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明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非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非議

馬城能理解他的想法,這年月大明子弟吃的太飽了,閒話也就多了。

“成。”

馬城笑了笑,讓那些吃飽了撐的小輩們,見識一下也好。

深夜,營帳裡。

方家後輩們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唐設安西四鎮,結果呢?”

這話不假,盛唐時,漢人的兵鋒確實抵達過這裡,安西四鎮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李世民時代。

說安西就想到四鎮,一講四鎮就代指安西。

四鎮重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自然條件好,人多錢多、位置險要。

龜茲是絲綢之路上一個核心要點,橫千里,縱六百裡,土宜麻、麥、粳稻、葡萄,出黃金。

就算是李治上臺十年後,唐朝扔保持了對外擴張勢頭。尤其西部邊境,起用雪藏二十年的老將蘇定方,一舉擊垮西域傳統霸主西突厥。中華文明的範圍,難得地突破西部天險帕米爾高原。

當時的情況,安西都護府是西域最高管理機構,下設昆陵、濛池兩都護府,分別統領原西突厥十個部落,一家管五個。

其他絲綢之路和中亞一帶的衛星國,大點的編設都督府,國王給他任命為都督,小點的編作州,首領給他封個州長。

再往下,照中國規矩設縣,總共搞了一百多個縣。

後來到了西漢時,末任西域都護李崇,就以龜茲為最後的據點與匈奴勢力作戰,崇遂沒,西域因絕。

龜茲失陷,漢朝在西域的地盤就沒了,這西域之地的傳統大國,其地良沃,多葡萄,頗有魚鹽之利,同樣也是水草豐盛的沙漠綠洲。

古代絲綢之路有南道北道之分,北道沿天山南麓,經帕米爾高原進入中亞,南道和北道隔了個塔里木盆地,沿崑崙山北麓,同樣經抵帕米爾高原。

四鎮就是四個戰略要點,唐朝把這四個點一佔,立馬搭起一個南北呼應、東西伸展的立體防禦體系。

四鎮第二點比較厲害的,是有兵。

它這個鎮可不是歷史小鎮、旅遊小鎮,而是軍事重鎮。

朝廷搞規劃,考慮的不是經濟發展、市場競爭,而是山川形勢、後勤供應,最後出來的方案,每鎮兵多少人、馬多少匹,每年下拔軍費衣糧多少、建些什麼樣的防禦設施,等等。

另外,四鎮並不單單就這四座城,周邊還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據點,照唐朝時候的規矩,大的叫某某軍、小的叫某某守捉,什麼天山軍、張三城守捉,等等。

好比集團軍,軍部在某省某市,旅部、營部則分散在防區內各縣市。

安西四鎮前後存在了一百多年,隨唐朝勢力漲落有點變動。

有段時間,安西都護府搬到現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碎葉城,就是傳說中李白的出生地。

“所以,大唐靡費糧餉,得到了什麼?”

方家子弟一個個爭的面紅耳赤。

此時,賬外響起一個不冷不熱的聲音:“得到了百年盛世,帝國榮耀。”

帳內方家子弟一驚,瞧著自家大人和一個威武不凡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一個個噤若寒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大氣也不敢出一口了。

“殿……殿下。”

馬城和方世鴻兩人緩緩走來,可把這些方家子弟嚇壞了。

瞧著這些方家後輩,馬城面色凝重,冷道:“安西四鎮為什麼丟了,那是朝廷管理的不得法。”

猛然間,帳內鴉雀無聲,方世鴻在一旁假作不知,有意讓馬城給他們家的小輩們上上課。

死寂中,有人梗著脖子道:“小子不懂,請殿下解惑。”

馬城笑了,得咧,真是方家的人,七個不服,八個不忿,活脫脫就是方世鴻當年的樣子。

徐徐道:“唐朝的錯處,對安西四鎮過於心慈手軟了。”

這話不假,唐朝安西四鎮和內地其他州縣是有區別的,它們有個特殊的稱呼,羈靡州。

什麼叫羈靡?

就是名義上聽中央招呼,實際並不交糧納稅。

國家版圖,就是說戶口地盤都歸我,這算實實在在的國土。

這裡面畫地圖簡單,一塊地盤出現在兩個國家的地圖上,這種事到今天還很多,難辦的是版。所以新唐書這話,是講在點子上的。包括後面一些羈靡州,慢慢同化,史書就加個標註,以上有版。

表示這些快要成為我大唐正式國土了。

《新唐書》談到羈靡州時,還講了一句話:“其後或臣或叛,經制不一,不能詳見。”

意思這些新開拓地區,管好是很費心思的。他們投靠唐朝,第一希望好處多多的,第二希望管束少少的。這兩條哪條達不到,他可能就跑了,哪天達到了,他說不定又回來。

這種或臣或叛的情況,中央心裡很清楚,對付的辦法,一是不斷調整政策,該給胡蘿蔔給胡蘿蔔,該出大棒出大棒。二是從長遠看,還是要建個核心基地。安西四鎮,就是唐朝在西域的核心基地。

不過,終究還是對西域人太好了!

既是大唐版圖,為何不納糧,不納稅,只撈好處?

最後馬城下了結論:“終究是仁義之道作祟,西域人只認拳頭。”

這話也無法反駁,方家子弟們便訥訥的不敢糾纏。

方世鴻趕忙站出來,打圓場:“好了,好了,都下去吧。”

將自己的後輩們打發走了,兩人在帳內喝著茶,像是在等著什麼人,不多時,便有兩個身穿軍服的將領進入賬內。

方家子弟們,一時譁然。

“像是……南方軍的人!”

“這軍服樣式錯不了。”

遼王殿下還要繼續增兵?

明軍有三大精銳集團,遼軍的兵力其實不算最多,馬城親自統領的騎兵系統,遼騎,一向保持著精兵政策。

此外是北方鎮軍的實力最大。

其次是南方鎮軍。

剩下的海外駐軍都是雜牌,

在明軍三大系統裡,遼軍,北方鎮軍已經大部投入,方家後輩們在爭論著,殿下會不會將南方軍調來參戰。

這些年南方軍一直養精蓄銳,沒有發生大的戰事,並且明軍的步兵集團裡,以南方軍最強。

北方軍還是以騎兵為主,不擅長攻城。

“勞師遠徵,智者不為也!”

“未必!”

若是將南方鎮軍調來這西域參戰,意味著什麼不言自明,那便是整個帝國用盡了全力。

“難道殿下真有這樣大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