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無雙傳授文武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無雙傳授文武藝

離開客棧後,陸無雙又帶著兩個孩子取道回古墓,路上順便採購了一些常用的東西。當路過一個售賣文房四寶的店面時,無雙駐足了,想著兩個孩子慢慢就長大了,必須得讓他們學文習武。於是她抱著風兒,牽著信兒,挑了一些筆墨紙硯,帶回古墓。

返回古墓,無雙又開始了新的生活,一邊在僕人幫助下照料兩個孩子,一邊差人出去探聽近期江湖上的訊息,特別是楊過和小龍女的訊息。

信兒模仿能力令無雙十分吃驚,無雙握筆寫字的姿勢,信兒學得學得有模有樣。也沒人刻意去教他,大人幹什麼,他就在旁邊看著、學著,無雙覺得這四歲的孩子,天賦異稟,有如此強的模仿能力,若以後學起武來,肯定是一教就會。自己不妨教他一些拳腳功夫,強身健體也是很好的。

無雙越教越覺得信兒是一個難得的好苗子,簡直是練武奇才。練武的基本功,一學就會,而且動作十分到位,小小年紀,馬步、弓步、僕步、虛步、衝拳、勾拳等等,他都能做到規範。

更讓無雙欣喜的是,信兒的記憶能力也很強,呼吸吐納的基本口訣,重複一兩遍就能背誦,雖然年紀還小,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也無法融匯貫通,但是至少信兒把這些心法口訣全部記下,長大以後練武需要時,可以做到手到擒來,事半功倍。

不知不覺間,信兒和一年前相比已經長高了一些,風兒也能與人交流了,兩個孩子在無雙的照料之下,一天天長大,可是楊過和小龍女仍然沒有回來,連書信都沒有再送回來,無雙在古墓中住的時間越長,越覺得心慌意亂。

還好有表姐程英的回信,信中提到恩師臨終前吩咐,說自己一生被人稱為“東邪”,是因為不落俗套,不以禮教綱常為束縛。現今國家有難,更要舍小家為大家,讓郭靖黃蓉夫婦二人守孝三月後,就趕快去堅守襄陽城,為國盡忠。

程英等人三月期滿,也可以不用再服孝,國家面臨非常之事,大家都應以天下為己任,不能因自己一人離世,而耽誤國家大事。

郭靖黃蓉二人雖欲爭取,被黃藥師喝退,黃藥師極少發怒,臨終一喝,甚是威嚴,郭黃二人見狀,不再堅持己見。

程英是黃藥師最後一個弟子,也是唯一一個沒有殘疾的弟子,她自願為師尊守孝滿三年,一為報答師傅救命之恩,二為報答師傅授業之恩,三為感念師傅為國為民之心。

師傅雖然一生行為怪異,不被世人理解,江湖人稱之為“東邪”,可他古道熱腸,面冷心善,也有一腔報國熱血,可惜奸臣當道,進取之路遂被阻塞。眼見山河破碎,他又無法以一己之力扶大廈於將傾,生不逢時,可悲可嘆!

黃藥師也沒有多說什麼,相當於默許了。交代完身後事,他安詳地離開了人世,他輝煌的一生有許多可以銘記的東西,他的多才多藝,他的離經叛道,他的蓋世武功,都將歸於塵土,都將成為歷史長河裡的一粒塵埃。

無雙理解表姐,也很想像表姐一樣去做自己的事情,可是自己一來沒有她那樣的機遇,二來沒有她那樣的心性,三來沒有經歷過她那麼多的事情,兩人的身份地位以及所要秉承的人生信念也在多年分別後大相迥異,這些也都是強求不來的。

無雙一生經歷頗為坎坷,如果沒有李莫愁,自己的人生定然又是另一番光景。可是,如今的處境,也可能是上天安排。

想起過去的種種,陸無雙不免感嘆世事難料,大文豪蘇軾在《水調歌頭》中寫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可見,古往今來,人世間多少悲歡離合,都無法以人力去改變。

自己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而且一定要像表姐那樣重然諾,一定要不負楊大哥楊大嫂所託,照料好兩個孩子,等待他們回來。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可就是不見楊過與小龍女歸來,轉眼兩年過去,無雙算著日子,表姐程英守孝期限將滿,時隔多年,物是人非,兩人終於可以再度重相逢。

靜靜的等待總是讓人覺得無聊,而這漫長的等待中,無雙的心性一天天沉穩下來,曾經急脾氣的陸家大小姐,如今也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幸好有兩個聰明伶俐的孩子陪伴著她,他們好學懂事,互幫互助,無雙看到兩兄弟小小年紀,都能夠“孟不離焦,焦不離孟”,在生活中處處體諒自己,心中有了一絲慰藉。

對於無所事事的人來說,兩年時間很慢,而對於每天都安排的滿滿當當的無雙來說,兩年時間過得是非常快的,自己每天不光是要教信兒讀書寫字,習武健身。還要把風兒從頭教起。

兩個孩子在無雙到來之前,幾乎是一張張白紙,如今信兒不滿七歲,已經能夠熟背四書五經,甚至連《九陰真經》都快背完了。

風兒也開始了學習,他的悟性,比信兒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無論是模仿能力還是記憶能力,大有超越信兒的趨勢,只是風兒比信兒小兩歲左右,所學畢竟有限。假以時日,必定會超越兄長。

如此兩個聰明過人的孩子,無雙教導起來,那肯定是非常有成就感的。“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多少宗師的畢生理想,自己何德何能,有機會教導出來兩名絕世高手,有這樣的機遇和成就也不枉此生了。楊大哥楊大嫂回來,看到兩個孩子如此出類拔萃,肯定會非常高興的。

一日午間,兩個孩子正在休息,無雙也在思考著下午如何教兩個孩子武功招式,讓他們背誦什麼時,僕人報有一人造訪。

那人進來,雙方見禮,無雙開門見山:“姑娘何人?來此何干?”來人答道:“小妹郭襄,找楊大哥助我父親守襄陽城。”

無雙大喜,原來她就是江湖人稱“小東邪”的郭襄郭二小姐,如今幾年不見,她已經成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仔細打量,既有黃蓉般的梳雲掠月,又有郭靖般的逼人英氣。父母的優點,在她這裡合二為一了。

無雙請郭襄坐下,聽她慢慢道來。楊大哥攜楊大嫂出外求醫,至今已經將近四年,第一年還有訊息傳來,近三年已杳無音信。自己也是受二人所託,在這裡照料兩個幼子。

郭襄聽到“兩個幼子”時,眼神裡透漏出詫異,問道:“大哥哥的兩個孩子在哪裡?”無雙帶著郭襄來到內室,向她詳細述說了兩個孩子的情況。

信兒是如何被楊過和小龍女收養,“獨孤信”這個名字的由來,再到近幾年自己是如何撫養、教導他,風兒自出生時起,就經歷的諸多磨難。郭襄很有耐心,聽陸無雙娓娓道來。

兩人只自顧自地說話,不覺已經快一個時辰,信兒先起身來,過去叫醒風兒,兩個孩子向無雙和郭襄請安問好,並向無雙請示後半天要學習的內容。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無雙向兩個孩子簡單介紹了一下郭襄,便告訴信兒要練習的武功套路和背誦的東西,囑咐兩人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並讓信兒多多照顧風兒,自己隨後會來傳授新的武功,並請郭襄指點一二。

可能家裡有客人來,孩子們不想給無雙丟人,就賣力氣地練,下功夫地背,很快就把學習任務完成了。可是還不見無雙與郭襄出來,他們又不願意去打擾大人談話,信兒就帶著弟弟一邊玩,一邊等。

信兒帶著風兒一會去抓蝴蝶,一會又去抓知了,等到無雙和郭襄二人出來看孩子們時,他們早已不見了蹤影。

無雙大驚,連忙差人四下裡尋找,“我帶著兩個孩子這幾年裡,從未有過任何閃失,今天是怎麼了?本想讓你看看兩個孩子學文習武的情景,這下可弄巧成拙了。楊大哥楊大嫂回來見不到孩子,我該如何向他們交待啊……”

平心而論,無雙帶孩子這幾年,從未有任何差池。兩個孩子也非常懂事,他們自小就表現出超出年齡的穩重,今天的事情從來沒有遇到過,兩個孩子能突然間沒了蹤影,無雙內心肯定是慌亂的。

郭襄勸解道:“姐姐莫慌張,孩子們可能就在不遠處練武,也可能想給咱們找點比較新奇的東西,還是不要自亂陣腳,我們先找到他們再說。”

不一會,兩個孩子就被僕人帶了回來。無雙本想劈頭蓋臉教訓一頓他們,被郭襄一旁勸住,且聽孩子分辯。

信兒知道自己和弟弟不該私自出去玩,更不該走遠,急忙向無雙磕頭賠罪,風兒也慌忙上前,向無雙姑姑承認錯誤。念及兩個孩子平時都很懂事,並不曾惹自己生氣,再加上郭襄不住地求情,無雙也就不再糾結,原諒了他們。

郭襄提議讓兩個孩子先比武,後比文。自己從旁觀看,如有需要自己去點撥的,肯定義不容辭。由於信兒比風兒要大兩歲,這次比武肯定是不公平的,可是比武的過程,卻讓郭襄大開眼界。

風兒年齡雖小,本領卻一點也不差。剛開始信兒還讓著弟弟,可是三十多招過去,兩人仍然不分勝負。信兒就決定用自己新學的,風兒還沒學過的招式來出招,可能會出奇制勝。

沒成想,風兒看到信兒出招,一看就會,立馬就打出同樣的招式,好好的一次比武,變成了教學。當信兒將自己所會的所有招式都打完時,也沒有勝出。

無雙與郭襄二人一旁觀看,為了保證公平,均抱著兩不相幫的態度,看看誰更出色。

信兒畢竟年齡大一些,身高和力量比風兒更有優勢。在用招式無法獲勝時,他想到了力氣。雖然在出招和拆招上,兩人差距不大,但是自己的力氣比弟弟要大的多。

信兒靈機一動,突然使出一招“有鳳來儀”立馬又變招“仙人指路”,回手又打出“弓步衝拳”,面對信兒突然的變招,風兒猝不及防,被打倒在地。信兒衝上前去,趕緊拉起了弟弟,連忙向弟弟道歉。

郭襄和無雙爽朗地笑了起來,才不到七歲的孩子,就明白了許多習武之人一輩子都參不透的道理,那就是“招式是死的,人是活的”,能把學到的東西靈活運用,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這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接下來比文,單純的背誦就沒意思了,無雙和郭襄輪番考查,大人說上句,兩個孩子接下句,誰接的多誰就贏了。

結果,這樣的比試也持續了很久,最終,信兒憑著自己比風兒年長兩歲,多學了兩年,贏了風兒。可是,風兒也很厲害,五歲的孩子,文武雙全,而且不曾偏廢,這更難能可貴。

郭襄親眼看見兩個孩子如今的成就,不禁對無雙的悉心教導和嚴格要求肅然起敬,滿面慚愧地向無雙施禮,道:“初到之時,我還有一些輕視姐姐,認為一介女流,能教出什麼樣的徒弟,結果是我有眼無珠。”

無雙道:“孩子還小,需要長期教導,我自己也眼界有限,才疏學淺,再過幾年,就教不了他們了。更何況古人雲“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他們兩個小時候這麼聰明伶俐不算什麼,得長大後頂天立地,才能真正算是學有所成。”

郭襄點頭稱是,對無雙的敬佩更增加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