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一章弦外之音止彷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六十一章弦外之音止彷徨

雖然石猛和謝馳二人意識到劉克仁的仁慈,意識到劉克仁對他們照顧得很好,但是他們根本不可能想得到,劉克仁早就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把信寄了出去。

獨孤信接到劉克仁的信,心中也有猶豫。是不是劉克仁想以石猛和謝馳二人做為誘餌,引他去洛陽城,欲除之而後快。

有了這樣的想法,獨孤信必然是坐臥不寧、寢食難安,因為他明白,自己所率領的“武穆軍”就是靠著這一幫出生入死的兄弟們一起撐起來的,雖然近年“武穆軍”式微,但是他們當初也曾輝煌過、風光過。

獨孤信不讀那封信還好,一讀之後整個人都不好了,一天到晚都在猶豫,都在權衡,到底要不要去洛陽城。如果不去,石猛和謝馳這兩個曾經攜手並肩、出生入死的兄弟會不會對自己感到失望。如果貿然去了,後果會如何,是福是禍還不知道,這些誰也說不準。

一天下午,獨孤信閒來無事,便來到馬廄邊遛達,馬伕見他在馬廄邊上愁眉緊鎖,來回踱著步子,便過來跟他搭話,馬伕笑著問獨孤通道:“東家,您是有什麼為難的事情嗎?”

獨孤信反正煩著也是煩著,倒不如跟馬伕說幾句話解解悶,便苦笑著答道:“進退兩難啊!”

馬伕問道:“究竟是什麼事情,讓您進退兩難呢?”

獨孤信答道:“一個曾經的對頭,邀請我去他的地盤上看望我的朋友,我不知道去了會如何。只知道如果不去,可能這一輩子都不可能再見到那兩個朋友了。”

馬伕笑道:“請讓我為東家彈奏一曲。”

獨孤信點了點頭。

馬伕回到自己的房裡,搬出來一把古琴,架在桌子上便彈了起來,獨孤信對音律還是有一些瞭解的。一下子就聽出來馬伕所彈的正是《高山流水》。《高山流水》為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彩雲追月得知己。

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經考證,伯牙原本就姓伯,《列子》與《荀子》、《史書》、《琴操》等書中均為“伯牙”。東漢高誘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現代的《辭源》也注曰:“伯姓牙名”。

伯在上古時代是一個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時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公時擅長相馬的伯樂等。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

《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鳥悲鳴之音,於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歷代文獻關於伯牙的記載頗多,最早見於戰國鄭國人列禦寇所著《列子·湯問》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伯牙於是大喜過望,遂與子期結為莫逆之交。兩人便留下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名。

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荀子《勸學篇》中亦稱“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科”,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列子》和《呂氏春秋》中,記載有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一直為後世所傳誦。《琴操》、《樂府解題》記載有伯牙學琴的故事: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

成連說自已只能教彈琴技藝,而其師萬子春善移情,便帶伯牙去東海找萬子春請教移情之法。可伯牙到了東海,並未見到方子春,只看見洶湧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於是創作了《水仙操》。

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時期楚國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衝擔、拿板斧的樵夫。

鍾子期去世之後,伯牙再也不撫琴了。因而這個佳話得以流傳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與鍾子期之間那種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當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斷絃絕音。

岳飛在《小重山》一詞中“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正是伯牙當時心境的準確反映。伯牙的絕琴明志,一者做為對亡友的紀念,再者為自己的絕學在當世再也無人能洞悉領會而表現出深深的苦悶和無奈。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爾不群之人,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難以領會其樂曲的精妙。所以伯牙才會感到孤獨,才會發出知音難覓的感慨。

馬伕之所以彈奏這首曲子,就是想讓獨孤信明白,人生在世,什麼東西最為珍貴。

獨孤信很快就聽出了馬伕的弦外之音,他向馬伕恭恭敬敬地拜了兩拜,然後鄭重其事地說道:“先生用心良苦,小弟我明白了。”

馬伕冷冷地問了一句:“明白什麼了?”

獨孤信答道:“緣聚緣散,緣去緣來,總有那麼多美好,不期而遇。高山流水遇,知音,共譜一曲相思引,靈犀之間,相伴朝夕,誰知弦外之音?誰知世間純情?誰知心中憂傷和苦楚?誰又懂我傷痛的心,無法安放?紅塵中的牽盼,生命中的知己,不管外界如何動盪,不管歲月如何變換,彼岸的輪迴,只為在最深的紅塵中默默守候,將那一婁婁思念,化作秋葉,隨著風兒飄向遙遠的方向。每一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渴望有一位知己。知己,是在人海茫茫中,遇見了另一個自己,用心悉心傾聽,用懂默默的會意靈魂去琴瑟和共鳴。當你傷心落淚時,當你孤獨無助時,當你躊躇無措時,首先,想起你的那個人,就是你的知己,不論同道還是異性,也沒有年齡的界限,不一定經常見面,但自己者一定會駐守在你的心田,用春風般的話語拂去你的陰霾。真正的知己,常駐彼此的心中,瞭解對方精神的世界,知道對方的心思。”

馬伕嘆道:“看來我沒有白忙活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