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宋的變遷最新章節列表 > 353章 進士授官(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353章 進士授官(上)

進士們考試完結後,吳夢一看考試成績,果然不出自己所料,錢景純、程琪、張希一、夏元吉、呂宗簡、王從益五人不合格。

吳夢大筆一揮,將這五人派去學堂繼續學習,然後進入州衙和營田司實習,什麼時候學好了什麼時候上崗。

然後將合格的進士們集合到課室內,吳夢在黑板上寫下了司法參軍、司理參軍、州尉十個大字,問道:“諸位經過培訓,應該知曉這些官員掌管的範圍吧。”

進士們齊齊點頭,他們經過培訓,當然知道這幾個官職管轄的範圍。

吳夢點點頭,繼續說道:“范仲淹任通判,自然兼任司法參軍,那麼司理參軍,州尉須得有人擔任,但是這三個官職是有要求的,三位官人須互相制約,故三人不得有姻親關係,不得互認同年,甚至私下不得有來往,與其他官員也須保持距離,這是對職務的要求,並非對個人之限制,請問諸位有哪位願意擔任司理參軍和司刑參軍,某不會勉強諸位。”

司理參軍是與通判平級,但是又要求不得與另外兩位官人私下來往,且不得與其他官員私下人情客往,這不是官場獨夫麼,進士們不由遲疑了起來。

他們此時方知臺灣的官員真不是那麼好當的,難怪吳先生不允許他們在東京城內搞什麼期集,也不允許搞同年聚會。

吳感沒有什麼背景後臺,所以省試第一反倒被排在了後面,他鼓起勇氣站起來道:“先生,下官願意擔任司理參軍,還百姓公正訴訟。”

吳夢擊掌道:“好,終於有個願意做獨夫的官員了,你可想好了,不後悔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吳感點頭,堅定的說道:“是的,先生,下官願意為獨夫。”

吳夢笑道:“好,書吏記下名字,稍候授予官印。州尉有哪位進士郎願意擔任?”

曾公亮站起來抱拳道:“先生,下官願往。”

吳夢搖了搖頭道:“你另有任用,可盡展所長,坐下吧。”

曾公亮悻悻的坐下,心裡有些揣揣,不知道會安排他做些什麼。

田京起來朗聲道:“先生,下官願為州尉。”

吳夢看向田京,這個在歷史上譭譽參半的官吏能不能管好臺灣的治安和緝捕呢?

田京應屬於酷吏之類,對於違反官府令法的百姓那可是強力鎮壓,同時對自己人也狠,歷史上王則造反,叛賊將他的家小綁在城牆上做人質,田京不管不顧,大聲呵斥士兵加緊攻城,親手發箭,射死自己的家小四人。

吳夢前思後想,覺得好生引導此人還是有前途的,好一會才點了點頭道:“簡之,你任州尉,治安、緝捕之事某不擔心,但望你體恤民生疾苦,少行酷刑,多些仁慈,可好?”

田京抱拳道:“多謝先生提點,下官定然銘記在心。”

剩下的官員吳夢就不用他們毛遂自薦,直接安排,尹洙為司戶參軍,孫錫為司吏參軍,曾公亮為司兵參軍,梅鼎臣為司農參軍,王洙為司禮參軍,司運參軍許彥先,司稅參軍餘靖,王唯一為司醫參軍。

葉清臣為基隆知縣、張亢為淡水知縣,鄭戩為東平知縣,胡宿為豐原知縣,豐原縣還未設定,先與張亢同知淡水,招募縣衙吏員,張瓖為淡水縣丞、丁斌為基隆縣丞,張友直為東平縣丞。

司工參軍由智慧和尚權代,司商參軍由燕肅暫代,御史由朝廷派遣,暫不開衙署。

人員任命完畢,吳夢也不說什麼鼓舞人心的大話,只道:“諸位當很清楚臺灣的官制和官員守則,當恪盡職守,廉潔奉公,盡心為民。”

吳夢頓了頓又道:“擺在諸位眼前的就有一樁大事,便是根據臺灣府的基本制度編寫各自範疇之律法,爾等要聽從府衙燕知府和範通判的教導,另外多多和衙門的吏員溝通,其餘某就不再多囉嗦了,分頭準備去吧。”

這些進士裡面對官職最滿意的就是曾公亮,痴迷兵器的他聽說自己就任司兵參軍,正好管轄武備、火藥工坊,那是正中他的下懷啊。

曾公亮頓時樂的裂開嘴巴笑個不停,大聲嚷嚷道:“諸位、諸位,今日某家請客,去海濱燒烤場一醉方休。”

進士們轟然叫好,興高采烈的紛紛湧出課室,張亢卻是一臉沮喪。

吳夢看到張亢那一臉頹廢的模樣心中暗笑,便單獨留下了他,對著張亢道:“某知曉你素來喜好兵事,卻不答允你轉武職,你可知為何?”

張亢茫然的搖了搖頭,吳夢問道:“日後我大宋最大之隱患所在何處,你且說與某知。”

張亢精神一振,井井有條的說道:“先生,世人皆謂契丹乃我大宋大敵,某卻不以為然。蓋契丹者日學聖人之言,習漢儀,行漢禮,日趨漢化,以野蠻為恥,以忠孝仁義禮智信為榮,其野性漸退,故我大宋與契丹幾十年內絕無刀兵之禍。

然西北夏州党項人,不服王化,族內信佛教者有之、信摩尼教者亦有之,更甚還有信那回回教的,偏生不學聖人之言,如何能與我大宋共融。夏州貧瘠,一遇天災便餓殍無數,不搶我大宋百姓口糧便活活餓死,如此豈能長久,故夏州與大宋遲早一戰。下官愚見,請先生教誨。”

吳夢頻頻點頭:“你說的甚是,還需某教誨個甚子?”

張亢委屈的說道:“那先生為何不讓下官去廂軍,哪怕當個都頭下官也願意。”

吳夢繼續問道:“那某再問問你,若日後讓你去西北領軍,你該當如何處置?“

張亢答道:“自當整軍備戰,來而不往非禮也,彼劫掠我大宋百姓,某必像昔日大漢霍驃騎那般,轉戰千里,打的党項魂飛膽喪。”

吳夢大搖其頭道:“如公壽是這般想,就不必去習兵事,不如當個好地方官妥當。”

張亢不解,抬頭問道:“孔聖雲‘當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對惡人不應當全力打擊麼?”

吳夢繼續發問:“夏州作惡,究竟是党項貴族為惡,還是百姓為惡?”

張亢答的甚快:“自然是党項貴族為惡,百姓哪會有善惡之分?”

吳夢道:“那便是了,你四處出擊,苦的只是百姓,與党項貴族並無絲毫用處。因遊擊出戰,無法攻擊敵方的重鎮,只可打擊些散兵遊勇,此法漢唐之際對遊牧部落如突厥、匈奴甚是有效,而對如今建有城牆的党項一族無甚用處,故你如此想法不如不去,去了也勞民傷財。”

張亢想了想,覺得吳夢說的很有道理,如今的党項人可是築城了,並非像匈奴那般四處遊牧,他當即站起身來對著吳夢深深一揖道:“請先生教我。”

吳夢抬手壓了壓,示意他坐下,然後緩緩說道:“公壽對党項一事看得很透徹,很是不錯,戰術也不能說錯,只是沒有戰略,與党項人在邊塞拼殺實為不智,我大宋騎兵不強,如何能與天天在馬背上的党項人一爭長短?故攘外必先安內,應立堅城,封死邊境,先將邊疆之內政理好,減輕邊民移至大宋腹地的融合難度,此為其一。”

張亢聽得津津有味,忙上前端起茶水敬給吳夢,吳夢道了聲謝,喝了口茶水繼續說道:“其二,邊民日漸減少,而我大宋蒸汽車船逐步增多,此消彼長之下軍需民需日益豐富,邊民富庶,夏州之人自然豔羨。

夏州但凡有災禍,邊軍便開倉賑濟災民,汝再與皇城司聯手,訓練移居至大宋的党項蕃人為細作,遣其至夏州四處散播我大宋百姓之富庶、蕃人移民之幸福。

彼夏州百姓並非無腦之人,民心有向背,那些党項蕃人豈會自願在西北那般苦寒之地吃沙子,豈不紛紛來投奔我大宋,此時大宋再取夏州,易如反掌,這便是古人所雲攻心為上。”

(以前由於工作忙,出現好幾處重複,昨晚已全部更改完,加入一些新內容,各位更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