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開元情詩與劍榜最新章節列表 > 第521章 孟有我,王無感,陶無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21章 孟有我,王無感,陶無心!

“嘶……”

陳成忽然長吸一口氣。

眾人奇怪,問他怎麼了。

“就好像是那次寫樵夫一樣,”陳成道:“我又和梅大詩師題材撞車了。”

撞車?

怎麼撞車?

你倆都寫的是“讀書人”,不都一樣嗎?

還是說,你的這個讀書人,也是一個不愛讀書喜歡玩的人?

“不錯!”陳成道。

我擬定的詩是:

隨意綠庭草,窗前書畫新。

只因雲出岫,不見讀書人。

嗯?

有點意思哈……

庭前的茵茵芳草隨意生長著,窗前的畫卷一幅一幅更新著——

怎麼還會自己更新呢?

難道是你家窗戶上裝了Sony大法的“Z9H”,“畫諦新聲”,能自己更換屏保?

當然不是,是因為窗外的風景本來就是一幅精美絕倫的畫卷,山光嵐影,一天之內,風光也很是不同,所以導致窗外常見常新?

那這間山間草廬的主人,肯定十分享受,所以樂得在窗前欣賞這秀麗的景色吧?

不。

主人並沒有影子。

因為白雲自然而然地從山峰飄浮而出,靜謐恬美,所以大概是因為這位讀書人即便在窗邊看都不過癮,直接跑到山裡去看了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首詩寫得……

還真是……

偷懶啊……

“什麼嘛!”嚴達不悅道:“你這詩不就是把我們梅師兄的詩抄襲了一遍?改了個別字詞?”

他說“山中有草堂,未得山中住”,你就也來一個“不見讀書人”但“窗前書畫新”的無人小屋?

他說“白雲不讓人,佔盡讀書處”,你就“只因雲出岫,老子不讀書”?

真有你的啊,你這個東施尿頻的小機靈鬼!

這詩怎麼看,都是一首拙劣的假冒偽劣產品!

還說要有“靈氣”呢,一旦你不堅持原創,去和別人亦步亦趨,就不可能有“靈氣”,而只有“匠氣”了!

“不不不,小嚴的觀點我不敢苟同!”陳成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對嚴達的稱呼也是“小嚴”,彷彿自己和梅英衛平起平坐,人家嚴達矮一層似的:“我們區別可大了!”

“大?”嚴達無語:“我看百分之九十都相同吧!”

陳成心想:怎麼能說是百分之九十相同呢,應該是……

完全相同吧……

不!完全不同!

“不同之處在於!”陳成道:“梅大詩師的詩,有我!”

“小陳我的詩,無我!”

“梅大詩師的詩,感到喜悅歡樂!”

“小陳我的詩,釋然、無感!”

“梅大詩師的詩,是孟;”

“小陳我的詩,是王!”

陳成“啪啪啪”說了一大串不同,眾人瞪大眼睛,在兩首詩上看來看去:

你說的這些不同,我們咋一樣都沒看出來呢?

什麼有我無我,什麼有感無感,誰是王誰是孟?

“王、孟都不知道?那你也太out了吧!”陳成誇張道。

王孟連在一起,再過一千年,你也知道是王菊、孟美岐,已經解散的火箭少女101啊!

啊呸!

女團怎麼能千古第一山水詩男團相比!

我說的當然是我親愛的王老師和孟夫子啦!

王維!

孟浩然!

“何為有我?就是這首詩裡,有‘我’這個人的存在!”陳成指著梅英衛的詩道:“山中有草堂——誰在山中有草堂?當然是我在山中有草堂!未得山中住——誰未在山中住?自然是我沒有在山中住!白雲不讓的那個人是誰?自然是我!因為滿山的白雲佔盡了‘我’的讀書之處!”

“此之謂!有我!”

眾人看著陳成腦補的東西,好像是這樣。

那什麼又是“無我”呢?

“隨意綠庭草——草是自己隨隨便便長的,有我嘛?當然沒有我啥事。窗前書畫新——大自然是畫卷是自己更新的,有我嘛?當然也沒有我啥事,我要是能操縱自然的話,那我就是造物了!那麼‘雲出岫’是我造成的嗎?當然也跟我毫無關系啦!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跟我有毛線關係?”

始安七少:“……”你究竟是有多喜歡這段話,搞得我們幾個人現在都會背了!(陳成:沒辦法啊,我會背的古詩文就小學中學那麼一點點,不迴圈利用的話,一次就丟太可惜呀!)

“可是!”嚴達質疑道:“讀書人是你啊?”

既然這詩裡有你,你又怎麼能說“無你”呢?

“讀書人是我不假。”陳成道:“可我白紙黑字,寫的明明白白,這最後一句不是——”

不,見,讀,書,人麼。

那麼大的“不見”二字你看不見?

既然你連我的毛都沒看見一根,又怎麼能說“有我”?

嚴達:“……”

好像無從反駁的樣子!

“有我”“無我”,也是王老師和孟夫子詩裡很不同的一點,簡單來說,就是王維老師的詩裡很多都沒有“我”,而孟夫子的詩裡,往往有他本人。

王維老師只當導演,很少參演;

孟夫子卻熱衷自導自演,經常出演重要角色。

舉例來說,王維老師《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有我嘛?

沒有。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有我嘛?

明月清泉嘛,當然也沒我;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熱熱鬧鬧出來一大幫演員,結果一看,是“浣溪沙”的少女,導演還是不在裡面!

連反串的可能都沒有!

那只能“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導演是不參加了,諸位“王孫”(貴族子弟)自己決定留不留吧!

再看孟夫子呢?

當仁不讓男一號啊!

我的詩,必須我是主角!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看到沒,上來就直接有我,朋友請我去他家吃雞!你說大吉不大吉,大利不大利?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一脈青山在城郭外隱隱橫斜,這是走進村裡的人的主觀視角,誰走進了村裡?我唄!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誰推開窗戶面對穀場菜園?我和主人啊!

誰共飲美酒,閒談農務?還是我和主人啊!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誰約定九九重陽節再會的日期?我和主人。

誰還要來這裡觀賞菊花?我。

看到沒,每一句都要有“我”。

跟我沒有關係的意象?對不起,不要到我的詩裡來。

要說這是孤證的話,其實也不是,同樣的例子陳成還能列舉很多出來,這也是他精心鑽研孟夫子詩集之後獲得的心得,《春曉》裡除了有到處叫的鳥,畢竟是我“不覺曉”,是我“聞啼鳥”,是我聽到“風雨聲”,是我猜測“花落知多少”嘛!

你要讓王維老師寫這首詩,估計就是“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了,多來幾隻鳥當群演沒關係,反正我自己不演。

縱觀王維老師的詩歌,喜用的意象各種“空……”、“無……”,顯示他的“性冷淡”詩風,常用的群演有“林”、“槐”、“柳”、“松”、“竹”、“清風”、“白雲”、“明月”、“流水”,你方唱罷我登場,你們自己搭配和諧了就好,我不管!

這很能展露王維老師生涯晚期那種清心寡慾、安然參禪的心態。(當然現在他老人家還沒有到那種無欲無求的境界。)

相對來說,王維老師詩中的意象,自己往往是局外人,並不參與其中;孟浩然詩中的意象,往往與詩人有著最直接的接觸,哪怕“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裡“無我”,可你也能一眼看出這個“客”就是“孟爺爺我”呢!

“嗯?是有點像哦。”七少若有所思:“那有感無感又怎麼講?”

“有感”當然是孟夫子,“無感”當然是王老師啊!

因為王老師是一個佛教徒,“心舍於有無,眼界於色空,皆幻也,離亦幻也。至人者,不捨幻而過於色空有無之際。”(《與魏居士書》)他都說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都是幻想”了,你還怎麼指望他“有感”?完全看開了的他當然一切無感啦,“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反正跟我沒關係。

孟夫子則可能是因為科舉不中很受打擊,以至於後來非常脆弱,“不才明主棄”(《歲暮歸南山》)多麼落寞,“徒有羨魚情”乞望一份工作,又是多麼可憐,當初的滿腔熱血轉化為意志消沉,多生“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的牢騷之語,陳成從紹生蒐集的孟夫子吳越之行的詩作裡看,充斥著寂寞消極的情緒,“孤”、“斷”、“殘”、“恨”這種殘缺一想屢屢可見,你就算心理健康啊,看那些詩都要變成抑鬱症了!

“那這麼說來,”七少尋思著:“你是說——”

梅師兄的詩是“孟”,而你的詩是“王”?

有我,有感是孟,無我,無感是王,那不正好和你們的詩相對應?

可是梅師兄的詩,和他本人一樣戲謔歡樂,也沒有你說的襄陽孟浩然的“孤”、“斷”、“殘”、“恨”啊!

“誰還能一生下來就苦大仇深啊!”陳成嘆道。

你們看看前面那首《過故人莊》,難道不歡樂?

最後還要到重陽節再去欣賞人家主人的“菊花”呢,反正我是不忍直視。

陳成這樣一番論述下來,不僅始安七少,五絕派的兩位弟子也可以接受。

因為即便“王”聽起來霸氣一點(王老師純粹佔了姓氏的便宜),但是“王孟”二人並駕齊驅,並不好區分上下,沒有誰好誰壞之說。

甚至在開元年間的此時,孟浩然的江湖地位比王維還要更高一點,陳成說梅英衛類似孟浩然,嚴達二人也能接受。

但無論你把“有我”“無我”“有感”“無感”分析得多獨到,你“東施尿頻”是事實,邯鄲學步也是事實,理應判負!

“不!別急啊!”陳成道:“除了‘王’,我這不還有‘陶’嘛。”

“桃?什麼桃?”

“瞧瞧,沒見識了不是!”陳成連連搖頭。

能和“王孟”一起連用的“陶”,除了陶淵明大大,還能是誰?

“與陶潛又有何關聯?”嚴達奇怪:“那他又是‘有我無我’‘有感無感’?”

“跟那個沒關係。”陳成悠哉吟道:“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到此一頓,悠然道:“鳥倦飛而知還!”

看到沒有!

陳成我,不但會背蘇軾《赤壁賦》,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也是一點問題也沒有!

白雲自然而然地從山峰飄浮而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疲憊的遊子啊,你究竟回來不回來?

“你借用了‘雲出岫’這三個字,就能說你這詩裡面也有陶淵明了嗎?”嚴達覺得很荒唐。

“對啊,我都用了陶淵明的典,怎麼能說這詩裡面沒有陶淵明呢?”陳成悠然道。

別看只是三個字,可既然我說了是“用典”,那你就不能再用字面的意思去理解!

而要把他引申出來,把我這“讀書人”往“五柳先生”那裡去靠!

五柳先生是什麼樣的人?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看到沒有,我不僅會背《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同樣一點問題沒有!

既有出岫的白雲,又有“不求甚解”的讀書人,我這詩,實打實的巧妙用典!

還化跡無形!讓你無跡可尋!

所以,這時候的“雲出岫”就不是普通的“雲出岫”了,它是“歸去來”的“雲出岫”!

歸去來的雲出岫又是什麼?還是雲出岫?

不不,這是歷經世事之後,終於能雲淡風輕的雲出岫。

也就是陶淵明給雲加的字首:

無心。

他是說自己辭官歸隱之後,沒心沒肺了嗎?

不是的,事實恰恰是,他找回了自己的本心。

不為五鬥米折腰,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那又為何說“本心”就是“無心”呢?

因為人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赤子之心嘛!

“唔。”梅英衛眉頭一挑,已經明白了這小子的意思了。

圖窮匕見,司馬昭之心啊!

簡單來說,陳成的觀點就是:

梅英衛詩裡的讀書人,是一個未經世事,貪看風景的年輕人;

而陳某人詩裡的讀書人,歷經千帆,歸來仍是少年,經歷了所有的一切之後,感覺“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於是“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頗有參透世間真理的感覺!

同樣不讀書,一個是“不求甚解”,一個是“大智若愚”,你們說,哪首詩更高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