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九章少有大志秦武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九章少有大志秦武王

楊逍說偽君子們善於偽裝,往往巧言令色,以假面目示人,使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放鬆了對他們的警惕。他們的花言巧語和溜鬚拍馬是很多人都喜聞樂見的,他們的偽善很容易就讓大多數人放下了防備,心甘情願地與他們為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獨孤通道:“有句古話叫做‘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意思呢大家都知道,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就是小人並不可怕,只有隱藏起來的小人才可怕,我們也可以把這種小人理解為偽君子。偽君子其實在哪裡都有,當然了偽君子還是讓人比較難發現的,和小人不同的是,偽君子極其善於偽裝,他們雖然目的齷齪但並不會將其表現在言語上面。你們或許都遇到過這樣的人,比如滿嘴仁義道德,而且動不動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評價他人,但自己卻很一般,可以說是自命清高,這樣的人只是把善良當做自己的一層偽裝,讓人誤認為他是個聖人般的存在,當他卸下這層偽裝的時候,那是極為可怕的。就像披著羊皮的狼一樣,讓人防不勝防,當你以為他是個好人的時候,那才是你受騙的開始。”

石猛道:“偽君子和小人最大的區別就是對一件事情的態度,比如小人往往是不擇手段,甚至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但偽君子不一樣。他們往往是拐彎抹角,打著幫助你的名義去害你,可以說是他們總是在用好人的名義幹著壞事。”

楊逍道:“石大哥的看法才是真正的入木三分。是君子還是小人,只是相對於誰來說,站的立場不一樣,相對性就不一樣。曾聽過一句話說:‘他的笑容很燦爛,只可惜,不是給你的。明白嗎?’好與壞是沒有標準判定的,也沒有絕對,只能相對性地去看待。我們只能人情冷暖分別待之,人心曲直分別處之,是君子當待以君子之道;是小人以小人之禮回之。比乃人之常情。何有真偽之別乎?如果真的甄別出來偽君子,那麼,對付他們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聽,不信,遠離。這是上上之策,也是最為省力的方法。”

石猛問道:“那麼,問題還是我們先前討論的那個,如何識別偽君子?獨孤兄弟不要著急掉書袋,先聽聽楊兄弟的見解可否?”獨孤信笑了笑沒有說話。

楊逍笑著答道:“那就看他平時跟人說話時,是在談道德還是談規則。那些滿嘴道德的人,十有八九是胡扯的,虛偽的,不可深交。因為道德是一種個人修養,是用來約束自己的,如果經常把道德掛在嘴邊的人,一定是在掩蓋什麼,總是在標榜著什麼。所以越是冠冕堂皇,大談高尚道德的人,往往有著齷齪不堪的個人生活,但是他們會用高尚的道德作為藉口,要求別人的同時,掩蓋著真實的自己。前朝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朱熹,就是這樣的一位‘道德家’,只是大多數人矇在鼓裡而已。談規則的人,我們大可放心地去交往,大家都是普通人,所以需要用規則來約束和平衡。制定規則與遵守規則,為官與為人必備的,因為無規矩不成方圓。另外,我還發現,沒腦子的人,往往最喜歡給別人說‘腦子是個好東西。’他們是很容易就被別有用心的偽君子煽動,去做一些荒唐透頂得事情,絲毫辨識不了對方的企圖,就你那點洞察力,還好意思說自己有腦子?對不起,腦子不是個好東西,練過的腦子,有見識的腦子,用來思考的腦子,才稱得上是好東西。”

獨孤通道:“表裡不一,口是心非的人多如牛毛,最討厭的就是那些半隱不隱的所謂‘隱士’。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是有訴求的,我們可以在不違背常識和規律的基礎上,選擇讓自己舒服的那條路。知行合一,是最簡單的道理。但是,有些人就是擅長做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知行合一對他們而言是遙不可及的天堂。他們表面隱居山野,追求淡定,結果人間微波一起,就按捺不住了,急不可耐地露出自己的狐狸尾巴。想出名想瘋了,不惜惹出禍事來,博得一個橫來的名聲,這樣的人也真是可憐。所謂的隱士,既然被稱為隱士,首先得是‘士’,然後才是‘隱’。你都沒有什麼建樹,也沒什麼名氣,即使站在繁華的街頭都沒人認識你,還需要隱?所謂的‘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就是這個道理。那些一無是處的人,往山溝裡一貓,就敢稱是‘隱士’,對不起,那不是隱居,那是玩失蹤。什麼才真正叫作隱居?那是人歷經了都市的繁華和喧囂,人生的跌宕和起伏,經歷過苦難,也享受過成功之後,想追尋內心的寧靜,退而選擇一個遠離這些東西的地方,那才叫隱。一個沒見識過繁華,連飯都吃不飽的人,還隱個什麼意思。”

石猛突然興奮地插話道:“秦武王舉鼎,就是那些偽君子們給煽動的。楚莊王只是問鼎中原,而秦武王年輕氣盛,周王畿的那些大臣們根本無法抵擋,既然不能正面與他對抗,那就使陰招,慫恿身強力壯、孔武有力的秦武王試著舉鼎。秦武王也有意去一統天下,他是歷史上唯一一位因舉鼎而絕臏死去的君王。他的一生知人善任、文武兼修,也有所成就。他舉鼎而亡只能說是一個意外。鼎是周王之鼎,舉鼎是有象徵意義的,所以自古有很多人都喜歡幹這樣的事情。最有名的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描寫他‘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秦武王少年問鼎,人家是有資本的。

俗話說:‘出身決定命運’。仔細看來,也並非全無道理。武王若生在平民之家,理想頂多是封侯拜相,可人家生來就是要贏的,要當王的,可巧投胎在帝王之家,更是虎狼之師的秦國,雄心壯志自不必說,他想要鼎,再者說,是大一統之權力。如果只是對權力感興趣也就罷了,誰讓這個孩子他天生神力,力大無窮,更是與人比武沒幾人是對手,因而想不驕傲都難了。所以還小小年紀,便語出驚人。有一次竟然問他老師:‘九鼎有多重?’話說秦武王這孩子,還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一句話問的老師們還未完全反應過來,紛紛還在愣神,這熊孩子又來了一句‘我能舉起與否?’老師們更是目瞪口呆、驚愕頓足,可能是被這孩子的大話給驚嚇到了,也可能是被大秦帝國未來繼承人的偉大抱負給震驚到了。且說這九鼎為何物?這九鼎又稱九龍神鼎,據傳它重千斤,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金鑄成九鼎,象徵九州,一直相傳至此。因此,擁有此鼎者坐擁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