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蒙古大汗不尋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蒙古大汗不尋常

也難怪郭靖與黃蓉二人徹夜難眠,郭靖的擔憂絕非空穴來風。郭黃二人自發鎮守襄陽近三十年,在這三十年時間裡面守城軍民一次次的打敗蒙軍的進攻,但確遲遲等不到大宋朝廷派來的援軍。

為什麼在長達五年的時間裡,朝廷都沒有出兵救援?在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人送外號“蟋蟀宰相”的賈似道。

賈似道是理宗朝的宰相,他不學無術,靠他姐姐是理宗的寵妃,才得的官位。他當上官後,什麼正經事都不幹。經常帶著一批歌女在西湖上喝酒作樂,他姐夫理宗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著由他胡來。等蒙古大軍攻到漢陽時,理宗要他上前線督戰,好積累戰功,他只好硬著頭皮去了。

他到任後才發現蒙古大軍真是太兇殘了,一波接著一波的進攻有如排山倒海,一點喘息的機會也不留給宋軍。眼看形勢緊張,賈似道就瞞著朝廷,偷偷地派個親信到蒙古營去求和,表示只要蒙古退兵,宋朝願意俯首稱臣,進貢捐銀。

有時候人的運氣就是這麼好,正巧楊過在襄陽城下打死蒙古大汗蒙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二人各懷鬼胎,蒙古人內部的汗位之爭給了宋軍喘息之機。

蒙軍元帥忽必烈急著想回去爭奪汗位,就先答應了賈似道的請求,雙方秘密簽訂了賣國協定。蒙古第一次撤兵,襄陽城暫時安定了一段時間。

賈似道在回臨安的途中,抓了一些蒙古俘虜,一路上大肆吹噓宋軍如何大勝蒙軍,趕跑了蒙古大軍,對於秘密協議之事卻隻字不提。

理宗皇帝也是糊塗,聽信了賈似道的彌天大謊,讚賞他奮不顧身,指揮有方,立刻給他加官進爵。

謊言再美終究也只是謊言,許下的承諾終有兌現的那一天。忽必烈回到蒙古後,在和林召集部屬,很快的搶來了大汗之位。

他想起之前同賈似道定下的協議,就派使者到臨安去,要求大宋朝廷履行合約中的條件。使者剛到城外,賈似道就找人把他扣起來,絕口不再提和議之約,忽必烈氣的暴跳如雷。發誓要滅了大宋,給賈似道點顏色看看,

但老天再次幫了賈似道一把,剛剛平靜下來的蒙古草原又起紛爭,由於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不符合以往的選汗程式,四大汗國一起向忽必烈發難。

四大汗國集體發難,這還是自從成吉思汗在斡難河源大會之後絕無僅有的,如此危局,忽必烈忙的焦頭爛額,沒有精力對付賈似道,只好暫時把大宋一頭擱起來。就這樣靠著欺騙過日子,竟然相安無事了好幾年。

這幾年的時間裡,賈似道的官是越做越大。等到蒙古大軍這次大舉進攻襄陽時,賈似道竟然做到了太師之位,封魏國公。這一次忽必烈是有備而來,想要守住襄陽絕非易事。

這次賈似道還是用以前的老辦法,理宗已死,度宗現在當政,朝政大權仍然掌握在賈似道手中。前線所有吃緊救援的訊息被徹底封鎖,有關奏章必須經由他手再呈給度宗。被矇在鼓裡面的度宗還以為戰事已退,天下太平。

好運終有用光的那一天,這次老天沒有再幫賈似道。襄陽城一天比一天危險,而朝廷的援軍卻遲遲未至。蒙古大軍一直在增兵,襄陽城孤立無援,雖然江湖人士紛紛來到,可是與蒙古大軍相比,無異於杯水車薪。

蒙古大軍滅宋,已不是什麼突發奇想,而是經過多年謀劃的。自從窩闊臺大汗去世後,蒙古帝國經歷了乃馬真後攝政、貴由汗執政、海迷失後稱制三個階段。

頻繁的權力更迭導致帝國內部混亂不堪,各地宗王趁機做大自己的勢力,看似龐大的蒙古帝國面臨著隨時轟然倒塌的風險。這樣的亂局最終沒有持續下去,因為蒙古人選出了一個雄才大略的大汗——蒙哥。

蒙哥上臺後,立即採取措施削減蒙古宗王的諸多特權,並將許多地方行政權力收歸中央,大大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

蒙哥最為高明的舉措就是要求蒙古軍隊在征戰時盡量減少破壞和屠殺,這並非出於仁慈,而是從利益方面考慮,因為征服一座遭嚴重破壞的城市對帝國沒什麼好處。

對當時的蒙古人來說,最大成就無疑是開疆拓土,蒙哥自然不會忘了這條“祖訓”。他在位期間蒙古人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成功將帝國疆域開拓到了空前遼闊的程度。

然而,成也戰爭,敗也戰爭。正當蒙古大軍一路開疆拓土的時候,蒙哥自己卻玩火自焚,在襄陽城下,被楊過飛石打死,他的弟弟忽必烈繼承了他的大汗之位。

忽必烈能夠繼承大汗之位,是因為他獲得了蒙哥的高度信任。當貴由汗去世以後,新的大汗選拔提上了議事日程。在這個事件中,忽必烈的發言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此獲得了蒙哥的器重。

當時有資格當大汗的,有三股勢力:一是窩闊臺選定的汗位繼承人失烈門,二是貴由汗的兒子忽察等人,三是蒙哥。

蒙哥得到了金帳汗國可汗拔都的強力支援,在忽裡臺大會上的呼聲最高。但是蒙哥繼位有一個大問題,就是,無論是成吉思汗還是窩闊臺還是貴由,都沒有說過讓拖雷系的人來繼承汗位。

而且有人在會上直截了當地說,窩闊臺是指定了由失烈門來繼承汗位的,因此汗位應該給失烈門。這話誰也反駁不了,就連拔都派來的代表別兒哥也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不過這這關鍵的時候,忽必烈站起來說道,窩闊臺是說過由失烈門來繼承汗位,但是貴由的繼位,早已把這個規矩破壞了,現在的汗位不是在窩闊臺那裡繼承,是在貴由那裡繼承,因此不存在失烈門繼位的問題。

此話一出,如同拔雲見日,蒙哥死而復生,最後如願以償獲得汗位。此後,蒙哥把整個經略南方的大事都全權交給了忽必烈,讓忽必烈日益坐大。

忽必烈先拿下大理,作為從南向北攻擊宋朝的一個跳板。接著又總管整個漠南事務。也正是在這裡,他打出了一片天空,身邊聚集了非常多的文臣武將,獲得了一支戰鬥力超強的隊伍。整個南方甚至都只知道忽必烈,不知道蒙哥。

蒙哥意外身死後,蒙古人內部就遇到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的問題。當時阿里不哥幾乎得到了整個草原王爺們的支援,而忽必烈則幾乎沒有得到什麼支援。但是最終的結果是,忽必烈獲得了汗位,而阿里不哥卻失敗了。由此可見,對大宋朝來說,這個忽必烈絕非善類。

朝廷無能,賈似道當權,蒙古人又如此咄咄逼人,屢屢派人來勸降,只是一再被郭靖黃蓉嚴詞拒絕,可是郭靖心裡明白,城破國亡只是遲早的事。

郭靖崇拜諸葛亮,他的處境與諸葛亮的處境相比,要更加艱難。郭靖何嘗沒想過擒賊先擒王的辦法,一舉拿下忽必烈。

可是剛剛接到丐幫弟子在蒙古軍營中打探的訊息,忽必烈擔心重蹈之前主帥被殺的覆轍,他們不惜花費重金拉攏西域高手,一起保護帥營,貿然行動只會打草驚蛇,徒勞無功。

真正讓郭靖頭疼的並不是忽必烈領導的蒙古大軍的軍事打擊,而是忽必烈與以往南下攻宋的蒙古宗親王爺不同,而且還有著根本的不同。

忽必烈能夠知人善任,重用漢人,將許多漢人中的能人異士收歸帳下。他還允許漢人們自由言論,並且十分重視漢人謀士提出的建議。

之後,漢人謀士的加入,讓忽必烈對於如何南下攻宋有了新的認識。因為他知道,如果想要徹底的征服大宋,就要從文化的融合上開始。

然而,文化的融合並不只是衣食住行那樣簡單。我們知道,蒙古人向來喜歡在草原上生活,畜牧業是其主要生產生活方式,對於種地他們可是一竅不通,這才是蒙古人和漢人最主要的區別。

可是,不種地就沒有糧食上儲備,在長期的戰爭中不可能單靠宰殺牛羊來作為軍事補給。所以,忽必烈開始大力的推廣農業生產,為南下攻宋做物資儲備。

郭靖從來沒有遇見過忽必烈這樣的對手,這樣的人若不發起進攻還好,一旦發起進攻,必然是長期圍城,和對手打消耗戰。可是襄陽城內的物資儲備,是經不起長期消耗的。

蒙古人以往南下攻宋,只是以軍事攻擊為主,其他方面很少有涉及。可是這次,忽必烈不只是大軍壓境,還從各個方面入手,準備把襄陽城變成一座孤城,然後圍城打援,困死為止。

此時郭靖心中五味雜陳,曾經自己在成吉思汗的大帳之內與託雷結為安答,如今曾經的託雷已經去世多年,安答的兒子卻一個接一個的給自己找麻煩。前面是蒙哥,現在是忽必烈。

託雷在世時就以打仗勇猛聞名於世,蒙哥和忽必烈多年的征伐,讓人們看到託雷的兒子才是真正的“虎父無犬子”,蒙哥的軍事才能與乃父相比毫不遜色,忽必烈更是青出於藍。

在領導草原大軍大舉南下攻打宋朝這一點上,忽必烈證明了自己是個十足的“蒙古漢子”。他把成吉思汗創立的戰術同從中原和***軍隊那學來的圍攻戰術相結合,在取得戰役勝利的同時也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才能絲毫不遜於任何一位蒙古大將。

他學習漢族文化的長處,例如他把漢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識和科技發明與蒙古人的民族傳統與驍勇善戰相結合。

忽必烈又在傳統蒙古人作戰策略的基礎上制定了一條新戰法:由於之前蒙古軍隊在攻破那些頑強抵抗的城池後進行了殘忍地劫掠和屠城,這一做法廣為人知,他充分利用漢人對於蒙古人戰爭方法的熟悉和瞭解,主動提出如果各地能夠投降蒙古,蒙古人必將與漢人和平相處。忽必烈的保證,加上他對難民的善待,贏得了漢人的信任,東征西討無往不利。

相比其在軍事領域裡取得的巨大成就,忽必烈在政治上的領導能力更讓人刮目相看。在他治下的大部分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此外,忽必烈還重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在其執政期間興修了多條主要道路和運河。他推行仁政,為農民提供公共救濟,實行國家控糧政策:在豐收年景,國家收購農民餘糧,貯藏於國有糧倉之中,遇到歉收的年份則開倉放糧。他保留了漢族的官僚體制,也維護了蒙古人的特權地位。

郭靖跟忽必烈也曾面對面交談過,對這個當時的蒙古王爺評價頗高,也向他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對於蒙古人的東征西討,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郭靖兩個徒大武小武為了爭奪郭芙,曾因打賭貿然闖入駐紮在襄陽城外的蒙古大營,行刺當時還是蒙古四王爺的忽必烈,兩人事敗被抓,郭靖與楊過一起去蒙古大營營救兩人,這才有了郭靖與忽必烈的一段對話。

忽必烈道:“郭叔父是當世大大的英雄豪傑,卻又何苦為昏君奸臣賣命?”

郭靖站起身來,大聲道:“郭某縱然不肖,豈能為昏君奸臣所用?只是心憤蒙古殘暴,侵我疆土,殺我同胞,郭某滿腔熱血,是為我神州千萬老百姓而灑。”

忽必烈道:“想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唯有德者居之,我大汗不忍見南朝子民陷於疾苦之中,無人能解其倒懸,這才弔民伐罪,揮軍南征,不憚煩勞。這番心意與郭叔父全無二致,可說是英雄所見略同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郭靖大袖一揮,當著眾人把酒碗盡數摔在地下,跌得粉碎。大聲怒道:“住口!你蒙古兵侵宋以來,殘民之逞,白骨為墟,血流成河。我大宋百姓家破人亡,不知有多少性命送在你蒙古兵刀箭之下,說什麼弔民伐罪,解民倒懸?”

忽必烈仰天長笑,說道:“郭叔父英雄無敵,我蒙古兵將提及,無不欽仰,今日親眼得見,果真名下無虛。小王不才,不敢傷了先父之義,今日只述舊情,不談國事如何?”

郭靖拱手道:“拖雷有子,氣度寬宏,蒙古諸王無一能及,他日必膺國家重任。我有良言奉告,不知能蒙垂聽否?”

忽必烈道:“願聽叔父教誨。”

郭靖叉手說道:“我南朝地廣人多,崇尚氣節。俊彥之士,所在多有,自古以來,從不屈膝異族。蒙古縱然一時疆界逞快,日後定被逐回漠北,那時元氣大傷,悔之無及,願王爺三思。”

忽必烈笑道:“多謝明教。”

自此之後,忽必烈知道這個父親的結義兄弟,自己的叔父,再也無法招攬,只能在戰場上刀兵相見了,郭靖這邊也是如此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