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衣冠何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二章 陽昳之徵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二章 陽昳之徵火

儀仗的隊伍已經在東宮門口候著了,雪隨眾人前往,隊伍緩慢前行,但很快就到了乾明門。

走過乾明門,就是前朝。

雪在這裡下了轎子,鄭重地邁過門檻,這就是登基大典的第一步。

前朝有三大殿。

最外面是的太極殿,面見百官,朝堂議事之用,最為恢弘雄偉。中間的是嘉福殿,早朝之前,雪會先在這裡歇腳,下朝後,便可召集朝臣在此議事,御書房就在其東側,最後面是建始殿,將是雪未來正式的寢宮。

嘉福殿於與太極殿之間,有一片開闊的約臺,既保持了太極殿,作為天子之殿的聖神不可靠近,又可作為重大事宜的宴請場所,而今日的大射禮,就是在此舉行。

司徒、太尉、司空三位王公,中書臺左如晦、尚書臺荀廷為百官之首,以及僕射、六尚書等朝中重臣,已經在約臺等候。地位低一些的臣子則位列太極殿外,等候大射禮的結束。

明明是每日早朝時都走走過的路,但此刻,雪每走一步,腳下都變得更加沉重,好不容易到達了約臺,站定,雪深吸了口氣,目視前方,神色凝重。

內官、宮人們已經準備就緒,司馬昀大鴻臚的官服,佇立在約臺之上,嚴肅的神情與那孩子般的模樣有些格格不入。

昨夜的雲霧還未散去,日光遲遲沒有普照洛京城,代表著儀衛的幡旗,赫赫而盛然,卻因暗沉的天色,少了幾分帝王儀衛的威嚴感。

就連吹來的風都比往日涼了幾分,雪冕冠前的珠簾輕輕擺動,發出細瑣“叮鈴“聲,寬袖下的小手不由地攥緊成拳。

冊立當日早上,鑾儀衛陳設法駕、滷薄於太和殿外,陳設皇后儀駕於宮階下及宮門外。

禮部下屬的樂部將樂器懸於太和殿外,然後由禮部及鴻臚寺官員設節案於太和殿內正中南向、設冊案於左西向、玉案於右東向、龍亭兩座於內閣門內。

內監設丹陛樂於宮門內、節案於宮內正中,均為南向,設冊寶案於宮門內兩旁,設皇后拜位於香案前。

吉時到時,禮部官員將金冊、金寶及冊文、寶文分置在龍亭內。

幢,一般皆以絹布製作,其大小規格不一,通常以數段絲帛接成圓桶狀,下邊再綴以數條絲帛,又在教中,幢與幡幾近相同。

幢身兩邊各間隔對稱配置了四或五條絲帛,下邊又附二或四條絲帛,通常在幢身上多半繡有佛像或彩繪,以增莊嚴。

另外,如在幢竿頭上安置如意寶珠者,稱為如意幢或摩尼幢;安置人頭者,則稱為檀孥幢或人頭幢。

燕禮在古代的六禮中屬嘉禮,它是諸侯與卿大夫之間的酒宴禮儀。

根據《儀禮》的記載,燕禮的禮節是由迎賓禮、獻賓之禮、飲酒之禮、宴飲禮和送賓禮五個部分組成的。

濤任吏部郎,推薦嵇康代替自己。

嵇康給山濤寫信,說自己不堪忍受流俗,又菲薄商湯、周武王。

君王聽到後十分生氣。嵇康與東平的呂安是好朋友,呂安之兄呂巽誣陷呂安不孝,嵇康為他作證說並非不孝。

鍾會借此事誣告說:“嵇康曾經想幫助丘儉,而且呂安、嵇康在世上享有盛名,但他們的言論放蕩不羈,為害時俗,擾亂政教,應該乘此機會把他們除掉。”

於是殺了呂安和嵇康。

嵇康曾去拜訪隱士汲郡人孫登,孫登說:“你才氣多見識少,在當今之世難免被殺!”

楊駿心裡明白他平時就沒有好名聲,他想效法魏明帝即位的先例,普遍給大臣們進封爵位,以便討好眾人,收買人心。

左軍將軍傅祗寫信對楊駿說:“還沒有聽說帝王剛死,就給臣下論功行賞的事。”楊駿不聽。傅祗是傅嘏的兒子。

下詔書,朝廷內外群臣一律晉升一級,參預晉武帝喪事的晉升二級,二千石以上的官員一律封為關中侯,免除一年的賦稅。

皇帝被正式立為太子有二十多年,現在繼承了大業,但是遍施獎賞,賜予爵位,比泰始革命之初以及各位將領平吳的功績得到的獎勵還要豐厚,這就使輕重不相稱了。

況且占卜得知,大晉傳國世代無窮,現在開創的制度,是要傳之於後世的,如果有爵位就必得進升,那麼幾代以後,就沒有人不是公侯了。

漢主劉聰每次與大臣們商議政事,劉殷都不表示什麼態度,等大臣們離開,劉殷單獨留下,為劉聰對所議鋪陳發揮再理出頭緒,商討事宜,劉聰從沒有不採納他的建議的。

劉殷常常告誡子孫說:

“為君主作事應當務求對君主委婉地勸諫。凡人尚且不能當面斥責他的過錯,更何況皇帝呢?委婉勸諫的功效,其實與冒犯君主沒有什麼區別,只是不明說君主的過失,所以是比較好的方法。”

官府按人徵收固定的田租。

“丁男課田五十畝,丁女二十畝,次丁男半之,女則不課。”課田的田租五十畝收租四斛,大抵合每畝八升。邊遠民族居民不課田,每戶交米三斛,再遠的交五斗,叫做“義米”。

極遠的每人交錢二十八文,叫做“算錢”。

由於農民佔田常不足定額,卻還要按規定的定額交租,致使很多農民被迫投入世族、官僚、地主門下為蔭戶,以逃避交租,嚴重影響了收入。

為解決財政困難,改行度田收租制,即大量土地,按實佔田畝收租,每畝徵米三升。但世家大族拒交租米,積欠五十餘萬斛。

後來,廢除此制,改為王公以下每口稅米三斛,後又激增至每口稅米五石。農民極苦,紛紛逃戶,國家戶籍上的戶口減少了十分之三。

《晉書食貨志》:“丁男之戶,歲輸絹三匹,綿三斤;女及次丁男為戶者半輸。”

邊遠郡縣只交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一,少數民族居民每戶交麻布一匹,遠地可減至一丈。

戶調不分貧富,以戶為徵收單位,對廣大勞動人民極為不利。

一般田租高出一倍,戶調約增加三分之一。

第一品佔田五十頃以下,每低一品,遞減五頃;第九品可佔十頃;一品二品佔佃客十五戶,三品十戶,四品七戶,五品五戶,六品三戶,七品二戶,八品、九品一戶。他們還可以庇廕衣食客,六品以下三人,七品、八品二人,九品一人。

這樣規定,原想在承認官僚們的經濟特權的基礎上對他們加以適當限制,但並未起到限制作用。

超過規定的官僚貴族對此置之不理,而佔田不足、佃客缺少的官僚貴族卻反而補足了土地和佃客。

正值清明前夕。每年此時,人們都要禁火寒食。

寒食節三日不得舉火,在此期間,人們一般以幹粥作為食品。幹粥又稱乾飯,把米或大麥炒熟,然後碾碎,可隨時食用。

在民間,百姓也以家族為單位舉行類似的活動。

正月一日,人們聞雞鳴即起身,族中之人無論長幼,全都穿戴上整齊的衣帽,依次拜賀。一般幼童或青年人先酒賀之,這一天標誌著他們又長了一歲,而老年人又失掉一歲,所以後喝酒。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雪心生敬畏,不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