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明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人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人口

這事馬城多少有些瞭解,話說從前有個人叫馬爾薩斯,他年齡很大了還沒有結婚,於是就成天瞎琢磨,還寫了一本書叫《人口論》。在書中他 表示,人們食物的供給是有增長的,但是卻增長的非常的緩慢。但是人類的人口確實呈現出幾何倍數的增長,這樣就出現糧食不夠吃的情況。

所以他得出了一個結論,人口必須要減少,人類才能夠繼續生存下去。這個精神分裂的老光棍認為,人類只有透過飢餓、繁重的勞動、限制結婚以及戰爭等手段來消滅社會下層,才能削弱這個規律的作用。細琢磨這個老光棍的理論,好像摻雜了那麼點個人情感呀。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事其實很簡單,乍看這個理論很有道理,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上是成立的,譬如說中國千百年來的小農經濟社會。千百年來中國都是小農經濟,一個農民,一塊土地,就可以養育出一家人,數十口,在農業生產技術不出現大的革新,又封閉鎖國的前提下,必然出現這種死循環。

然而這個理論其實狗屁不通,造成這種死循環的根本原因,是落後的小農經濟,而不是人口增長。在馬城看來理解的就更深刻了,當小農經濟被打破了,中國人敞開國門擁抱世界了,在農業技術突飛猛進的後世,穿衣吃飯早已經不是問題了。

所以說這個老光棍完全是杞人憂天,在他狹隘的觀念裡,壓根沒考慮到農業技術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又或者說西方人是怎麼繞開這個人口陷阱的吶,殖民,掠奪唄,這個道理不是很簡單麼。

這個老光棍的一通胡說八道,還真有人信過,各位看官請不要胡琢磨,我說的是歷史上的法國。

十七到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由於解除了宗教對生育的束縛,讓法國的人口進一步增長,這些直接助推了拿破崙依靠法國為數眾多的人口,稱霸歐洲。大概是繼承了前人的思想,拿破崙對人口生育極為重視。

斯塔埃爾夫人曾問拿破崙他心目中女神是什麼樣子,拿破崙回答道,要特別能生孩子。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拿破崙對生育的重視,多生孩子,對國家來講意味著人力資源的豐富,這是國家偉大和繁榮的象徵,對個人來講,則是事業得以繼承的關

拿破崙時代,平均每對法國已婚夫婦生育五個孩子,這樣的生育率在法國歷史上是最高的。拿破崙統治法國期間還有一個規定,如果一個婦女生第七個孩子,政府將直接從國庫裡向其提供補助金。

這就是拿破崙能夠橫掃歐洲,成就不世功勳的秘訣,充足的人口讓他可以擁有數以百萬計的士兵,打誰都是吊打。也難怪十九世紀法國社會學家和數學家孔德要感慨一句,人口就是命運。

後來,馬爾薩斯發表了《人口論》,認為可以用晚婚晚育甚至不育等預防措施調控,否則人口增長會受到饑荒、疾病、戰爭等因素的積極抑制。馬爾薩斯提的這番觀點是針對英國當時人口快速增長、糧食短缺、環境汙染、城市治安、就業壓力增加等問題提出的。

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出版後,在英國並沒有激起多少反響。直到《人口論》被譯成法文進入法國後,引起法國朝野巨大的震動,為了避免馬爾薩斯書中所描繪的戰爭和饑荒等可怕後果,法國政府開始積極踐行馬爾薩斯的觀點,控制人口。與此同時,法國遭遇了霍亂、天花、猩紅、傷寒症等疾病的襲擊,奪去了幾十萬人的生命,法國的人口進一步減少。

然後吶,拿破崙時代吊打四方的法國,完蛋了,被人口趕超上來的德國,一度打的找不到北了。

馬城一席話侃侃而談,崇禎帝聽的似懂非懂,時而振腕嘆息,時而目瞪口呆。他頭一回人口論陷阱,小農經濟的原罪,這樣新鮮的論調讓他大開眼界了,甚至有些失魂落魄了。

馬城說的興起,索性將總理通商衙門的官員找來,印證一番。總理通商衙門的官員,又搬來兩大車的人口黃冊,加以作證,根據南方總理通商衙門的統計,大明南方各省如今的人口出生,已經達到了什麼樣的情況吶,平均一對夫婦生育三到四個子女。在環境惡劣一些的北方,這個比例大概是兩到三個。

馬城覺得這樣低下的人口出生率,遠遠不夠,大明帝國已經富有四海,小農經濟早就變成殖民主義了,這個所謂的人口陷阱論也就是笑話了。咱大明,起碼也得向拿破崙時代的法國看齊,一對夫妻最少要生五個孩子,還差不多。

於是乎,馬城揮毫潑墨寫了一個條陳,叫屬官抄寫了三份,一份呈給總理大臣孫傳庭,一份送去通政司,一份送去南京公學,給那些公學生授業解惑。這份條陳一出,關於輪迴死結的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馬城將這個千古難題,其根源歸結到落後的小農經濟,不思進取的小農意識上,還是一針見血的。很快,大明帝國推出了具備重大歷史意義的人口刺激計劃,對多生多育的大明家庭重金獎勵。關於這份刺激人口增長的國策,從指導理論,到社會認同,到重金獎勵都齊活了呀。

此事,還間接成就了一個才女,最先提出人口悖論的王氏女,王櫻。作為最先提出人口悖論的王櫻,也算是揚名了,馬城為了褒獎她,還親自將她請到家中褒獎了一番,還聘請她作為王府學校的女教授,專門負責教授王府貴女。

為了褒獎這個王櫻,遼王馬城甚至專門成立了一間女校,歷史上第一所專門的女子學校。自然這都是借勢而為,順水推舟,醉翁之意不在酒,褒獎王櫻不過是個藉口,成立一所女子學校才是馬城的本意。

於是乎,王櫻搖身一變有了個新身份,王府學校的女官。女官,這個話題實在太敏感了,大明帝國的風氣還遠遠沒有開明到,讓一個女子做大官的程度,將來一兩百年內也不太可能,然而女子是可以做教授,是可以上學校,學知識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