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二十四章騎兵不比步兵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二十四章騎兵不比步兵強

張弘範先後帶領蒙古大兵南征襄陽,進軍江南,追擊滅宋。對於南宋小朝廷,張弘範是沒有任何同情心的,他先後將小朝廷從杭州趕到福州,後又趕到了廣東,之後又趕到了崖山。

崖山一戰,讓張弘範名揚天下,因為南宋丞相陸秀夫揹著八歲的小皇帝跳海自殺,隨後南宋十萬軍民集體跳海。此戰之後,南宋朝廷正式滅亡!張弘範憑藉消滅南宋小朝廷,獲得了蒙古帝國的嘉獎。不過,這一仗也成為他人生中的最後一仗。

崖山海戰的第二年,張弘範因病逝世了,享年只有四十三歲。張弘範有一個兒子,名叫張珪。作為功臣的後裔,張珪仕途十分順利,飛黃騰達不在話下,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鐵穆耳,元武宗海山,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這些皇帝在位時,他都在大元朝廷擔任著重要官職,最高官至中書平章政事,封蔡國公。

不過,到了張弘範孫子一代,就不一樣了。張珪有五個兒子,依次為張景武、張景魯、張景哲、張景元、張景丞,均得到祖蔭,其中長子張景武為定遠大將軍、保定等路上萬戶,佩虎符,在河北保定一帶算是個人物,其餘四子皆有官職。此外,張珪遺孀健在,另有一女。如果不出意外,這一大家人憑著祖上三代的功績,應該可以衣食無憂地平安生活。

獨孤信他們的義軍雖然並沒有打到大都去,但是蒙古人一貫能征善戰,他們肯定不想看到任何一支軍隊與他們作對,在他們眼裡,任何人敢反抗大元朝廷,那就是自找死路。

蒙古人的皇帝雖然有很多是混蛋,但是每當遇到反叛的問題時,他們都會不約而同地選擇鎮壓,因為任何的策略都不如打仗來得徹底和直接。

只有從肉體上徹底地消滅、毀滅那些膽敢起兵反叛的人,才能震懾天下間所有的人,讓他們自覺地放棄反抗,放棄與蒙古人作對,乖乖地做順民。

蒙古人是靠東征西討立足於世的,他們對於戰爭的理解是非常純粹的,所以在他們看來,雖然每次戰爭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大部分戰鬥是非常相似的。只有戰鬥才是真正的軍事活動,其餘的所有活動都是為戰爭服務的。戰鬥即鬥爭,目的是透過鬥爭來消滅或者制服敵人,而敵人是具體的戰鬥中與他們敵對的敵人。

所有的戰略行動都可以歸結到戰鬥這一概念上,因為所謂的戰略行動就是運用軍隊,而運用軍隊必須以戰鬥這一概念為基礎。所以,在戰略所涉及的範圍內,一切軍事活動都可以歸結到戰鬥上。無論是大的還是小的戰鬥,都有它的特殊目的,而且是從屬於整體的。由此可見,消滅敵人和制服敵人只不過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手段。誰對它的理解更加透徹,更加純粹,誰就更容易獲得成功和勝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使敵方軍隊的損失遠遠超過本方。這種損失不僅僅包括物質和兵力方面,也包括精神與士氣方面。在作戰過程中,勝者與敗者在物質損失方面幾乎沒有差別,有時候勝利者的損失甚至還會大於失敗者。失敗者最慘重的損失是在開始撤退以後才出現的,而勝利者就不可能有這種損失。

其實,在雙方的戰鬥過程中除了有物質方面的損失,還包括精神方面的損失,如精神受到刺激、挫傷,甚至全線崩潰。

所以戰鬥是否能夠繼續下去,要考慮的不僅有兵力、馬匹的損壞情況,更重要的是要考慮秩序、勇氣、信心,以及內部聯系和部署等方面的受損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精神力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尤其是在雙方物質損失基本相等的情況下,就更是這些精神力量在起決定性作用。

所以,任何戰鬥都是一種較量,它們是以雙方的物質與精神力量透過流血的方式和破壞的方式在進行。哪一方剩下的力量最多,他就是勝利者。所以這一點,蒙古人看得透徹,獨孤信心裡也明白,真正到了戰場上,才能見個高下,張景武這次帶兵過來,就是給了獨孤信一次檢驗“武穆軍”戰鬥力的絕佳機會。

因為張景武不是蒙古人,那些悍勇異常的蒙古人與他根本不是一條心,再加上所有的人都知道他的爺爺是親手滅了南宋的張弘範,與天下漢人們有些不共戴天的仇恨,知道了鐵木迭兒派來領兵的是張景武,獨孤信立馬來了精神,他趁機鼓舞了一下“武穆軍”的士氣,戰士們個個都精神百倍,他們嚷嚷著非要替趙家皇帝報仇。

張景武心想,自己也不能總是躺在祖父和父親的功勞簿上,這樣坐吃山空,肯定不會長久。自己必須立下功勞,才能不被人輕看,才能為家族帶來新的榮耀。

帶著種種期許,張景武耀武揚威地帶著部下向洛陽城進發。獨孤信看到敵人來勢洶洶,果斷地選擇後撤,避敵鋒芒。

十年前吃過蒙古騎兵的大虧,獨孤信現在仍然心有餘悸,他們騎兵厲害,當然不能跟他們硬碰硬。誰都知道騎兵比步兵的戰鬥力要強很多,但是大量步兵的存在是可以牽制騎兵的,步兵可以運用弓弩進行遠距離攻擊,但無非就是消耗騎兵人力,並不能徹底擊敗騎兵,而騎兵尤以機動性為主,騎兵的靈活性更高,野外對戰優勢更明顯。

但是,隨著騎兵與步兵對戰的次數增加,步兵也逐漸掌握了對戰技巧,首先就是“挖坑”。在和遼軍對戰時,監軍李繼隆命大軍假意投降,等遼軍放鬆警惕衝進圈套後,宋軍再從四周將其圍攻,面對重重包圍騎兵的機動性再好,也無法徹底突圍。

此外,騎兵在水路的機動性也會減弱,劉裕就曾透過這種方式擊敗北魏的騎兵陣營。這一戰術叫做“卻月陣“,可能很多人以為這種戰術靠的是強勁密集的弩炮攻擊,其實不然,最關鍵的還是要靠水的配合。對戰前,劉裕認真分析了雙方軍隊的利弊,組建了一支強勁的水中步兵,作戰方式比較單一的騎兵面對水路就失去了優勢。

獨孤信採取的措施是把張景武的部隊往老君山裡引,老君山山高林密,且山高坡陡,騎兵根本無法展開,也無法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