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明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華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華夷

馬燦雖惜才卻恪盡職守,他與乃兄的性子一般,作為一個純粹的軍人,從不願干涉情報機構的事。這事歸誰管吶,歸北方通商總理大臣傅宗龍管,然而此去京城路途遙遠,從規制上來說西伯利亞總督倪元璐,也有臨機處置過問之權。

開城十年五月末,翰海城。

倪元璐厚著臉皮在西伯利亞總督這個位子上,眷戀不去,倒真的是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這一天,大元帥行轅將和尚軍一十八名立功士卒,入籍大明,卻被外務部刁難一事報了上來,這便給他製造了一個極大的難題。

他有心推脫卻又推脫不得,這十八名士卒都是他西伯利亞總督府治下之民,管與不管都是兩難。不管便會寒了人心,想管,卻不免要與外務部那些少壯派扯皮,鬧不好還會惹禍上身。那外務部是個什麼所在,霸道的所在,想起來如今帝國的幾大情報機構,倪元璐便覺得腦仁疼。

帝國的情報機構,分門別類大致有這麼幾個,第一個隸屬於軍方的軍憲司,直接聽命於大元帥馬燦,負責軍事偵查與滲透,相當於軍方的耳目喉舌。再一個便是新近整個成立的外務部,直接聽命於南北二總理大臣,二位總理大臣。除了協調帝國情報機構的工作外,還負責執行一些秘密行動,相當於朝廷的鷹犬加喉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第三個便是內務部,直接聽命於三法司,專職稽查不法加刺探隱私。

倪元璐揉著痠痛的額頭,心中嘆息,如今的帝國早已面目全非,用讀書人的話來說便是鷹犬當道,民不聊生呀。民不聊生自然是屁話,鷹犬當道又和黎民百姓有啥關係,八竿子也打不著。只要不是扯旗造反危害帝國安全的,人家也沒這個閒工夫來調查一個平頭百姓。

無非是這帝國的官做的不舒服了,但凡是官員做了點什麼虧心事,夜裡睡覺也不踏實。這天底下就沒有不透風的牆,更別提那些無孔不入的朝廷鷹犬,在旁虎視眈眈的盯著了。倘若這是崇禎初年,怕是朝堂之上早就唾沫橫飛,一邊大聲嚷嚷一邊朝皇帝吐口水了。

“呸,昏君!”

“呸,權閹!”

“呸,廠衛走狗,安敢敗壞朝綱!”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閹人早已被朝廷禁止,廠衛鷹犬卻揚眉吐氣了,從惡犬搖身一變成了吃人的餓虎。然而時過境遷,這年月朝皇帝吐口水是行不通了,敢朝遼王馬城吐口水的人卻還沒生出來。

倪元璐是進士出身,他心中舒服麼,自然是有一些不舒服的,他做過什麼虧心事麼,做了不少,然而但凡不是罪大惡極,他堂堂一個總督還不至於怕了外務部,內務部。他是內心深處的讀書人思想在作怪,這與聖人言不合呀。然而聖人言能治國麼,純粹是放屁,聖人能治國還要五十萬常備大軍幹啥。

倪元璐也只是有些不舒服,他嘴上不說,心中其實還是很看重這些朝廷鷹犬的。有這些鷹犬虎狼之士看守疆域,起碼不會再出現遼東之禍,似建虜那般暗中養精蓄銳,而地方大員出現嚴重誤判的情況,基本上不存在了。

起碼在大明疆域的核心地帶,是不太可能會出現了。此事,也是拜關寧軍夏國相所賜,才讓這些分門別類的情報機構,大舉進入了北疆。入夜,倪大人輾轉反側,實在難以入眠,便起身寫下了幾個大字,華夷之辨。

所謂華夷之辨,或稱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於區辨華夏與蠻夷。

本來這個事情是沒啥爭議的,古代華夏族群居於中原,為文明中心,因此逐漸產生了以華夏禮義為標準,進行族群分辨的觀念,區分人群以禮儀,而不以種族,合於華夏禮俗者並與諸夏親暱者為華夏,中國人,不合者為蠻夷、化外之民。

這事就連孔聖人也看的挺明白,東周末年,諸侯稱霸,孔子著春秋大義,提出尊王攘夷,發揚文化之大義。如楚國自稱蠻夷,其後文明日進,中原諸侯與之會盟,則不復以蠻夷視之,而鄭國本為諸夏,如行為不合義禮,亦視為夷狄。

什麼是禮,自然便是周禮,什麼是聖人主張的周禮,這其實是一種文化認同。一直到宋代之前,這事一直不存在爭議,也即凡是願意接受中華文化禮儀道德,能馳心於華,雖然身出異域也不謂之蠻夷。

可是這事情到了宋代就變味了,忽必烈即位後,出生於女真治下的漢人裡,有個狗東西叫郝經。這個狗東西推崇程朱理學,為了替元人的政權尋找合法性,郝經被任命為大蒙古國信使出使南宋,竭力敦促南宋統治者承認大蒙古國,中國之主的合法地位並與之講信修睦。

這個狗東西說啥,他說:“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國之道,則中國之主。”

瞧瞧這貨有多臭不要臉,他說啥呢,只要大蒙古國能重用咱們讀書人,那蒙元就是中國之主。於是從這貨明確反對華夷之防,主張四海大一統開始,儒教理學就變味了,儒教理學臭不要臉的把華夏禮儀的大義,偷換概念,硬生生改成了君臣大義。

所以呀,為啥明朝的讀書人同樣臭不要臉,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投降滿清吶,因為蒙元統治時期的儒教理學被歪曲了。這幫讀書人臭不要臉的大聲嚷嚷著,華夷之防不重要,君臣大義高於一切,其實說白了就五個字,有奶便是娘。這個鍋孔聖人不背,畢竟孔聖人是提倡華夷有別的,他也不曉得後世的徒子徒孫,可以這麼臭不要臉呀。

徹夜輾轉反側,倪元璐倒是琢磨明白了,這十八個偷偷祭祀長生天的和尚軍士兵冤不冤,一點也不冤,不接納華夏禮節就是蠻夷。他的眼界自然是很高遠的,這事還真的他來做主,當下便揮毫潑墨寫一片洋洋灑灑的文章,重提華夷之辨。這篇重提華夷之辨的文章出自倪元璐之手,自然引發了不小的動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