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網遊 > 衣冠何渡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四章 雙使者覲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四章 雙使者覲見

黃色表示莊重,典雅,是五色中的正色。在敦煌石室寫經中有不少這類實物。除黃紙外,還生產其他各種色紙。

“玄令平準作青、赤、縹、綠、桃花紙,使極精,令速作之。”

《鄴中記》雲:“詔書以五色紙,著鳳雛口中。”這裡提到的色紙有青、赤、縹、綠、桃花等色紙。

臘日在每年的十二月,具體哪一天因朝代不同而異,後來漸漸固定在十二月八日為蠟日,這一天是大祭之日,祭祀的物件是先祖和百神,臘日還是家人團聚的日子。

當時戶籍有黃籍和白籍兩種戶口登記制度。黃籍是正規的土著戶籍,凡土著實戶都登記在黃簿,它是用黃紙書寫的戶籍總冊,是徵租派役的根據。

枯水季節可以蓄水,提高水位,洪水季節又能順利行洪。充分考慮了永定河不同年份、不同季節水量差別大的特點。東西走向,在四平山和石景山之間形成了一個小水庫。

園中有土山、釣臺、曲沼、飛樑、重閣等。同時,疊石造山,或重巖復嶺,石路崎嶇,或深溪洞壑,有若自然,即其例證。

士大夫標榜曠達風流,愛好自然野致,在造園方面,聚石引泉,植林開澗,創造了一種比較樸素自然的意境。

北方佛寺達三萬餘所,其中洛陽有一千餘所,可見佛教建築之盛。

一般較厚重,而南北紙比漢紙稍薄,且有明顯的簾紋。傳統方式抄紙的活動簾床紙模抄造的。這類模具由竹簾及木床架兩部分構成,再用兩根邊柱使二者緊貼在一起,可合可拆。

將二者合起時放紙漿中撈紙,濾水後將竹簾取下並將其上的溼紙置於木板上,再將二者合起重行撈紙,取下竹簾並將溼紙置於上次抄出的溼紙上。

如此重複,最後將疊在一起的溼紙壓榨去水,再行乾燥。

這種可拆卸的抄紙器的優越性在於用同一模具可連續抄造出千萬張紙,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裝置利用率,撈出的紙緊薄而勻細。

在加工製造技術上,加強了鹼液蒸煮和舂搗,改進了紙的質量,出現了色紙、塗布紙、填料紙等加工紙。

正月的最後一天,人們紛紛來到水邊,有的操漿泛舟,有的臨水宴樂,有的漂洗衣裙,據說這樣做是為了消災解厄。

發展到後來,消災解厄的意義漸漸減弱,游水賞春反而成了人們的活動。

寫經用的白麻紙和黃麻紙,枸皮做的皮紙,藤類纖維做的剡藤紙,桑皮做的桑根紙,稻草做的草紙等。

北方,用椿樹皮造紙。種植櫧樹,煮剝樹皮,雖然很辛苦,但是獲利很大。如果自己能造紙,得利就更大了。

麻紙由破布做成,潔白受墨,物美價廉,寫成書後可以舒捲。帛簡併用,紙尚不足以完全取代帛簡,發生根本變化。

由於能造出大量潔白平滑而方正的紙,無需再用昂貴的縑帛和笨重的簡牘,逐步習慣於用紙書寫,最後徹底淘汰了簡牘。凡朝廷奏議不得用簡牘,一律以紙為之。

文書雖多用紙,然仍時而有簡出土,但東晉以降,便不再出現簡牘文書,而全是用紙了。過去用簡牘書寫時是將一片片簡用皮條或繩紮起,連成一長串,然後再捲成一大捆。

用紙書寫時則將一張張紙用漿糊粘接起來,用小木軸捲起成為書卷,這樣一卷紙本書就可容下幾大捆簡冊所容之字,輕便實用,

簡冊寫成的一本書需兩個人抬起,現在可以輕鬆地放在衣袋中隨手展卷。

促進了書籍文獻資料的猛增和文化的傳播。反之,發展又要求造出更多更好的紙。

著述之多引起抄書之風盛行,又促進書法藝術的發展及漢字字型的變遷。在一片窄而堅硬的簡牘上寫字,筆鋒受書寫材料空間及質地所限而不能充分施展。

但改用潔白平滑又柔韌受墨的大張紙上揮毫,情況就根本改觀。

傑出的書法家,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紙的普遍使用。漢隸過渡到楷隸,最後形成現在通行的楷書,草書也因而得到發展,漢字字型的變遷也因用紙而引起,因為在紙上可隨心所欲地揮毫,沒有任何限制。

同樣,在紙上作畫也會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由六張紙聯成,是現存最早的紙本繪畫。用紙繪制地圖。

在裝置方面,繼承了抄紙技術,出現了更多的活動簾床紙模,用一個活動的竹簾放在框架上,可以反覆撈出成千上萬張溼紙,提高了工效。

大力提倡,以致興建了大量寺院、佛塔和石窟,並使其成為這個時期最突出的建築型別。梁武帝時,建康佛寺達五百多所,僧尼十萬多人。地方各郡縣也都建有佛寺。

除用紙抄寫經史子集書及公私檔案外,佛教、道教的興起也耗去大量紙。這時南北各地,包括少數民族地區,都建立官私紙坊,就地取材造紙。

北方以長安、洛陽、山西、山東、河北等地為中心,生產麻紙、楮皮紙、桑皮紙。東晉南渡後,江南也發展了造紙生產,除本色紙外,還生產各種色紙,除使用單一原料外,有時還將樹皮纖維與麻纖維原料混合製漿造紙。

原有的材料很多,但反映北方黃河中下游地區種楮造紙的情況。但本文物中,絕大多數仍是麻紙。

施膠技術,早期施膠劑是植物澱粉劑,或刷在紙面上,或摻入紙漿中。這樣處理可使紙增加對水透過性的阻撓能力,將纖維間毛細孔阻死,或改善紙漿懸浮性,那是最早的施膠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紙的加工技術,較重要一項成就是表面塗布技術。這種技術是將白色礦物細粉用膠粘劑均勻塗刷在紙面,再以石亞光。這樣既可增加紙表的白度、平滑度,又可減少透光度,使紙表緊密,吸墨性好。

將白粉碾細,放入水中成懸浮液,再與澱粉、水共煮,用排筆塗施於紙上,因為有刷痕,乾燥後還要砑光。這類紙在顯微鏡下觀察,在纖維間有清晰可見的礦物粉晶粒。

一般情況下,如果紙只一面書寫,則作單面塗布,而背面仍是原紙。

夏曆的五月五日,飛舟競渡是端五節中的一個傳統習俗,同樣還有食粽子的習俗。

這一天,人們還將採來的艾草做成人形掛在門上,認為這樣能夠排除毒氣侵襲,或者把菖蒲草泡在酒中,飲菖蒲酒來解毒。

技藝是染色。

除增添紙的外觀美外,有時還有改善紙效能的實際效果。最常用的色紙是染黃紙,黃紙廣泛在公私場合使用,尤其宗教信徒抄寫佛經、道教經典多以黃紙。

染黃所用的染料用芸香科落葉喬木黃柏,也叫黃檗皮。

黃柏有川黃柏及關黃柏,其幹皮呈黃色,味苦,氣微香。經化學分析內含生物鹼,主要是小柏鹼。這種生物鹼既是染料,又有驅蟲防蛀作用。

此紙能驅蟲防蛀,延長書的壽命,又有書香之氣。黃色不刺眼,可長時間閱讀而不傷目。如有筆誤,可用雌黃塗後再寫,便於校勘。

所謂“信筆雌黃”即由此而來。

雪不禁感嘆,心中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