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8章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第一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98章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第一更)

小陳一邊跑一邊吐槽,第四站不過是一把梳子,還給他設了那麼半天的懸念!

但是錯過這一站也沒啥可惜的,存貨裡並沒有梳頭相關的妙句,能想到的只能是:

一梳梳到髮尾;

二梳白髮齊眉;

三梳兒孫滿地;

四梳永諧連理……

這種結婚時用到的吉利話。

也可能是遭遇“鹽豆之禍”之後,小陳的腦袋現在有點不好使了。

第五站是東水頭——

便是後世“東關九孔閘”那塊兒。

從六朝時期開始,東水關這片有賴於地理優勢,就是通向浙江、蘇州方向的交通樞紐,南來北往的商賈齊集,在此經商交易。

後來五代楊吳築城時期,擴建金陵城,“高堅甲於天下“,東水關就是在這次擴建中建成的,到朱元璋時大大擴建,大閘上位,掌控秦淮河水位,成為南京古城牆唯一的船閘入口。因此在明清時也是繁華了數百年。

等他趕到第五站——

又是不見了花船的蹤跡!

因為第五站重回了第一站的出題套路:

直接就是地名為題!

顯然料到此關節的人也不在少數,提前就作好了詩。

“赤練仙子李莫愁唱了嗎?”小陳只問自己關心的。

“尚沒有!”

這題顯然也套不上納蘭的詞,別人的宿稿是:

船載風流隨流逝,叢波穿過水雲間。

帆前渺渺鷗千點,心共粼粼水一灣。

只能說,早就準備好的句子,寫得也不甚高妙。

白白浪費了一道“送分題”。

“送分題”的存在是免不了的,畢竟還是要照顧那些原創能力薄弱的仙女團隊的。

花船過了東水頭,船向南行,進入了外秦淮河更寬闊的水道。

來到第六個詩題點,後世白鷺洲公園附近。

這在後世,也算是一個地標性景點了,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在白鷺洲公園裡印得到處都是。

可來到這裡之後,既沒有出題的人,也沒有擺放道具,甚至連觀戰的觀眾也寥寥無幾,不知是在搞什麼名堂。

花船行駛到這裡的時候,小陳也從陸地上趕到了後世白鷺洲公園的西側——

從東水頭離開之後,小陳並沒有順著岸邊走,因為這一代水流相較內秦淮河要快不少,岸邊有沒有什麼觀眾,沒必要多停留,想必船會行駛得很快,如果一直在岸上追著花船走,不抄近道的話,百分之百是追不上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饒是如此,少走了很多冤枉路的小陳也累得不行了。

遠遠地眺望著遙遠河面上花船那小小的影子,小陳望洋興嘆!

真恨不能自己長了一對翅膀,直接飛過去啊!

中間又隔著另一段河流,又隔著幾座小洲,不得不感慨孟浩然老師“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真乃現實寫照。

知道這一站乃至後面的一站,自己很大可能都趕不上,小陳繼續在陸上往西南方報恩寺方向暴走。

此時在河面花船上,眾人議論著詩題在哪裡——

這時胡媽媽指著岸上的一叢蘭花道:便以此為題!

那麼第六站就是詠蘭花了。

哎,不對啊,剛剛說了這是白鷺洲公園附近的水域,按照此前“桃葉渡”“東水頭”的套路,不應該是以地名為題,寫一首“白鷺洲”的詩嗎?

這樣小陳一方就可以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然後成為千古絕唱,後人不敢下筆了。

怎麼無厘頭地又開始寫蘭花了?

問題在於,後世叫“白鷺洲公園”的地方,與白鷺洲毫無關聯啊!

此時自然也不會叫白鷺洲。

去白鷺洲公園看看,既沒有李白詩中的“二水”,更談不上“中分”,園內倒是有一個烏龍潭,在這裡搞“烏龍院”還差不多。

鳳凰臺倒是可以搞清楚,就在王維老師心心念念有維摩詰畫像的瓦官寺裡,起碼要在瓦官寺能看到白鷺洲吧?也要在長江邊吧?(現代學界一般認為,李白詩句中的“白鷺洲”在江東門外的長江邊。)

那問題來了,都知道李白寫的不是這裡,為啥還叫白鷺洲?

搶答!肯定是現代無良開發商為了賺一波門票錢,惡意搗鼓出來騙遊客錢來的!

連公園裡不時有白鷺飛過——也是開發商自己養殖來糊弄人的!

畢竟這種事後世中國旅遊業這樣例子層出不窮啊!

這倒也不是,白鷺洲公園得名和李白詩句也有關係——這裡最早是明朝中山王徐達的別墅,明朝滅亡以後就逐步荒廢了。

1924年,南京士紳集資修繕,開設茶社,在此發現有塊鐫有李白名詩《登金陵鳳凰臺》的石刻。茶社的經營者因仰慕李白,就引用了李白詩中的地名,就稱為白鷺洲茶社。1929年又建成了公園,因為湖中有洲,洲邊多植蘆葦,秋日時白鷺翔集,就起名“白鷺洲公園”了。

所以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烏龍一樣,就跟公園裡的“烏龍潭”一樣,去弔古的時候別跑錯了。

既然蘭花的題目沒有任何問題,那這題又是一道送分題,“梅蘭竹菊”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愛吟誦的幾大題材,基本上是個詩人都有涉獵過其中的一兩種,而每一屆的花榜大展,必定有其中一種作為題材:

在秋天辦就是詠菊花,在冬天就是詠梅花,在夏天就是荷花,在春天就是蘭花啦!(竹子:沒有我??)

聽到題目,看著岸邊的那一叢叢蘭花,江森忍不住看向季蘭姐姐:

都第六站了,我們還不出手嗎?

二公子也絲毫不見影蹤!

千萬不要到最後四站全是難題,一個都不會,又和第一輪那樣,吃了一個大鴨蛋,那就可憐啦!

江森覺得這一題很適合季蘭姐姐來答——

首先,她的名字裡就有一個“蘭”字,蕙質蘭心的季蘭姐姐也很適合唱這樣的題材。

然後,在房陵的時候,江森就經常聽二公子哼一曲小調: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

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

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

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開,能將夙願償。

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

雖然文辭過於淺白,難免有人不以為然,貶低為“平直淺陋,缺少詩味”。

可好處是,這首歌的曲子還特別好聽啊!

這最後一輪的決賽,畢竟不是“吟詩大賽”,而是“唱歌大賽”啊!

總也要聽聽唱得好聽不好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