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梟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二十七章 解除後顧之憂(求訂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二十七章 解除後顧之憂(求訂閱!)

蕭幹之死,不僅對於金國而言是解除一個後顧之憂,對於大宋來說也是解除了一大軍事威脅。

蕭幹的首級後來被獻於宋軍,呈交給趙宋朝廷。

趙佶得知後下達詔書曰:

屬者虜政暴荒,天用剿絕其國。朕誕膺帝命,克紹先業,取亂侮亡,恢復疆土,施大澤於燕雲之人,舊俗來歸,如水就下,沛然莫之能御。獨偽四軍大王夔離不,悖眾逆命,前年首犯王師於白溝,繼復旅拒燕城,旋命偏師攻於廣陽之北,乃敢幹天之紀,擅即偽位,號神聖皇帝,改年天嗣,襲虜正統。去年,輒率其旅若林,出寇景、薊,痡毒醜類,矯誣神人,罪不容誅。爰飭六師,大敗於峰山,隻輪不返。甲辰傳首京師,惟予克相上帝,以遏亂略,皇天助順,宗社垂休,有此駿功,朕敢專享?可擇日遣官奏告宗廟社稷。御紫宸殿受賀,其夔離不首級,依典禮送太社庫,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蕭幹的妻子名叫阿古,她聽到丈夫的死訊,自剄而死,以身殉國。

其後,奚軍殘餘部眾,轉戰於撒葛山一帶,最終被金千戶蕭王家奴與金將突捻擊敗,除戰死之外,餘眾皆降,奚國徹底落下了帷幕。

……

完顏吳乞買繼位了之後,命令西南、西北兩路都統完顏宗翰繼續圍剿耶律延禧。

完顏宗翰認為,耶律延禧仍然在逃,西夏也有助殘遼復國之意,這種情況下,雲地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而且,因為蔡仍在雲地治理了一年多時間,現在的雲地,是周圍最繁榮之地,有糧、有牲畜,可以為金軍提供糧草的支援。

所以,完顏宗翰想跟大宋暫借雲北地區,用以歇養人馬和威懾西夏,讓西夏不敢插手遼金之事。

完顏吳乞買覺得完顏宗翰是在天方夜譚,到嘴的肥肉,大宋又怎麼可能再吐出來?

不過——

完顏吳乞買也知道,西北地區,除了雲地以外,全都條件極為艱苦,讓完顏宗翰在那裡駐守,確實是有些難為完顏宗翰了。

關鍵,完顏吳乞買知道,完顏阿骨打生前對完顏宗翰非常信任,而且完顏宗翰戰功累累,少有人可望其項背。

為安撫完顏宗翰,完顏吳乞買賜給完顏宗翰空白聖旨一百道,讓他擁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特權。

完顏吳乞買在聖旨中說:“今寄爾以方面,如當遷授必待奏請,恐致稽滯,其以便宜從事。”

不久,完顏吳乞買又給完顏闍母下旨,令他繼續出兵討伐平州張覺。

這天,完顏闍母率軍從潤州悄悄出發,然後沿著西南邊的崎嶇山路向平州進軍,他計劃偷襲平州。

可令完顏闍母沒想到的是,他的行軍動向已被張覺獲悉,張覺悄悄在撫寧西邊的兔耳山設好了埋伏。

兔耳山屬於燕山餘脈,因雙峰尖聳形如兔耳朵而得名。

此處地勢險要,是一個打伏擊戰的好地方。

完顏闍母不知前有伏兵,他們一行三千多人馬毫無準備地大搖大擺地踏入兩峰之間。

突然!

三千金兵遭到張覺兩萬人馬的猛烈攻擊!

金軍大敗!

完顏闍母率殘兵殺出重圍,狼狽而逃。

完顏吳乞買聞聽完顏闍母兵敗兔耳山,很生氣,下旨免去完顏闍母職務,然後將完顏宗望從西北前線調來潤州,讓他向完顏闍母問罪,並組織力量繼續討伐張覺。

論輩分,完顏闍母是完顏宗望的叔父;

論功勞,完顏闍母戰功也很顯赫。

所以,完顏宗望來到潤州後,並沒將完顏闍母治罪,而是讓他繼續領軍,進佔廣寧(後世遼寧北鎮市)等瀕海諸郡縣。

對於南京叛臣張覺,完顏宗望表面上按兵不動,暗中卻加強諜報偵察工作,密切關注張覺的一舉一動。

同時,完顏宗望還將一千名精銳騎兵集結待命,以備隨時出擊……

……

對於平州的情況,大宋也一直在密切關注著。

趙佶聽說張覺取得兔耳山大捷,很高興,立即給王安中下達密詔,讓宣撫司拿著數萬銀絹前去犒賞,同時,又派遣李安弼以及張覺的兄弟張鈞攜帶泰寧軍牌以及敕書、誥命、御筆詔書等前去平州。

張覺獲悉後大喜。

這天,張覺親率一大群官吏出城拜迎。

這件事,很快被金國諜報人員所得知,他們迅速報告給了完顏宗望。

完顏宗望感到機會終於來了,遂率千餘騎精兵馳奔而來。

面對金軍的突然襲擊,毫無防備的張覺,被金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張覺急忙回城!

不想,在城東,張覺又遭到了金軍的截擊。

結果,張覺大敗,而且還無法逃回城中。

不得已之下,張覺只好和他弟弟張鈞沿小路往燕京而逃。

此後,金軍包圍了平州城,然後不分白天和黑夜的攻打。

不過——

因為張敦固等人在城內堅守,金軍久攻不下。

(張敦固是張覺的堂弟,當時堅守城池的還有張覺的幾個侄子。而節度副使衛甫、參謀趙民彥等人都已棄城而逃。他們率領麾下數十人,攜帶著官庫裡的珠玉珍貨,也都逃往燕京,四散逃匿。)

平州人很希望得到大宋的救援。

而且,在金軍攻打平州之際,唯一能及時救援平州的,也只有近在咫尺的宋軍了。

關鍵的關鍵,平州這時已經歸降了大宋,是大宋的泰寧軍,大宋應該增援平州。

因此,當張覺等平州人得知,平州正在被金軍攻打之後,立即就求大宋派兵增援平州。

而大宋,也確實是想得到平州。

但是——

面對金軍的凌厲攻勢,大宋又不敢與金國公開交戰。

說穿了,大宋對平州的態度,就是只想謀取而不想力得。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平州的求援,大宋方面始終含含糊糊,不給於正面答覆。

張覺的母親、妻子等家屬都不在燕京,也不在平州,而是住在營州。

而營州很快便被金軍攻破,張覺的母親、妻子等親屬全都被金軍俘獲。

張覺的弟弟張鈞,聽說他母親被金軍抓走,又見大宋遲遲不肯派兵去救援平州,於是將他所攜帶的趙佶賜給其兄張覺的御筆手詔以及敕書詔命等檔案全部帶走,然後獻給了完顏宗望,希望以此換取母親的性命。

可張鈞哪裡知道,他母親、他嫂子等人早已被金軍殺戮。

完顏宗望看了趙佶的手詔和敕書詔命等檔案後,勃然大怒,他對宋朝的背信棄義之舉十分痛恨。

其實,完顏宗望不懂漢語,也看不懂漢字,當時在他身旁給他翻譯分析這些檔案的人是原來遼國的漢臣,屬於遼人。

遼人普遍對大宋聯金滅遼的行為深惡痛絕。

因此,遼人便添油加醋的訴說大宋卑鄙背盟,說好了,平灤營三州歸他們金國,如今還謀取平灤營三州,太無恥了。

在遼人的鼓動下,完顏宗望由此產生了擇機報復大宋的念頭。

……

張覺逃到燕京後,直接投靠了郭藥師——張覺知道,如今的郭藥師手握軍權,是實力派,又同是遼人,所以,只有郭藥師才能保他的性命。

張覺隨後改名叫趙秀才,藏匿於常勝軍中。

自峰山大捷以來,郭藥師自恃立有戰功,又有皇上恩寵,所以,他有些得意忘形,不可一世,放縱驕橫,目空一切。

名義上,王安中才是燕山府第一把手,郭藥師是王安中的副手。

可實際上,王安中對常勝軍根本插不上手,甚至於許多政令都需要郭藥師點頭才算數。

王安中是一介文人,性格軟弱,不敢也無法制服郭藥師,他只知道曲意奉之。

於是乎,凡是郭藥師所要的兵械甲杖等軍用物資,王安中莫不上書趙宋朝廷,儘量供給。

郭藥師說需要馬匹,王安中則盡全力給郭藥師弄戰馬。

為籌措更多的軍費,為滿足個人利益,郭藥師還派部下在大宋境內各州,大做販賣舟船等生意,以賺取錢財。

同時,郭藥師還將當年為耶律延禧服務的一些遼國的能工巧匠召集起來,製造玉帶、碼瑙等各種奇巧珍貴之物,用來結交朝內權貴,以至於大宋權貴、宮中的大小宦官無不喜歡郭藥師。

這時,常勝軍已有五萬之眾,再加上被郭藥師控制的鄉兵,號稱有三十萬人。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郭藥師及其部下此時仍然不改“左衽”,即仍然身穿遼服,而不著宋裝。

許多人都在私下裡將郭藥師與安祿山相比,認為他是一個危險人物。

郭藥師的所作所為引起了詹度的不滿。

詹度可不像王安中那麼軟弱,他性格比較剛強,因此他想從權力範圍上制約郭藥師。

不過——

詹度在名義上雖是燕京的軍事主管,但駐紮在燕京的非常勝軍的宋軍僅有九千人馬,與“三十萬”常勝軍實在是無法相比。

因此,詹度要想全面掌控軍權,就必須制服郭藥師。

可郭藥師又哪肯受制於詹度?

所以,兩人關係日益交惡。

詹度與郭藥師同知燕山府,即都是王安中的副手。

但誰是第一副手,朝廷並沒明確,二人為此發生了激烈爭執。

郭藥師認為,在趙佶的御筆手詔中,他有“節鉞”加銜,權力位置應該在詹度之上。

而詹度則認為,御筆上的排名順序就是權力位置順序,他的名字排在前邊,郭藥師的名字排在後邊,這就說明他的權力職位應該高於郭藥師。

(這其實是趙宋朝廷故意玩的一個小花招,目的是想讓掌握兵權的詹度和郭藥師相與牽制,防止他們一家獨大,進而成為趙宋朝廷的威脅。)

詹度和郭藥師誰也說服不了誰,衝突越來越尖銳。

王安中也無法調和,只好上書給朝廷,請趙佶來解決此事。

趙佶雖然也有點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的感覺,可他對此並沒有太過反省,而是很草率的覺得守衛燕京離不開郭藥師與常勝軍,便下詔書將詹度與河間府知府蔡靖進行對調。

蔡靖是文官,性格沉穩,胸襟開闊,來到燕京後,他對郭藥師坦誠相待;郭藥師也很敬重他,飛揚跋扈的氣勢也有所收斂。

於是,燕山府的領導班子不團結的現象,暫時得到解決。

然而——

常勝軍的兵權還是一直牢牢的掌控在郭藥師手裡。

……

完顏宗望親自回到上京,將趙佶賜給張覺的御筆手詔、敕書以及詔命等宋朝檔案,上報給完顏吳乞買,然後建議擇機教訓一下趙佶。

完顏吳乞買看了這些檔案,當然也很生氣——這些檔案可以說是大宋勾結叛臣張覺的鐵證。

但完顏吳乞買還是有些政治目光的,頭腦也很冷靜。

完顏吳乞買覺得,現在,耶律延禧還沒有抓獲,張覺也還沒有抓獲,西夏的態度也還不明確,韃靼諸部也還沒有完全解決,金國不能樹敵太多,因此還不能交惡大宋。

至於怎樣報復大宋,且留待以後再說。

完顏宗望想了想,覺得此時跟大宋交戰,的確是時機還不夠成熟——他對於大宋的軍事實力還沒有徹底摸透,尤其是對於郭藥師與常勝軍,宗望還有所忌憚。

回到平州前線之後,完顏宗望壓住怒火,派人給燕山宣撫司送信說,中國既然已與我結盟,那麼我來討伐叛臣,你們應當給我糧餉。

王安中急忙上奏趙宋朝廷。

趙佶不想與金國關係破裂,更不願觸怒金軍,於是下詔令燕山宣撫司運糧以給之。

燕山哪有糧食,沒辦法,他們只能去雲地搜刮糧食,用以取悅金人,以欺能得到金人的友誼。

可趙佶君臣哪裡知道,趙佶給張覺的手詔早已落入金國君臣手中,早已成為一個把柄。

而這個把柄,後來就成為金軍南下入侵大宋的一個重要理由。

平州城被圍困多日,都統張敦固依然不肯開城投降。

完顏宗望大怒,於是調來十萬大軍強力攻城。

直到平州城內彈盡糧絕,張敦固等人這才繳械投降。

金軍佔領平州後,完顏宗望對張敦固等人好言勸慰,並赦免其罪。

後來,趁完顏宗望有事回上京之機,張敦固等人重新佔領平州,然後繼續據城而守。

完顏宗望回來後,令完顏闍母率軍再度攻城。

不久,完顏闍母便又將平州攻克,殺死了張敦固等人。

平州人很頑強,在金軍破城之際,尚有數千名州民不肯投降,然後開城逃亡,倘若大宋及時派出援兵增援,未必不能擋住金人的攻擊,那樣,趙佶君臣可能就完成了完全收復燕雲地區完全封鎖胡人南下通道的願望了。

完顏宗望佔領平、營、灤三州後,獲知張覺已逃入燕京,藏在常勝軍中,於是派人持公文到燕山府,向王安中索要張覺。

王安中急忙上奏朝廷,請示如何處理?

趙佶下達密詔,讓王安中將張覺隱藏起來,不要交給金人,就說不知道張覺哪裡去了。

完顏宗望可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他當然不相信,遂派人繼續跟王安中索要,並且態度很強硬。

王安中扛不住了,只好又請示朝廷。

趙佶乾脆下詔說,讓王安中殺一個模樣類似張覺的人,送給金軍,以平定事態。

張覺替身的頭顱很快便送到平州。

完顏宗望讓認識張覺的人辨認一下。

結果,那些人一眼便看出來,人頭是假的。

完顏宗望大怒,立即派人再赴燕京,措辭嚴厲地對王安中說:“此非張覺也,張覺自藏於王宣撫的甲仗庫裡。你若不給我,我則舉兵自取之。”

此時,金軍主力尚集結在平州未散,誰也不敢保證完顏宗望就不會帶著這些剛剛打下平州的十萬虎狼之師攻打燕京。

王安中急忙上奏說:“不交出張覺,恐啟兵端。”

趙佶有些恐懼不安,於是,緊急召集王黼、蔡攸、梁師成等人進行磋商。

最後,趙佶決定斬殺張覺用以平息金人的怒火。

此時,童貫已因在燕雲的不佳表現而受冷落,遵旨致仕,回家休養,沒資格參與政事了,其河北河東宣撫使職務由譚稹接替。

鄭居中已去世,其樞密院使職務由蔡攸接替——蔡攸差點當上了宰相,後來,世人都說,蔡攸這個頑固,哪有資格當宰相,趙佶這才退而求其次讓蔡攸當了個樞相。

可以說,大宋的掌權之人,現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而處死張覺的這個決定,就是這套新的領導班子做的。

王安中接到密旨後,派人將張覺帶到宣撫司,編了些莫須有的罪名,然後逼張覺上吊自縊。

張覺大罵趙佶君臣背信棄義,含恨而死。

張覺被縊殺了之後,王安中命人以水銀漬其首,然後將人頭送去平州,交給完顏宗望,同時,也將張覺的兩個兒子一併送到平州,交給完顏宗望。

訊息傳開後,燕地的遼國降將與常勝軍上下皆為之哭泣。

郭藥師更是公開對人很憤慨地說:“金人欲要張覺,朝廷就與之,若求藥師,亦與之乎?若來要藥師,且奈何?”

張令徽等常勝軍的將領對大宋也都感到很寒心,甚至恨得咬牙切齒。

從此,常勝軍上下對大宋開始產生二心。

王安中心裡也很懼怕,他上書朝廷,請求免去其燕山府職務,將其調回京師。

不過,趙佶並沒有答應。

張覺事件是一個歷史轉折點。

從此,金人開始怨恨大宋,認為大宋不講信用,破壞盟約,並產生了報復之意。

金人常說:“中國與大遼誓好久,一旦滅之,我如何哉!今設盟才罷,誘張覺毀我儀物等,使我立國不得,要當取中國法物儀仗來立我國。”

令人遺憾的是,大宋的決策者們對於金人的怨恨與報復心理,瞭解的似乎並不充分,也並未引起高度重視與警覺。

解決了張覺的問題後,完顏宗望又多次派人去燕京索要逃回來的燕人。

王安中推脫說:“燕雲太大,逃回來的燕人四散而去,實在是找不到他們。”

可即便如此,完顏宗望仍四次派使者去往燕京,反覆索要。

其實——

王安中等燕山府的官員們哪裡知道,金人使者來到燕京的真正目的,並不是來要人的,而是來刺探軍情以及倉庫虛實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同時,完顏宗望還派人密賚文字到燕京各地,詔諭原遼國的文武官員投靠金國,他承諾:“若復歸金國者,舊上超官轉三資格任用。”

燕京地區還有不少因窮困而不得赴趙宋朝廷換官的原遼國官員,如趙公嚴、趙公倫、姚企望等。

這些人看到金國詔諭後,皆越境投靠金國而去。

這些人將燕雲乃至大宋的虛實全都告訴給了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