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1章 小陳瞎胡鬧,大叔不著調(第二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1章 小陳瞎胡鬧,大叔不著調(第二更)

後來翟公官復原職,眾賓客再次登門求見。這令翟公倍感世態炎涼,就在門上寫一行大字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是的,這幾句話經常出現在傳統相聲《託妻獻子》中,郭德綱就經常用這句話來說明他與搭檔于謙、于謙的父親王老爺子之間過命的交情。(以至於昔年不讀書的小陳還以為這句話是郭德綱說的,郭老師到他們酒店下榻時還找“文化偶像”要簽名來著。)

翟公的經歷,一模一樣地發生在張九齡身上,昔年他執掌天下權柄,李隆基面前也敢屢屢頂撞,門前的確是各種求他辦事的人——只是張相公比起李相公(李林甫),向來都有原則。

一旦他後來失勢,被貶謫離開長安,那些趨炎附勢的人一下子都沒有了。

也就王維自己、孟浩然等人,還一直感激他的知遇之恩吧。

如今,長安的張九齡舊宅外,真的如翟公一樣,門可羅雀。

“故榻”則是用了“徐孺下陳蕃之榻”的典故,說的是東漢時被貶謫為豫章太守的陳蕃對徐孺子非常敬重,專門為徐孺子做了一個床榻,平時掛在牆上。徐孺子來訪的時候,就把床榻放下來;徐孺子走了,就把榻懸於樑上。

對於王維來說,自己就是那個能得到“下榻”禮遇的幸運兒,只可惜與原故事不同,“下榻”的人還在,可“設榻”的那個人已經死了。

屬於自己的那面“榻”,已經落滿灰塵,不知何年再見天日了。

看客們不知王老師的心路歷程,對這兩句的評價都不甚高,只有陳成二人知道王維有感而發的惆悵之意,安慰了他幾句。

“有時候,我們的目光也要放樂觀一點,多向前面看一點,不要太悲觀嘛!”一向樂天派的王大叔一邊寫字,一邊朗聲道,經歷了各種貶謫,鬱郁不得志,之前嶺南瘴江邊也走了一遭了,什麼困難都不甚在意了。

何況對他而言,王維現在還能出任京官,擔任的是言官這種清貴之職——比自己這種遠離權力中樞的小小縣丞,處境不知道好到哪裡去了!

話說回來——難怪王摩詰到現在都還感激張九齡,他現在的路,是人家幫他帶上道的呀!

感慨當年無論哪個張丞相,都沒有提拔自己一下。向下面送去了自己的詩稿。

劉昭陽唱道:“

閒簷喧鳥鵲,故榻滿塵埃。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眾觀眾聽完,都覺得王昌齡這兩句也不出奇,是那種大路貨的句子。

可是四句大路貨的句子加在一起,細細一品——

卻琢磨出一種奇妙的境界來!

門庭冷清,鳥雀鳴躁。

家中之榻,落滿灰塵。

咦?

主人跑到哪裡去了?

原來,主人是到山中修行去了!

為什麼選擇這麼做呢?

因為修行本來就需要寂寞獨處,才能發人深省!

你看看處於俗世之中,有多人惱人的是是非非!

妙!

妙不可言!

王昌齡寥寥數字,就把王維那原本悲觀淒涼的氣氛全部掀翻!

門可羅雀不但不悲涼,反而有種拋開一切負擔,投身自由的瀟灑!

真是如花妙筆也!

不僅聽眾們嘖嘖稱奇,連王維都被王昌齡逗樂了!

他說:“少伯言之有理,我聽完你這句詩,簡直現在就想棄官不做,去名山中修行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王昌齡大笑。

陳成則用一種“怪物”的眼光看著王大叔:

您這口氣,您這處變不驚,“喪事喜辦”的性格——

還有這驚世才華!

怎麼聽起來那麼像是蘇軾啊!

難道是蘇東坡是你轉世的不成?

更可怕的是,難道就是因為聽了你“這句勸”,導致王老師回長安之後就開始半隱居了?

可怕!

還有還有!

王大叔這特麼又是來刁難我了吧?

又用這種流水賬一樣的句子讓我對?

回回都來!

不管王老師的句子是好是壞,王大叔總能續得很好,甚至“點石成金”——然後用他那塊“石頭”狠狠地砸在小陳的臉上。

和王維說著人生感悟,吃齋念佛的事,王昌齡卻也不忘提醒愁眉苦臉的小陳:“快對快對!你不會對不出來吧?哈哈!”十分得意!

“怎麼對不出來?”小陳在外囂張慣了,受不得激,筆走游龍——

表面上瀟灑無匹,內心中慌得一比,王大叔這種“大路貨”的詩真不好對啊!

李季蘭也知道王大叔那一句不是“大巧若拙”,而是確實“很拙”——只是和王維的那一句“拙詩”連一起,“拙拙變巧”,“負負得正”而已!

著實為小陳捏了一把汗。

不過好在小陳的速度可以,沒有拖延時間,他的紙飛機很快便飛下來了。

展開一看,李季蘭先是一愣,然後忍不住啞然失笑!唱道:“

道性深寂寞,世情多是非。

空叫禾樵客,爛柯不知歸!”

這句自然用的“爛柯”的典故:晉代王質上山砍柴,看到樹下有二個老人在下棋,就把手中的斧子別在腰上,坐在邊上看。看著看著,他發現身旁的樹葉一會黃一會綠,也不知道變了多少回。時間過了許久,王質要起身回家,突然斧頭掉到了地上,斧把已經全糟了。王質心裡奇怪,但也沒多想。當他回到村裡一看,村裡大不一樣,村裡幾個老人問他找誰,他說出自己的名姓之後,幾位老人大吃一驚,說,數百年前有一老前輩名喚王質,去山中未歸,下落不明!王質這才知道已經滄海桑田不知幾番寒暑了!

王大叔玩“寂寞”,玩“修行”,小陳便調侃他:

是的,修行是需要寂寞滴,寂寞到極致是什麼呢?

就是你一個人到大山裡,“修行”到你的斧頭把都腐朽了,你媽媽喊你吃飯你都聽不到——

如此過了幾百年,你的修行也就成功了!

不成功也沒事啊!

看前面——

如果這幾百年你不是躲在山裡無所事事,而是生活在這俗世中……

人間,“是非多”呀!

此“詩”一出,全場大笑!

這種戲謔,不同於易絲兒一開始那些胡鬧的詩,有點內涵,讓人越琢磨越有趣,笑得也開心!

王維和王昌齡見狀也都笑了。

小陳擦擦了冷汗,心想:雖然是開了點小玩笑,這詩也不咋嚴肅,可這關是度過了!

平時罵朱熹“存天理,滅人欲”,但朱夫子的詩還是好用的——小陳我這不就用上了嗎!

這一回合,三人公認王昌齡的詩作得最好,王昌齡自謙說大半是靠的王維的基礎——雖然那基礎並不牢靠,可並沒有忘記給自己的酒盞下,飽飽地蘸取了酒水,劃了一道線。

“還有兩句了!”王大叔比劃出一個“Victory”的手勢:“又到摩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