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零三章韜光養晦蓄力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零三章韜光養晦蓄力量

既然旗幟已經開始做了,那人員怎麼調配,各項事務怎麼安排,眾人就要加緊考慮了。

楊清風的意思是不要著急大張旗鼓,等到樹起義旗之後,先把自己的陣腳穩住,再圖發展,不要過於高調,除了心腹之人,那些不可靠的、不熟悉的人,儘量不讓他們知道這些事情,以免打草驚蛇,引起朝廷警惕,很有可能將義軍扼殺在萌芽狀態。

可謝馳的意見卻與楊清風恰恰相反,在他看來,要起兵,自然要大張旗鼓,更要讓天下人知道,要讓天下人知道,漢人只能被打敗,並不能被征服。

獨孤信與謝馳的想法差不多,他也希望自己能延續自己一慣的好運氣,能夠順順利利地起兵,順順利利地發展壯大。

獨孤信也希望自己帶領下的義軍能夠轟轟烈烈地大幹一場,因為楚亡之後,南公那一句驚世駭俗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讓世人銘記千年。他也希望自己帶領下的義軍能成風起雲湧之勢。

當獨孤信滿心歡喜地籌劃著為漢人們奪回江山的千秋大業的時候,楊清風卻一直在給他潑涼水,楊清風的意思很明確,在“弘道軍”沒有發展壯大起來,人數沒有超過十萬時,不要輕易讓外人知道底細,要韜光養晦。

獨孤信以前沒當丐幫幫主的時候,他的心裡可能並不會考慮太多的事情,可是如今到了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的時候,弟弟仍然在勸自己“韜光養晦”,他肯定心有不甘,也覺得弟弟太不理解自己。

雖然心中十分不快,獨孤信仍然笑著對楊清風道:“好我的親弟弟呢,你淨讓我做一些十拿九穩的事情,我知道你是為了我好。可是在這個時候‘韜光養晦’、‘裝孫子’,有什麼用呢?”

楊清風卻板著臉道:“我想大哥肯定知道《舊唐書·宣宗記》中有這樣確切的記載:‘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遊處,未嘗有言。’正是因為唐宣宗李忱隱藏鋒芒,不使外露。修繕自己的不足之處,提升內在的修養。在小弟看來,‘韜光養晦’有許多好處:其一,‘韜光養晦’是一種低調做人的行為模式。低調做人以利於冷靜觀察,縝密思考,進而統攬全局,謀劃未來,是一種戰略行為模式。其二,‘韜光養晦’思想既適用於困境或逆境之中,也適用於成功或勝利之時。其三,‘韜光養晦’思想的深刻內涵在於埋頭苦幹,積蓄力量,著眼長遠。從這個意義上說,‘韜光養晦’是‘有所作為’的重要前提。暫時的韜光養晦是一種對自己的完善與反省,是為以後大展拳腳做準備的。平心而論,普天之下誰不願意昂首闊步,所有韜光養晦的人,都是沒有辦法才能那麼幹的,如果不能隨心所欲,那就熬著唄。”

楊清風的說法也不無道理,韜光養晦的意思是將自身的才能隱藏起來,使之不流露出來,在不顯眼的地方修養自己的不足之處,提升自己的內涵。其中“韜”的含義是按捺、柔化、隱藏,“光”的含義是鋒芒、銳氣,引申為卓越的才華、突出的能力,“養”的含義是培養、修養,“晦”的含義是隱藏。韜光養晦的人往往行為低調,懂得積蓄力量,目光長遠。

可是獨孤信偏偏不願意按部就班,他希望迅速把天下間的漢人們調動起來、集結起來,蒙古人征服中原畢竟時間不長,許多漢人對蒙古人那刻骨的仇恨還是沒有忘卻的,此時若像山洪爆發一般地發動起義,很容易讓漢人們群情激奮、點燃熱情。

楊清風卻不覺得獨孤信的辦法合理,因為他在明教也曾身居高位,他也曾經在幾年的時間裡跟隨老教主學武功、學做人。他知道力量的積蓄非常重要,任何時候都要明白“打鐵仍需自身硬”的道理,且亙古不變。

謝馳知道韜光養晦的好處,因為這是實現由弱轉強的重要途徑。然而在慘烈的環境中,想要做到韜光養晦並不容易,因為可能有無數雙眼睛正盯著你。那麼怎麼才能夠讓自己在別人不知不覺之中,變得強大起來呢?這是一個難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謝馳不無擔憂地問道:“清風兄弟,你所說的韜光養晦,我們不是沒有考慮過,可是這時間也太過於漫長,如果等到我們的力量積蓄得差不多了,天下的漢人們把蒙古人加諸於他們身上的苦難都給忘得差不多了,可能蒙古人的那個所謂的什麼大汗、什麼皇帝,早已經獲得普天之下的漢人們認可了,我們又該如何去做呢?”

楊清風笑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個問題謝大哥根本不用擔心。我們的韜光養晦絕非一味地裝孫子、不作為,而是有所為的,至少有三條原則需要遵循:一是強之有序,萬事開頭難。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其關鍵就在於找好‘突破口’,只要能夠從千頭萬緒之中找到‘頭緒’,再困難的事情也不再遙不可及。諸葛亮在謀劃聯吳抗曹時,就是抓住了魯肅出使荊州的機會,與之建立密切的關係,才成功促成孫劉聯盟的形成。此外,我們還需要做到兩點,即將自強的過程劃分階段,將階段目標與時間點相對應,以至於不會在奮鬥途中迷失。二是強之有度,韜光養晦是一個持久戰,要儘量長時間的煎熬和磋磨,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即使意志再堅強的人,也有疲倦和氣餒的時候。古人講:‘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就是說的這個道理。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需要做到四個字——‘強之有度’,即不要爭一時之長短,而注意適可而止。重視‘進取——鞏固——消化——增強’等每一環節的意義,不要囫圇吞棗,不要得隴望蜀,而應當‘積小勝為大勝’,讓時間成為自己的朋友。三是強之有術,為什麼要韜光養晦?那就是顧忌外部勢力的干預。因此,韜光養晦絕不是自己一個人埋頭苦幹這麼簡單,因為別人不一定能容忍你這樣‘坐大’。那麼遇到這個問題該怎麼辦呢?以鬼谷子為代表的謀略家認為需要‘強之有術’,透過使用各種‘策略’或者‘權術’來掩護自己的發展。其中最為通用的‘策略’就是‘縱橫捭闔’,透過借力打力,建立統一戰線,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對手搞得少少的。大謀略家范蠡就曾經透過搞定吳王身邊的紅人伯嚭,而為勾踐的‘臥薪嚐膽’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