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之立馬橫槍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穫的季節 3/4(為月票加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穫的季節 3/4(為月票加更)

第一百六十六章收穫的季節

不管外界如何風雲變幻,陳誠都打定了“鎮之以靜”的主意。

隨著銀礦的逐步開發,府庫中終於有了一筆錢財。金銀是天然的貨幣,看到那些沉甸甸的銀塊,所有人都是喜笑顏開。陳使君向來出手大方,有功必賞,今年夏收順利,開了個好頭,難道還怕沒有賞賜下來嗎?

果然,沒多久,各級官吏都收到了剛剛鑄造出來的銀幣。最少的只有一枚,多的則有十幾枚,幾十枚,拿的最多的是閻忠,足有一百枚銀幣。這些銀幣製作精美,分量十足,中間沒有這個時代錢幣上常見的方形或圓形的孔洞,而是實打實的一整塊。

按照剛剛在銀川掛牌的涼州銀行推出的兌換比例,一枚銀幣能換兩千百枚銅錢,也就是兩貫。涼州銀行雖然被命名為銀行,但是現在的工作人員很少,業務就更少了,暫時只是陳誠拿來讓小學生們練手的地方。

在配合上了算盤之後,小學生也是很有用處的,只要不是某種萬年小學生就好。

時間從夏季進入到秋季,戰爭造成的傷害似乎已經遠去,道路兩旁盡是整齊的莊稼地,地裡面的水稻,紅薯,玉米,看著就讓人覺得高興。這個時代下層的百姓要求很低,能吃飽肚子,或者說平時只要能混個七分飽,不要大部分的時候都在捱餓就行了。

秋收雖然還未開始,但是已經能肯定今年是個豐收的年成,涼州大地上隨之開始到處傳唱起“陳使君,仗弓矢,破匈奴,民安足”之類的歌謠。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北地就要開始準備防秋,主要是防備北方的匈奴人過來搶劫。但是現在匈奴人已經被打趴了,只有一些死剩種在雲中和上郡等地苟延殘喘,官府不用再徵發許多百姓備戰,所以能將全部的人手投入到秋收中去。

加之賀蘭山附近的高爐中流出的鐵水大多化作了鐮刀,鐵鍬,鐵犁等農具,使用了包鋼法的鐮刀鋒利無比,收割的工作效率遠勝往日,一個人就能頂的上三四個人。雖然看起來也不算誇張,但這就相當於是憑空多了許多的勞動力,還不需要吃那麼多飯。

以往五口之家最理想的狀態是有一百畝的土地,其中一半輪休,一半耕作,按照最好的年成來看,能收兩百石的糧食,扣除損耗和賦稅,以及使用的工具,做新衣服等各種支出後能留下七十石的口糧,再除去給牲口的糧食,那還能剩下五六十石,這些糧食在把一家五口餵飽之後,還能有些剩餘。

若是年年都能有這麼好的收成,積攢個五六年,就可以給家中的小子娶媳婦,或是將閨女嫁個好人家。但是一旦遇上紅白喜事,這點積蓄很快就會化為烏有,一夜之間回到赤貧的狀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況且,哪裡真能有這麼高的收成呢?天災,人禍,兵,匪,官,紳,所有的這些東西,都壓在百姓的頭上,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但是,但是!今年終於能吃飽飯了!

將田地中的糧食,包括麥子和其他雜糧都收上來之後,不少農民喜極而泣,然後向著銀川的方向跪拜。即便是那些半耕半牧的羌人,也和這些農民差不多。青貯技術的推廣,能讓牲口長得更快不說,還大大地減少了冬季牲口的損耗。

那些羌人自己的文化十分落後,更加喜歡相信鬼神亂力的東西。很快的,從歸化的匈奴人中傳出的“陳大人是神明降世”的說法就不脛而走,在北地郡,安定郡,武威郡等地方流傳來開,並且向著涼州的其它地方傳播開去,甚至還進一步的向外擴充套件,連關中和幷州的許多地方都開始有了祭拜的人群。

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有了許多信徒的陳誠,穩坐釣魚臺,給人手漸漸充盈起來的尚書省下著各種命令。

“跟上次一樣,戶部是秋收的主導單位,”陳誠對徐超道:“你身上的擔子最重,不但要管秋收的事情,還要管工部的一些事情,但是我不能因此就放鬆對你們戶部的要求。”

“是!”

“先統計銀川,平羅和永寧三地的稅賦,然後是靈州,再統計整個北地剩下的地方。”

“是!”

陳誠對徐超的幹練很是滿意,溫言道:“我知道許卿這些日子以來凡事都親力親為,勞累非常,等黃河西岸三個縣的賦稅統計完畢後,卿便只管坐鎮戶部就好了,其他地方的錢糧就由下面的人去統計。”

徐超是這個時段他手上最好用的人,甚至比閻忠都更好使。若不是這位北地豪強的幫助,他現在可能還要在考慮怎麼餵飽麾下那麼多的士兵,根本沒可能撲在工地上幾個月,就為了解決高爐煉出來的鐵水不合格。

陳誠覺得,他現在手下的文臣武將裡面,運籌帷幄有閻忠,籌集糧草有徐超,帶兵打仗有趙雲,徐榮,呂方,楊秋等,這麼豪華的陣容,跟漢高祖劉邦比起來,也就差了一個奇計迭出的陳平罷了。

徐超沉聲道:“這些都是臣的本分,談何勞累?請主公放心,臣必然會將秋收之事辦得妥妥當當!”

陳誠上前拍了拍徐超的肩膀,笑道:“你辦事,我放心!”

他的確沒有過多地插手秋收的事情,只是隨意地抽查了幾處地方,見事情都辦得不錯,就沒太多管這件事情了。北地的農業生產主要以莊園經濟為主,這裡是文明世界的邊緣,在陳誠到來之前,蠻荒和混亂才是這裡主流。

每隔幾年就會發生的胡人入侵,以及官府的橫徵暴斂,使得自耕農為主小農經濟在這裡根本就運轉不下去。活下來的人只能自願或是不自願地賣身投獻,加入到豪強們的鄔堡和莊園中去,以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換取活命的機會和一些裹腹的食物。

在這裡,不報團的話,是活不下去的,本來是如此,一直是如此。

陳誠在擊破了匈奴人的大軍之後,將當時還稱為廉縣附近的許多土地平分給了麾下的將士。這些軍人按照編制建立起一個個新的村子,然後推平了廢墟的殘骸,一起開墾土地,一起修建衛所的壁壘,一起耕作,一起收割。在一年後的現在,他們已經和陳誠牢固地捆綁在了一起。

不管他們以前是漢人還是羌人,甚至是匈奴人也沒關係,也不管他們以前還是西涼豪強的部曲,還是涼州諸侯麾下的士兵,現在他們擁有了自己的土地,擁有了自己的房屋和糧食,他們就再也回不到以前了,除非他們願意現在擁有的一切拱手交出去。

將已經吃下肚子的肥肉吐出去,那將會比從未得到過更令人難受。他們的手中有刀槍,衛所中儲備的有盔甲弓弩,便是陳誠也不能隨便地奪取他們的一切。

分配田地的時候,也不是沒有人跳出來反對,但是廉縣周圍的豪強們在匈奴人的入侵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許多村寨和鄔堡化作了廢墟,甚至還有些豪強被匈奴人殺戮一空。他們的力量已經大為削弱,武力對抗是沒有前途的。在得到陳誠不動其他地方豪強的利益的保證後,本地豪強們的反抗很快就消失了。

本地的豪強在試探失敗後,轉而投奔到了陳誠門下。這並不奇怪,崇拜強者是人類的通性。邏輯鏈條也很清晰,他們打不過的匈奴人,被陳誠帶著少量兵馬就錘爆了,那他們還怎麼玩?打不過那就加入,這是人類的生存哲學。

況且陳誠對待部下一向大方,不是麼?

不是沒人看出陳誠這樣做的意圖,也知道他在穩定住陣腳之後,很有可能會將散發出去的各項權利都收回來。但是那又如何呢?從長遠來看,人都是會死的,說不定陳誠明天就吃飯噎死了呢?人總是要往好處想嘛。

金秋的九月總是會讓人高興的,不管是怎麼樣的人,不管是抱有怎麼樣的立場,在倉庫被糧食堆滿了之後,心情都會變得愉快起來。

夏收穩定了軍心,秋收則是讓本地的絕大多數人,包括豪強和下層的平民百姓都倒向了陳誠這邊。陳誠也很高興,在銀礦的開採走上正軌之後,他又在賀蘭山的邊緣找到了兩個不大的銅礦。

不久之後,等鐵鍬和其他工具再多一些之後,這兩個桐礦也可以進行開採,那樣的話,州牧府就可以發行自己的銅幣了。洛陽那邊越來越過分,“大錢”從“當一千”到“當兩千”,現在更是發展到了驚人的“當五千”,就是說一枚銅鐵鑄造的“大錢”,能當五貫錢使,這也太誇張了。

陳誠在聽說這種事情之後,覺得非常的不可思議,就算是再沒有經濟學常識,也不能這麼蠻幹啊!他是見過何進的,殺豬大將軍雖然算不上智力超群,但也不是蠢蛋啊!

可是事情就是這麼發生了,陳誠拿著劣質到無以復加的“當五千”掂了掂,搖著頭道:“這都叫什麼事?”

在他的對面,王越道:“還有一件事情,從洛陽傳回來的訊息說,大將軍何進派兵包圍了衛尉董重的府邸,董重自刎身亡。差不多同一時候,渤海王劉協,太皇太后也都離奇暴斃。之後,袁紹,袁術,曹操,淳於瓊等人都離開了洛陽。”

陳誠手上的動作停了下來,他思索了一會,問道:“董侯暴斃這件事,公主知道了嗎?”

王越道:“暫時應該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