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明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屏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屏障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屏障

顧絳出了大都督行轅,仍心中忐忑,搓著手瞧著冰天雪地,心中發苦,且不知那突厥人的王城是什麼光景,想必也暖和不到哪裡去。他一個江南人莫非要在這塞北安家麼,苦也,今次也不知該如何與家中嬌妻辯解。他與嬌妻分別日久,前日受到嬌妻來信,他那悍妻竟罕見的通情達理,溫柔婉轉,叮囑他好生為國效力。

這讓顧絳心中大定,軍令如山,草草收拾了行裝,便跟隨往北突厥運送軍需賞賜的輜重營,一起出發。

翌日,清晨。

“清明時節雨紛紛。”

顧絳走出厚厚的牛皮帳篷,哈一口白氣,瞧著天上鵝毛大雪,念一句詩,嘆一口氣,想來做這清明詩的杜牧也決計想不到,這世上還有這麼個地方,過了清明竟然大雪一場連著一場,不見天日。

大雪漫天飛舞,輜重營便不得不停下來紮營,等待天氣好轉。

清晨,雪中,一些士卒在營外東南方擺黃紙,燒炭盆,想必是拜祭軍中戰死的同袍,瞧著那一張張年輕的臉,顧才子心中肅然起敬,心中默唸大慈大悲往生咒,營地內外便有些悲涼之意。中午時,輜重營中竟有一個老卒奈不住風寒,一病不起。

這本是行軍路上最尋常不過的事情,卻讓顧才子起了悲秋傷春之意,做賦一首,不意竟成了大明文藝復興早期的經典之作。這年月,舊學沒落,新學大興,隱隱有些百家爭鳴的氣象,正是江南才子,天下俊彥一展所長的時代。顧絳與那奄奄一息的老卒,烤著火,聽那老卒娓娓道來,此情此景,可成追憶。

那徐州老卒王振自述,他十幾歲就離開徐州出去闖蕩,稀裡糊塗也不知道為什麼參加過這麼多次戰鬥。他講述的很詳細,和倭寇對戰,和西南土司的戰鬥,和韃虜的廝殺,還有官兵自己的火併以及鎮壓平叛,甚至私下裡的爭鬥,都一一講述。

儘管王振的口才一般,但敘述的這些事都是他親身經歷,聽在耳中自有一種驚心動魄。王振十四歲那年,他爹不知道從那裡找了一杆戟,傳授了他兩個月,

這一年的十一月,他家中老父便病倒了,對這次病倒王振和母親都有準備,因為這幾年來,老父的身體就是一天天的衰弱下去,早晚有這個時候。

該吃的藥都吃了,老父的情況依舊不見好,大家終於知道郎中說的沒錯,老父是油盡燈枯了。日子一天天過去,老父咳嗽的越來越厲害,睡的時間越來越長,只不過每天還在督促著王振習武,詢問他每天比武的情況,給王振講述自己的從前。

日子很苦,然而那個時候王振父子,都相信學武能夠出人頭地,然而要練武便不能全力種田,對家裡實際上是個負擔,家裡辛苦一年收穫不多,想投軍也無門路,衛所裡各個位置都是世襲,徐州又在腹心之地,不會有什麼仗打,根本沒有出頭的機會。

徐州衛沒有,大明其他用兵打仗的地方,九邊之地,則有很多機會,因為那邊戰事頻發,所以各級武將都經常性的招募兵卒,憑著武藝和勇氣很可能被選為武將親衛家丁,王振滿腦子都是在沙場上建功立業,拜將封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於是他先去遼東投軍,在舊遼軍裡李成梁麾下效力,隨李成梁進入朝鮮平倭,生裡死裡,也立下不少功勞,然而他一個外來人受盡了排擠,根本沒什麼機會升官拜將。在舊遼軍,一切好處都是李家自己的,和外人沒什麼關係,不要說王振這種普通兵卒,就連非遼鎮系統的其他兵馬都被排擠的厲害。

失望的王振離開遼鎮又去了大同,但沒用多久他就知道,這裡和遼鎮沒什麼區別,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九邊之地的體制和內陸的衛所沒區別了,想要拜將封侯,和你的武勇智謀沒有關係,關鍵是要看你的出身背景,如果是將門武家子,或者身上有個千戶、指揮的傳承,自然提升的就快,沒有這些,你的功勞全給別人做了嫁衣裳。

不肯放棄的王振去了西南,朝廷為了剿滅播州楊應龍的叛亂,動員了二十幾萬大軍,不過王振在西南的遭遇和從前一樣。作戰中王振被毒箭射傷,雖然及時得到救助,卻落了下舊傷,只能失意的回到徐州。

回憶過往,那輜重營老卒臉上沒有一絲的感慨,只是低沉。

顧絳聽的心中發酸,起身時險些落淚失態,瞧著那老卒面色不正常的漲紅,呼吸急促,竟已然到了迴光返照的時刻。左右士卒紛紛圍攏過來,給他擋著風,顧大才子終落下兩行清淚,一篇蕩氣迴腸的詩賦竟一氣呵成,隨著那老卒嚥下最後一口氣,雪停了。

崇禎十四年,四月末。

北突厥王城,城門大開迎八方賓客,戰時從簡,幼主齊玉在明軍支援下,草草登上汗位,開啟了北突厥人的歸化時代。吳三桂給漢名齊玉的北突厥之主,找了一班文武師傅,細心栽培,文師傅以顧絳為首,學習儒家經義典籍,詩詞歌賦,禮教禮法,按照王府世子的標準培養。

武師傅,吳三桂給找來了一票兵學門生,與突厥貴族的子弟混編成軍。

於是北突厥王城裡便出現了一道奇觀,在大明軍官的嚴厲訓斥下,一個個突厥人的子弟叫苦連天。混編成軍的突厥新軍以明人為將,兵學子弟擔任各級軍官,大肆吸納突厥貴族們的子孫,這樣的新軍編制一擴再擴,後來便構成了北突厥的主戰力量。順理成章,南突厥在北突厥新軍的巨大壓力下,日漸衰落,抵擋不了幾年便投誠了。

這路子處處都透著馬城收服北元的影子,論揣摩上意,吳三桂確是一時無兩的人才。

嘟!

蒼涼的號角聲響起,馬燦站在突厥王宮的圍牆上,瞧著下面虔誠跪拜新主的突厥人,視線卻落到了西邊,西邊的曠野上無遮無掩,他卻彷彿看到了鋪天蓋地,滾滾而來的奧斯曼大軍。

這地方,便是抵擋奧斯曼人的天然屏障,意義又該有多重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