天在鬧,說不準哪天就譁變了。

這就導致,沒有人願意接手興德軍這個燙手的山芋,因為不論是誰,只要是接手興德軍,都必須要去解決這些問題。

這也是興德軍最後劃歸到蔡仍名下的原因之一。

再說前者。

泰寧軍倒是沒有興德軍這麼嚴重的吃空餉問題,相反,泰寧軍的編制還挺全,據說是中央禁軍中數得上數的勁旅。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泰寧軍有一個誰都不願意收留的刺頭,這個刺頭就是泰寧軍統領溫宗建。

這溫宗建,乃是當朝大內總管楊戩的表弟。

楊戩年輕時在後宮做事,主管後花園,善於揣測皇帝趙佶的意思。

自崇寧以後,日益受寵,擔任知入內內侍省。

北宋朝廷立明堂,鑄九鼎,修大晟府、龍德宮,楊戩都擔任提舉官。

早在政和四年,楊戩就被趙佶任命為彰化軍節度使,首倡設皇帝出行的護衛軍,以此來鞏固他的權力。

後來,楊戩歷任鎮安、清海、鎮東三鎮節度使,由檢校少保升至太傅。

這麼說吧,楊戩的權勢與梁師成基本上是相等的,兩人打年輕時,就一路鬥過來。

梁師成不是一直護著太子趙桓嘛,楊戩就站邊鄆王趙楷,陰謀動搖太子。

連太子都敢動,可見這楊戩的權勢之大。

除了是楊戩的表弟以外,楊戩在京東大量吞併土地斂財,溫宗建還充當楊戩的爪牙。

楊戩暗使官員制定法令求取民眾的田契,從甲到乙,從乙到丙,輾轉追究,直到沒有證據,就推測土地的產量,增加租賦。從汝州開始,慢慢地擴充套件到京東、京西、淮西、淮北,搜求廢堤、棄堰、荒山、退灘及大河淤塞的地方,都勒令百姓租佃。租額確定後,土地雖被河水衝蕩,不能耕種時,租額也不減免,號稱“西城所”。

另外,梁山濼也就是大野澤附近數州的百姓,依靠捕魚為生,楊戩也按船定租稅,有違犯的,就以盜竊罪抓起來。一縣一般在常賦之外又增加租錢達十多萬緡,按規定,遭水旱災害時可免稅,這裡卻不能免。

換而言之,楊戩就是造成宋江起義的罪魁禍首之一。

因為有楊戩罩著,溫宗建不將任何人放在眼裡,屢屢頂撞上官。

可即便是這樣,溫宗建還能不斷受到升賞。

最近,溫宗建更是因為跟著蔡仍等人的屁股後面剿了一波宋江義軍,立下了所謂的大功,而一舉越過別的武官極難越過的武官的最大瓶頸進入了橫行行列。

不過——

知廣濟軍丁順,也不是一般人——他背後也有高俅在。

為了不被溫宗建架空,也為了不再看到溫宗建這個一直噁心他的人,丁順乾脆使了招移花接木將溫宗建踢出廣濟軍,讓溫宗建到金吾軍來禍害蔡仍。

這些事,都很讓蔡仍頭疼。

不過,最讓蔡仍頭疼的還是,蔡仍只有統制泰寧軍和興德軍的權力,沒有插手泰寧軍和興德軍整編這兩支軍隊的權力,否則,蔡仍完全可以將泰寧軍和興德軍整編重建,使其跟宋江義軍一樣成為金吾軍的一部分,然後壯大自己——如果不是因為宋江義軍的情況特殊,幾十年前王安石變法時又推廣了將兵法,在宋制下,蔡仍都沒有機會一人獨自統領兩軍。

泰寧軍和興德軍,一個戰鬥力低下還聽調不聽宣,一個戰鬥力低下還問題多多。

這直接影響到金吾軍的整體戰力,更影響蔡仍爭霸逐鹿,讓蔡仍如何不頭疼?

然而——

再頭疼,蔡仍都得面對,否則又能如何?

所以,一到大野澤,遣散好被刷下來的宋江義軍的人之後,蔡仍就一邊經營金吾左軍和金吾右軍、一邊謀取泰寧軍和興德軍、一邊建設金吾軍。

建設金吾軍,並不單單是指建設金吾軍軍隊,還指建設金吾軍軍州。

因為發生宋江在大野澤起義一事,在蔡仍斡旋下,北宋朝廷決定大野澤這裡新建一個軍州,以“金吾軍”為名。

軍州是指戰略上的軍事要地,一般地處邊境,或戰略要地。由統兵大將、軍事主官為主,政務大臣為輔,行軍管執法,城堅器利,雄兵鎮守。

不過——

北宋一朝,行事多於其他朝代不同。

在北宋,軍州的行政最高長官多稱“知X州軍州事”或“權知軍州事”,三年一任,不能連任,不能兼任州郡以上的職務,知州照例兼廂軍正印職。

除知州外,每個軍州還設“通判”一人,其地位類似隋朝通守,級別並不高。但州一級發出檔案,必須通判簽署,才能生效。目的就是要監督知州的權力。

至於蔡仍這個濟州觀察使、京東西路副總管、金吾軍統制,在非戰時,理論上來說其實只有訓練金吾軍(包括金吾左軍、金吾右軍、泰寧軍和興德軍以及附近廂軍、鄉軍)的權力,並沒有調動也沒有整編金吾軍的權力。

從權力大小上來說,非戰時,就連金吾軍通判宋江,都比蔡仍大。

從這些,也不難看出,北宋一朝對武官的限制有多大。

而懷有不臣之心的蔡仍,在這樣的框架下,經營自己的勢力,有多難,也可以想象。

不過——

話又說回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蔡仍與宋江、吳用等人一商量,就找到了解決興德軍的辦法。

這個辦法是宋江和吳用給蔡仍建議的。

簡單來說,就是用錢砸,將原屬於興德軍的將士買通,讓他們配合蔡仍從新招募一支軍隊,借興德軍的殼誕生。

說實話,這個方法有點兇險,一旦被人發現,蔡仍除了揭竿而起以外,別無它法。

可話又說回來,現在的北宋亂糟糟的一片,未來將會越來越亂,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誰會注意到蔡仍的小動作?

再退一步說,真要是被北宋朝廷發現了,蔡仍真可以揭竿而起,然後跟即將起義的方臘南北呼應,或是乾脆向南殺去跟方臘合兵一處。

蔡仍相信,有自己相助,自己和方臘絕對可以跟問題多多的趙宋劃江而治,然後再伺機吞併方臘,等到趙宋的問題集中爆發,再殺過長江與趙宋、金、西夏逐鹿中原。

當然了,這是最沒辦法的辦法,除非是逼不得已,否則蔡仍是絕不會現在選擇這條路的。

總而言之,蔡仍經過深思熟慮了之後,決定採用宋江和吳用的建議。

對於蔡仍的選擇,宋江和吳用高興不已,也非常積極,吳用甚至主動請纓要去為蔡仍辦這件事。

蔡仍考慮到,自己手上確實沒有比吳用更適合做此事的人了,便將此事交給吳用去辦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蔡仍突然接到聖旨——趙佶宣蔡仍回京赴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