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我是空口無憑的了?”梅良瑜頗似得意的看著何淮。
只是誦經,能有什麼憑證,再者那個莫然還是個不起眼的人,誰會留意她的去向。何淮就是吃準了這一點才拒下不認得。
“回皇上,臣剛剛只說了莫姑娘在德安寺祈福,但可沒說莫姑娘只是誦經而已。”
梅良瑜朝著宮澤坤使了個眼神,繼續說道:“莫姑娘感念佛家恩德,不能只單單誦誦經,所以在城中靠近城門的地方開設粥棚,給那些勞苦的人提供個飽腹落腳之地。”
這粥棚從買米到熬粥分粥,招呼人去領粥,可是處處需要人在,這下那麼多的人都可以給莫然作為憑證。
“莫姑娘開設粥棚?”宮澤坤也是剛剛聽說,他只知道莫然一直在宮裡,哪來的時間開粥棚?
“回皇上,莫姑娘知道自己身在佛寺不便拋頭露面,這一切都是交給她的同鄉好友司清歌來準備的。”
前些日子司清歌總是出去,一去就是一天,往往早出晚歸的,他還道沒了姬彥青她就撒歡了瘋玩去了呢,原來是為莫然鋪路來了。
“莫姑娘不但祈福有功,她施粥深受的城中百姓的好評,都叫她女菩薩呢。”
“這不,這是幾封城中百姓寫的恩德書,就是來褒獎莫姑娘的善行的。”梅良瑜說著從懷裡掏出幾封大小不一的信來,有兩封信還是用破布寫的,一看就像是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寫的。
宮澤坤知道梅良瑜說這一切的用意,閉口不言,沉思了一會兒,說道。
“朕,自登基以來,城中謠言不斷,有說朕暴戾善戰,皇位是與自己的兄長幼弟們爭奪來的。”
他話語說的深沉,底下大臣們聽的也心驚。這些流言早就有了,皇上如今說起來,可是要降罪他們?
果不然,宮澤坤的下一句話就把他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你們為臣一個個自詡為了江山社稷,連一個流言都管不了,要你們何用?!”
宮澤坤登基後鮮少有怒氣,平日裡上朝也是聞言納諫,就算有個別大臣言詞激烈了些,那也不見得有過刑罰降下來。所以他們都覺得宮澤坤是個軟柿子。
可他們都忘了,這龍椅上的畢竟是年輕的帝王。
今日這件事就是讓他們看清楚了,也知曉了這一點。誰也不敢挑起一個帝王真正得怒氣。
何淮身為大司馬,在這個時候最是應該表態,他的話畢竟代表了朝中大半人的倒向。
“啟稟皇上,臣……”可他剛張口,就被宮澤坤一抬手示意閉上了嘴。
“可朕也知道,你們這些大臣,都是高居廟堂,哪裡知道怎麼管束那些平民草莽。”
這句話倒像是給他們找了個臺階下。
“所以,現在莫然替朕擺平了這件事。百姓說她是活菩薩,朕又立了這活菩薩為妃,難道城中百姓還能繼續傳播那些謠言嗎?”
而這句話倒是徹底堵死了他們繼續反駁宮澤坤立妃旨意的念頭。
不讓他立妃,那就是不讓這流言平息,這說大了都能給扣上謀反的帽子。
誰也不敢。
“皇上。”梅良瑜又拿出一封信來,“這是波弋國的國書,是國主親手所寫。”
他交給了下來的李公公,站在殿中負手而立。
“波弋國國主兩個月後的朝賀會親自來訪,這信中也寫明了,這莫將軍和莫姑娘都是他們國中的貴胄,莫將軍已歸北夏軍中,自然不用他操心。而這莫姑娘一介女流,要我們北夏多多照顧。”
多多照顧,把一個女人,還是個絕城姿色,氣質獨到的女人送進宮來,想讓北夏怎麼照顧還不是一目瞭然。
“諸位大臣可還有異議?”宮澤坤眼角帶笑,朝著殿中的諸人說道。
這可是國間的聯姻,誰還敢說。之前沒聽說莫然有那麼大的背景後臺,怎的今天有那麼多意外。
何淮雖然心裡不悅,但礙於這一樁樁的事,也只能點頭順從。
“臣無異議。”
眾臣見他開了口,也紛紛表態支援。
今日這朝堂,總算是安穩的結束了。
“良瑜,你是何時準備的這些?今日要是沒有你的這些東西,那些老頑固們怕是不會那麼輕易松嘴。”
下了朝,宮澤坤單獨留下了梅良瑜,打算問問他今日之事,畢竟這些事情可不是兩三天能辦好的。
梅良瑜笑著接下了他的褒獎:“自打莫姑娘進宮的第二天,我就著人開始準備了,德安寺也確實有一個來自波弋國的女子日日誦經,不過那是臣安排的。”
“至於這姬國主的國書,這就真的不是臣的功勞了,是清歌姑娘的飛鴿傳書告知國主莫姑娘,這才有了這封國書。”
宮澤坤聽了大笑,只覺得心情舒暢:“得虧了你心細,想到這些,我和莫然真的是要謝謝你們了。”
梅良瑜臉上還是掛著那萬年不變的淡笑,聽宮澤坤這樣說也沒見得多高興。
宮澤坤拍了拍他的肩,說了聲:“走了,我明日再宴請你們致謝,今日我先去看看莫然。”
說罷大步走向了殿外全政殿的方向。
人逢喜事精神爽,宮澤坤如今得娶莫然,心裡像是掛滿了大紅燈籠,大步流星走出殿外。
意氣風發的他當然沒有注意到身後的那人黯淡下來的眼眸。
“何必你謝,我是為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