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騎馬與砍殺之立馬橫槍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五章 局勢2/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五章 局勢2/4

第二百三十五章局勢

西涼不服王化久矣,跟西涼人說大義是行不通的,只有實打實的好處才有用。

賈詡道:“從銀川前往長安,可以走右扶風,但是難道就不能走左馮翊嗎?”

此言一出,大堂上的許多人都笑了起來。從銀川前往關中當然不是只有非得從陳倉那裡過去。關中被稱為“沃野千里,四塞之地”,便是在西北方向上,也還可以走六盤山中的蕭關,只是那邊更加的險要。只要有幾千精銳守住隘口,縱有十萬大軍也無濟於事。被拖住幾天,關中的援軍也就該到了。

參謀部在去年春後併入了門下省,趙雲又從軍中和隨軍學堂中挑選了十多人,歸到了參謀部。他們在花了很長的時間之後,終於弄出了用於推演的第三代兵棋,也將涼州和關中的沙盤做了出來。只要往沙盤面前一站,就能夠曉得還是走陳倉方向進入關中最方便。

楊秋是兵部尚書,也是見過參謀部那些人做的兵棋推演的,他大聲地道:“你是想讓我們穿過戈壁沙漠,繞道從左馮翊攻打關中?那邊的地勢更險要,要是打不下來,我們退兵還要重新穿過匈奴人佔據的沙漠,一個不好,是要全軍覆沒的!”

賈詡道:“陳使君昔日已經大破匈奴,現在又已經全有涼州,難道就不想徹底消滅匈奴,以絕後患嗎?奪取上郡之後,便能從北面和西面兩個方向夾擊關中,使敵人顧此失彼!”

在坐眾人不是沒有想過徹底消滅匈奴,但是一來匈奴人現在佔據的地方很是貧瘠,二來匈奴人打硬仗不行,但是遊擊卻著實厲害。攻打上郡和雲中都是投入大,收益小的事情,所以這個建議在被提起幾次後,就沒有人再說了。

兵部侍郎許文道:“上郡乃是幷州的地盤,離晉陽近而離銀川遠,為何董幷州自己不取,卻反要讓我軍去取,這是何道理?”

對啊,上郡可是幷州的地盤,雖然現在還被匈奴人佔據著,但是也沒道理說董卓自己不要,反而將它送給涼州的。

賈詡笑道:“我主董幷州志在匡扶天下,何吝惜於區區一個上郡?臨行前,董幷州已經發下詔令,遷匈奴於夫羅部前往太原,河東居住。上郡之地,已然無主,陳使君其無意乎?”

董卓把上郡的匈奴人都搬到太原和河東去了?這個訊息賈詡之前可沒透露出來,現在這麼一丟出來,效果非凡。

陳誠轉頭和閻忠低聲說了幾句,然後對邊上的趙雲道:“派人去曼柏問問徐榮,看是不是有這麼回事。要是有的話,就讓那日逐部南下,佔據上郡。”

趙雲沉聲道:“諾。”

陳誠回過頭來,問道:“董使君送了我們這麼一份大禮,需要有什麼回報?”

賈詡道:“並無所求。”

陳誠笑道:“當真?”

賈詡也笑了起來,道:“只是希望兩家盟好,守望相助,若是關中兵馬攻打幷州,陳使君能在西面給關中軍一些壓力即可。”

陳誠笑道:“既然董幷州這麼有誠意,那自然是可以。”

賈詡:“如此,則別無他求了。”

到了這裡,整個召見就算是結束了。散會之後,閻忠再帶著賈詡前往州牧府上,與陳誠相見。有些事情是要放在明面上說,但是有些事情卻只能在私底下說。公署和州牧府離得很近,沒一會,幾人就又坐在了一起。賈詡坐在胡椅上,笑道:“陳使君頗好胡風啊。”

陳誠道:“文和若是喜歡,回頭讓人送你一些。”

賈詡擺擺手,道:“這就不必了,再過幾天,我就該回幷州了。”

閻忠在邊上忽然道:“文和大才,與其回幷州做個都尉,何不留在涼州?尚書令一職,非文和莫屬!”

賈詡笑著搖了搖頭,拒絕道;“並州牧於我有知遇之恩,現在正處於困難之中,我怎麼能其他而去?況且妻兒都在晉陽,離開許久,甚為想念。”

開玩笑,即便是閻忠開出再高的價碼,賈詡都是不會這麼輕易的跳槽過來的。這個時代的人講究忠義,隨意地更換主君,可是要被大部分的人所厭惡的。今日能為了尚書令的位置背叛一次,焉知他日不會因為其他的原因再次背叛?

再說,現在銀川怎麼看怎麼像一個大火坑,賈詡是聰明人,怎麼可能睜著眼睛往火坑裡面跳呢?所以他很堅定拒絕了。

陳誠笑道:“文和既然不願意現在回來涼州,那咱也不勉強,人各有志嘛。不過我私底下想問一下,幷州的局勢已經如此糟糕了嗎?以至於董幷州要將匈奴人內遷,還要將上郡都讓給我們。”

賈詡訝然了片刻,心中對陳誠的評價又高了一些,然後回答道:“陳使君慧眼如炬,幷州的形勢確實不太好。董幷州的根基都在西涼,幷州又有很多丁原的舊部,所以州中的豪傑多有不服。”

閻忠冷笑道:“將出身幷州的丁原調往關中,又將紮根於西涼的董卓派往幷州,朝廷的計策倒是不錯。”

陳誠笑了笑,再問道:“關東群雄並起,一度打到了滎陽成皋一線,幷州軍也曾經殺進弘農,卻先後都被大將軍何進的兵馬擊退。依文和看,接下來,大將軍是否能夠削平關東群雄?”

現在的局勢和陳誠記憶中的有很大出入,在他的記憶中,另一個世界裡面,何進被殺後,董卓趁機控制了朝廷,但是他名不正言不順的,又在朝中沒有根基,所以弄得天下皆反。

但是何進跟董卓不一樣,何進是大將軍,是天子的舅舅,雖然跟袁盎袁隗楊彪等世家權貴不對付,卻也得到了很多中層士人的擁護。像是張揚,張邈,臧洪等人,曾在另外一個世界中起兵討伐董卓,但是在這個世界裡面,卻都是何進麾下的重臣。

張揚被任命為河內太守,治下戶口十五萬有餘,兵馬五六萬,牽制了河北和幷州的很大一部分兵力。之前被何進徵召的那些士人中,有一部分人跟著袁紹袁術的那個人逃離了洛陽,卻也有一部人留了下來,並像張揚一樣得到了重用。

這些人在對抗關東聯軍和抵禦幷州董卓的時候,出力很大。弘農,澠池等地被董卓大軍團團包圍,卻一直堅守不降,這才導致了董卓後來撤退不能,被逼得在澗河邊上與朝廷兵馬大戰,差點就丟了性命。

陳誠自認為智力和統兵能力一樣,最多只能算是中等偏上,對於這個世界土著的優勢只是多了一些見識和知識。現在天下的局勢變成了這個樣子,他已經看不清接下來到底會怎麼變化了。

何進雖然在洛陽和關中大肆搜刮,但是畢竟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軍事上的優勢,是可以轉換為政治上的實力的。他既然打了勝仗,那治下的百姓和豪強即便是不滿,也只能忍著了。

如果他是何進,現在就會趁著軍事上的優勢還在,繼續用兵,在南北兩路敵人中挑選一路作為主要攻擊物件,爭取徹底打趴下一路再說。幷州表裡山河,不是用武的地方,先打垮袁術或是袁紹兩大集團中的一個才是正理。

只要能繼續勝利下去,就將會產生連鎖反應,像是荊州劉表,陳國劉寵,幽州劉虞,揚州劉繇,兗州劉岱等人,現在還是持中立態度,但只要何進能再勝幾場,他們說不定就會倒向大將軍。

畢竟漢家有外戚領兵的傳統,何進現在代表的是漢家正統,可不是董卓那樣硬來可比的。

陳誠自己對現在局勢看不清,自然就需要向別人求教。閻忠雖然也是有名的智者,但是他現在身在涼州,對關東的情況並不能及時掌握,因此只能提出一些建議,卻是不能做出明確的判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然的話,閻忠也不會因為陳誠說需要再過兩年才能用兵而感到焦慮了。現在天下的情況混沌未明,萬一何進在這兩年中消滅了袁氏兄弟呢?又或者袁紹和袁術中的一人殺進了洛陽,以袁家四世三公的威望,天下說不定就這麼重新安定了下來。

到那個時候,朝廷以大軍征討,西涼軍就算是再驍勇善戰,也不可能對抗全國的精銳兵馬啊。當然,陳誠是不擔心袁紹和袁術入主洛陽的。要是袁紹把持了朝廷,他就去跟張燕,公孫瓚聯手,好歹要與袁紹鬥上一斗。

至於袁術,“路中悍鬼袁長水”就更加不值得擔憂了。袁公路志大才疏,行事狂悖,為人囂張,在另外一個世界裡面,幾乎把所有諸侯都弄到他的對立面去了,也算是一個奇葩。

面對陳誠的提問,賈詡沉吟了一會,回答道:“大將軍能否削平關東群雄,就看今年能不能全有兗州和豫州。若是能奪取袁術佔據的汝南郡,又能將袁紹兵馬趕回河北,那朝廷的威望勢必大漲,天下的英雄豪傑也將會紛紛歸順,則關東群雄無能為也矣。”

陳誠問道:“若是大將軍今年不能奪取中原呢?”

狹義上的中原只是河南那一塊,現在則是代指兗州和豫州。這兩個州人口眾多,又有大片的平原,正是中國的菁華所在,要是能奪取這兩塊地盤,朝廷的財政壓力就能緩上一緩。田地裡的糧食收上來之後,可供二十萬大軍食用。

所以古人曾說:得中原者得天下,就是因為中原人口眾多,物產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