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武當掌門傳九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武當掌門傳九陽

離開武當,獨孤信帶著楊逍信馬由韁地向南走著,一邊走,一邊想著為什麼武當弟子不願意讓張三丰教他們兩個。

其實武當弟子們不怕張三丰指點他們一般的武功招式,是怕張三丰教他們內功心法,特別是“武當九陽功”。

這“武當九陽功”來自《九陽真經》的殘篇,是張三丰少年時期跟隨師傅覺遠幹活時旁聽,以及覺遠圓寂前口頌所得,只是《九陽真經》的一部分。

一位武林高人在得閱《九陰真經》後覺得陰氣太重,隨後便在四卷梵文《楞伽經》的行縫之中自創下《九陽神功》。《九陽真經》除著書者外,僅少林寺覺遠大師練成整套九陽神功。

而在覺遠大師行將圓寂時曾默唸部分經文,郭襄、張君寶(張三丰)、無色禪師各記下部分內容,後形成峨眉九陽功、武當九陽功、少林九陽功三門上乘內功,郭襄與張君寶也因此功分別開創峨眉派和武當派。

張三丰的這些過往武當弟子心知肚明,他們一直以來都很想讓張三丰傳授自己“武當九陽功”,只是張三丰覺得弟子們有的是悟性不夠,有的急功近利,還有待觀察和打磨,所以遲遲未曾傳授。

獨孤信和楊逍二人剛剛上了武當山,張三丰立即教他們內功心法,定然會引起武當弟子的嫉妒,獨孤信和楊逍根本不肯能知道這些內幕。

他們被排擠是武當弟子看到張三丰對獨孤信他們實在是太好了,外來的人倒比身邊人更吃得開,這不公平啊!

獨孤信帶著楊逍剛剛離開武當山,武當弟子們便要求張三丰傳授他們“武當九陽功”,張三丰卻不著急傳他們武功,倒是給他們講起了道理。

《九陰真經》總旨亦明言“九陰極盛”乃是災害,要糾正道家“但重陰柔的缺失”,總旨“比之真經中所載的功夫更深了一層”,可見黃裳雖認為“陰陽互濟”乃是“天下武學的最高境界”,作為《九陰真經》難以明解的關鎖的總鑰匙,或克服“九陰極盛”的毛病,卻未改《九陰真經》所載武功本身以陰柔為主的特性,故兩書所述並無矛盾。

那位奇士高人所創的《九陽真經》,可視為《九陰真經》總綱所見上另建高築,修煉《九陽真經》,可達到《九陰真經》總旨中所述“武學最高境界”。

當年尹克西臨死時,遇見“崑崙三聖”之一的何足道,他良心不安,請何足道赴少林寺告知覺遠大師,那部經書在蒼猿的腹中。

但尹克西說話之時神智迷糊,口齒不清,他說“經在猿中”,何足道卻聽做“經在油中”。何足道信守然諾,果然遠赴中原,將這句“經在油中”的話跟覺遠說了。覺遠無法領會其中之意,固不待言,反而惹起一場絕大的風波,令覺遠大師和當時還叫做張君寶的張三丰被少林寺所逐。

覺遠大師圓寂前,念起《九陽真經》,令郭襄、張君寶和少林寺羅漢堂首座無色禪師各有所悟,無色得其高(因三人中武功最高並與其本身武功印證),郭襄得其博(因家學淵博,所學甚廣),張君寶得傳承最多,加上當時武功全無根基,所學反而最精純。

後來郭襄、張君寶出家開創峨嵋、武當兩派,各以此為基礎,創出了峨嵋九陽功、武當九陽功,再加上無色禪師所創的少林九陽功,共三脈九陽功。

張三丰對弟子們把自己所知道的有關《九陽真經》的一切,都告訴了自己的弟子們,而且還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有《九陽真經》的內容全部背給了他們。

先是在華山絕頂,覺遠大師背誦的《九陽真經》拳學精義:“氣沉於淵,力凝山根。運氣之時,須得氣還自我運,不必理外力從何方而來。虛實須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氣須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要用意不用勁。隨人而動,隨屈就伸,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前後左右,全無定向,後發制人,先發制於人。我勁接彼勁,曲中求直,借力打人,須用四兩撥千斤之法。”

他又把覺遠大師夢囈《九陽真經》原文和盤托出:“彼之力方礙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裡。兩手支撐,一氣貫穿。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釐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工彌久而技彌精。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已動。勁似寬而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陰到極盛,便漸轉衰,少陽暗生,陰漸衰而陽漸盛,陰陽互補,互生互濟,少陽生於老陰,少陰生於老陽。凡事不可極,極則變易,由重轉輕,由輕轉重。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能氣由脊發?氣向下沉,由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展於脊骨,佈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便是放。能懂得開合,便知陰陽。”

張三丰背完前面那些,覺得好像還有一些沒有背出來,過了好大一會功夫,才想起第二卷經文中的一段話:“呼翕九陽,抱一含元,此書可名《九陽真經》。”

由於覺遠是打雜僧(不是掃地僧)才得以博覽群經,無意中看到《楞伽經》中的《九陽真經》,如念金剛經、法華經一般記在心裡。對於《九陽真經》中所載武學,他雖也有領悟,但只有內功,外家招式卻全然不會,全身穴道也並未打通。先是力戰何足道,又挑著張君寶和郭襄狂奔幾十裡,正值九陽真氣的關口,結果力竭氣洩而死。

自覺遠大師之後,再也無人練成過《九陽神功》,修煉《九陽真經》需有悟性、耐性、忍性之極。

張三丰坦誠地告訴自己的弟子們,他並未練成九陽神功,而只是根據自己所掌握的一小部分《九陽真經》,把自己所學的所有武功加以改造和升級,有所感悟而已,若有誰真正學全《九陽真經》,那麼他在武林之中就會難逢對手。

張三丰認為這《九陽真經》更像是一種武學理念,孤陰不長,孤陽不生,陰陽合和,剛柔並濟。他沒有記全,也能夠憑藉自己所學、所悟開宗立派。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