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明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三十五章 綱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三十五章 綱常

第四百三十五章 綱常

楊廷和等拒不從命,世宗母興獻王妃蔣氏得知朝廷大臣欲使世宗以孝宗為考,大怒,不肯來京。世宗則以“避位奉母歸”要挾大臣。楊廷和只好同意世宗父母為帝後。議禮之事並末就此完結,朝臣因議禮而形成的派別鬥爭曠日持久。

嘉靖元年,楊廷和又成功地阻止了世宗欲加興獻帝、後以“皇”字,而使世宗同意以孝宗為皇考,以興獻帝後為本生父母。世宗根據張璁等人意見,要求去掉其生身父母尊稱中的“本生”二字,諸部司百官各具疏反對,並有二百三十餘名大臣跪伏於左順門請願。世宗遂命將一百三十四人逮捕下獄,四品以上者奪俸,五品以下者杖之,以至十八人被杖死。

皇太極聽的暈頭轉向,目瞪口呆,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

這是些什麼亂七八糟的破事呢,整整鬧了二十年,怎麼聽著暈頭轉向的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范文程是很機智的人,趕緊解釋,就是說的明武宗朱厚照死了,沒有兒子就讓他表弟當皇帝,就是嘉靖皇帝了。然而明朝的大臣們認為嘉靖是繼承的前皇帝也就是他堂兄的帝位,應該管他哥叫爹,管他親爹叫叔叔。

一個明人的大臣叫張璁的,認為不應該這樣,認為爹就是爹,叔叔就是叔叔,該怎麼叫就怎麼叫,結果這個人進金鑾殿時,被一群明國大臣追著差點把他給活活打死,硬逼著嘉靖皇帝管他親爹叫叔,嘉靖皇帝當然不願意呀。結果最後嘉靖透過張璁的幫助,和大臣們整整鬥了二十年,最後管他爹還叫爹,管他哥還叫哥,大概就是這麼回事,因為明國的皇帝管他爹叫爹,還是叫叔,就這破事明國的讀書人,百官整整鬧了二十年,幾百個大臣罷官免職還仗死了十八個。

皇太極聽的哈哈大笑,笑的眼淚都下來了,鬱悶的心情得到了發洩。

大笑過後,皇太極喟然嘆息:“這明國的皇帝,不易呀。”

范文程深有同感趕忙附和,那簡直是太不容易了,管親生的老子都不能叫爹,還有更離譜的管親孃不能叫娘,要叫阿姨。以誥命夫人的禮法為例,嫡母在生之母不得封,嫡母活著,生母就不能有任何封號。嫡母亡得並封,嫡母過世,可以嫡母,生母一起冊封。嫡繼母在所生庶母不封,繼室活著,生母也不能封。嫡繼母亡所生母在宜如其子封職,繼室過世,生母才能封。繼母見在嫡母已亡合封繼母追贈嫡母,嫡母及所生母俱亡止贈嫡母,嫡母去世,生母也過世,生母也不能得到追封。

皇太極又聽的暈頭轉向,這都是明人的禮法麼,說的什麼意思呢。

皇太極被明人的荒唐事弄的心情大好,興致高漲突然立下大弘願:“我若得天下,必屠盡明國讀書人。”

范文程恭恭敬敬讚頌一聲,陛下聖明,不屠盡明國讀書人,難道要做個不開心的倒黴皇帝麼,不可能嘛。大汗大可不必憂心,那明國讀書人是講禮儀尊卑綱常的,這事多半成不了,那不要麵皮的小賊馬城,多半會被明國讀書人口水淹死,這讀書人的清議一起,輿論洶洶,天下讀書人群起而攻之,連皇帝都得讓步,太可怕了。

皇太極覺得有理,靜觀其變吧,那小賊委實太可恨了,不講規矩呀。

開原,提督府。

馬林也在大罵江南讀書人多事,當盡屠之,先帝當年還是心慈手軟殺的太少了呀,開原與蒙古聯姻這種大事是瞞不住的,訊息傳到關內自然是天下譁然,彈章如雪片一般飛進大內,一方鎮守大將迎娶北元太妃,這不是大逆不道麼,這是造反呀。

就連袁崇煥也傳書開原,委婉表示此事應慎重,免的天下震動。

馬城心中冷笑陝西亂了,甘肅亂了太下都沒震動,怎麼著老子娶個寡婦天下就震動了麼,簡直荒謬。馬林又唸叨起神宗皇帝的好來,還替神宗皇帝叫屈,當年神宗皇帝對這群道義上武裝得天衣無縫的人,早已忍無可忍,只不過礙於他們的特權,實在找不到道義上懲治他們的武器,為了避免面對他們時引出一些朝政上的不應有的風波,乾脆採取十幾年不上朝的方式來應對,眼不見為淨嘛。

這是一場渲染大波,牽扯太大了,禮儀,規矩,綱常,倫理大帽子扣了過來,開原馬氏又到了風尖浪口上。馬城最終還是努力了一次,動用直奏之權請天子獨斷朝綱。這個獨斷朝綱是在崇貞皇帝和開原之間,留下了極大的緩和餘地,實際上是馬城大大的讓步了,並苦口婆心的勸諫了一會,言外之意陛下您可有點主見,獨斷朝綱一回吧,開原是鼎立支援皇帝您的。

馬城委婉的表了決心,臣迎娶北元太妃確實是於禮不合,請皇上另選高明吧,真以為老子愛娶麼。請皇上選一位大明公主嫁到北元,或者派一位親王來迎娶北元太妃,封地在山西的晉王朱求桂就很合適,無論是嫁公主還是娶太妃都是個形勢,最終要要取決於大明對北元汗庭的自持力度,絕不能讓察哈爾,科爾沁諸部完全倒向後金,那長城內外可就永無寧日了,後金平添十幾萬草原騎兵這仗還用打麼。別說崇貞皇帝已經十六歲了,就是智商超過五歲,也該知道其中利害關係。

馬城的建議是皇上您要在關內集結騎兵,臣在開原盡起鐵騎。

咱君臣一個從南向北,一個從北向南夾擊投靠了後金的蒙古敖漢,奈曼兩部,底限是將佔據了遼西水草豐美之地的敖漢部,逼其北遷。熬漢部佔據的遼西是個好地方呀,水草豐美,牛羊成群還盛產魚獲,一個個養的都膘肥體壯,該部兵馬大約在八千餘眾,奈曼部兵馬約五千騎,考慮到建虜能動用的兵力約兩到三萬,此次遼西大戰敵騎總數約三到四萬,這便是現實的一個難題。

然而這天底下沒有盡善盡美的事,不冒點風險怎麼能收穫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