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九十六章勸將來兼慰既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九十六章勸將來兼慰既往

楊逍道:“江湖也是險惡的!這誰也無法改變。”

楊清風笑道:“江湖上有鋤強扶弱、俠肝義膽的大俠,可是朝堂上卻沒有這樣的人啊。”

獨孤信知道這樣再說下去也於事無補,就想早早地結束這樣的討論,他有意無意地提了一句:“在江湖上,你若不能揚名立萬,大可以歸隱山林。沒人會指責你。若你在朝堂上在其位不謀其政,尸位素餐,不僅皇帝會找你麻煩,同僚們也會看你不順眼。若你在江湖上不想獨來獨往,完全可以投靠一個門派,或者創立一個門派。在朝堂上就不行,那叫結黨營私。”

謝馳嘆道:“還是江湖好啊!雖然有江湖規矩,至少人能活得痛快點!”

獨孤信笑道:“至少江湖上,有什麼本事你可以盡情地展示出來,不用藏拙,因為這地方就是用本事說話,拿實力爭長短。在朝堂上你只要敢表現出來自己的能力,同僚們嫉妒你,皇帝忌憚你,你根本不可能有好日子過的。”

謝馳道:“就算同僚們待見,皇帝重用,難道你的日子就過的好嗎?也不見得!每天必須得朝會,堆積如山的公文,再加上沒完美了的應酬,時時發生的官司,無論哪一樁哪一件,都必須你親力親為,而且還必須處置得恰到好處,一旦有什麼問題,麻煩就會接踵而至,這也不是一般人能應付得了的,哪裡有江湖這般自由自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楊清風道:“閱讀史書,常會撞見一個個辭官的故事。心裡不禁感慨,盛世之浮躁,若亂世之通透,大家都明白,就是不知道如何解脫。史上以官身全退頤養天年的,每朝屈指可數,不見得人人都有專傳,不見得有多少美談傳世。但是,以各種理由推卻官職或功成身退辭官不就的卻有很多記載,甚至被傳為美談。官吏辭官退休有很多別稱:致仕、乞身、解印、解佩等等,不一而足。辭官大致有這樣幾種情況,一者本來無官,或大有才學,或善德孝行享譽一時,但不論是皇帝召見也好,還是一方諸侯委以大任,卻只是埋頭讀書,躬耕在家;二者有大功於當世,也許是皇帝忽略了提拔,總之我只是幫你辦成了事,成就了自己的理想,正好功成身退,也免得有後顧之憂;三者是世事洞穿,官做得不暢快,深以為官場之事怎麼就跟我讀書為學的聖人理想反差之大?如此得不到理解?也罷,不如辭官,採菊東籬下去也;第四種不過是一種姿態而已,但是這個人好賴也是飽學之士,志趣高難免眼光高,一般人看不起,一般事不做。如此三推四託,躲貓貓的同時心裡洶湧澎湃。換句話說,為學之人哪有不想成就理想的?如此三番五次之後還是‘勉為其難’了。其實此時連皇帝也很難拿捏這種事。如此等等,歷史記載裡,每一種情況都有那麼幾個出名的代表人物。”

楊逍道:“官場還真是不要亂入,有些人對官場、對自己的認識非常清晰,一旦答應入仕,就必須聽命於人,聽命於人就會受制於人。有些人為了不受制於人就選擇推官不就,史上推官不就做得最徹底的,要數漢末至三國年間的鉅鹿人張臶,他年少時曾在太學就學,學完就回家了,一生養志不仕。他名言就是:‘上不事天子,下不友諸侯。’一生之中,袁紹、曹操都曾徵召過他,他為躲避徵召,先後遷隱幷州、上黨、常山、廣平,但是總是被當地郡守舉薦,那時的徵召舉薦叫‘辟舉’。但是,他不管你是什麼人,袁紹和曹操這樣的梟雄也好,高幹、盧毓這些當時名士也好,所有的辟舉,都被張老頭所拒絕。張臶雖然終生多次辭官,始終未出仕,但是他是生前備受尊敬,死後備極哀榮的。生前無論隱居在哪裡,都始終受到地方官的優待,地方官到任時都要先拜見他,逢年過節探望,有什麼新政策都要主動先給他老人家過目,請他指點一二。死後廣平太守王肅還專門曉諭當時的縣官,要求要專門派人上門慰問,對他的家人好生照顧,把他的門戶特殊對待,稱是‘以慰既往,以勸將來。’”

謝馳笑道:“還有一人,他因看破紅塵辭官歸隱,又在歷史上享美譽。他就是自稱‘五柳先生’的陶淵明,陶淵明也算是公子哥兒出身,他的曾祖父陶侃曾經做過大司馬,父親和叔父都曾做過太守,但陶公子的仕途並不通暢,做過祭酒、參軍,都是幕僚一類的官,每每不如意,所以就每每嘆息‘不如歸去’。最後好不容易又出來當了個彭澤縣令,以為可以自己做主,為老百姓做點事情,最終還是不願意侍候權貴,所以後來便以‘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掛冠而去。一十三載宦海浮游,先後五次辭官,竟無一日有悠然之樂。成就他一世美名的都是他的歸隱之作,後世讀書人如果有誰不知道《歸去來兮辭》的,那是要被人輕看的。陶淵明先生就是把彭澤縣令做得再好,甚至官做到他的先祖陶侃那麼大,恐怕他自己後半輩子不可能過得那樣快樂,而且我們所熟悉的那些無比美妙的詩句也將無從說起。陶淵明所處的那個時代,是一個名士輩出的時代,也是這些名士時隱時出的時代,其中不乏沽名釣譽之人,但也確實有不少隱士最終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獨孤信笑了笑道:“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大道如果不能推行於天下,不如乘坐著竹筏子到東海去遊蕩)。儒家有一種‘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宗旨,這其中的離職愁緒,都是士大夫的人格模式。但說到底,這些詩歌中都強調辭官是因為病痛等原因,大概還只是表面的藉口。真正的問題在於社會和朝廷有病,所以他們就不幹了。他們之所以會辭官回鄉,還是因為他們不肯在那險惡的官場裡隨波逐流。”

石猛附和道:“當時的世道使那些有才之人看不到希望,他們混跡官場,無非就是為了封妻廕子,領取那幾鬥米的俸祿,可是內心的那種不情願,是無法排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