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習武之人莫張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習武之人莫張狂

陽頂天說的那些話,正是謝少遊想讓他說的,謝少遊覺得陽頂天的理解雖然非常有見地,還是感覺缺點什麼。

於是謝少遊又補充道:“天下任何武功,都有自己自己的不足,防守得再好,也有破解方法,只要意識、攻、守、應機變化等速度遠遠高於對方,勢必遊刃有餘!往低處說,就是快速的進攻,讓對方疲於招架,無還手之力,逼其露出破綻,進而勝之,往高處說,就是對方未來得及反應,就被擊中,所謂拳打人不知,乃一擊必殺之意。”

韋三絕也有所感悟,接著說道:“這個快與慢並不是動作的快與慢,而是發現敵人破綻的快與慢,只要能在最短的時間裡發現敵人的破綻,縱使慢出幾招也不打緊;如果發現不了敵人的破綻,就算你出手再快,也只是白費力氣,倒是把自己的破綻暴露給敵人,反而受制於人。”

陽頂天道:“這練武之道跟讀書之道,歷史上因勤學苦讀而成名成家者多如繁星,但將讀書作系統研究並形成著述的,卻鳳毛麟角,朱子是其中的佼佼者。朱子教人讀書法,其實人人盡能,真實平易,而其陳義之深美,卻可使人終身研玩不盡。”

韋三絕道:“兄弟能舉一隅而以三隅反,若潛心讀書鑽研學問,也能成為一代宗師。所謂讀書者,只要理會這個道理,治家有治家道理,居官有居官道理,雖然頭面不同,然只是一理。如水遇圓處圓,遇方處方,小處小,大處大,然只是一水爾。後人總結其為“朱子讀書六法”,即: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此讀書六法簡易適用,故成為了許多讀書人屢試不爽的讀書妙法,流傳甚廣。”

陽頂天道:“我雖然不像韋四哥那樣善於讀書,也不像謝大哥那樣精通於練武,可是跟你們兩個人在一起聊了這麼多,抵得上我前面十幾年所學的文武之道。正如《九陰真經》裡所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像分,陰陽之侯烈,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章。’文武之道,可能是皆存此理。”

韋三絕道:“兄弟言重了,你雖然讀書不多,但是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都不少於任何人,遠在南北朝時期,北魏有一員大將名叫楊大眼,他征戰疆場,為朝廷立下赫赫戰功。他知道自己識字不多,但也是個好學之人,而他的讀書法也是奇特,竟是用耳朵讀書,那就是找人讀書給他聽。《北史》載:‘大眼雖不學,恆遣人讀書面坐聽之,悉皆記識。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識字。’”

陽頂天道:“怪不得我與你和謝大哥聊天,越聊越投機,而且現在看問題的眼光與以前看問題的眼光都不太一樣了。至少明白了任何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特殊之處,無論練武還是讀書,雖然道理是想通的,可是真正文武雙全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謝少遊看他們聊得起勁,冷不丁地問了一句:“一個人在練武術的時候最難的是什麼?”

陽頂天不假思索就答道:“那顯而易見啊!就是對自己自信,對自己選擇武術的自信和堅持。武術越練習,越自信。當你從武術中獲得了自信,你就對武術有著更大的投入!武術技擊最大的秘籍就是自信和勇氣,當你相信自己能夠擊敗對手的時候,你就可以成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韋三絕道:“千萬不能盲目自信,過於自信的人更容易被打敗。

太過自信會變成一種驕傲,而驕傲自滿是必定要失敗的,太過自信就會變成自負,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獨斷專行,在錯誤的極端下走向失敗。太自信就是自大,盲目的自我,認為什麼事情都是自己能夠解決的,可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沒有一個人能夠勝任所有事情,所以最終會導致失敗。”

陽頂天道:“是啊,馬謖大意失街亭、關雲長大意失荊州、趙括紙上談兵這都是血淋淋的教訓,他們都是過於自信的人,對自己的能力和敵人的能力認識不清楚,才導致把優勢變為劣勢。”

三人談著談著,不知不覺天色已晚,這是來光明頂的第一個晚上,陽頂天初來乍到,新鮮勁還沒過去,這註定是一個不眠之夜。

韋三絕知道陽頂天今夜肯定難以入眠,就給他講了一些明教的由來和歷史沿革,讓他充分地瞭解明教,再商量加入還是不加入,如果要加入的話,以什麼身份加入,之後擔任什麼職務。

明教以前正式名稱為摩尼教,又被人稱作是牟尼教,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後漢時波斯人摩尼所創立,受基督教與伊朗祆教馬茲達教義所影響,主要教義為“二宗三際論“,崇尚光明。

唐初傳入突厥故地,復由突厥傳入漠北之回紇,而盛行於該地。唐代宗大歷三年,應回紇之請,於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唐武宗會昌五年滅佛時,摩尼教亦遭到嚴重打擊,轉而成為秘密宗教,並吸收道教及民間信仰,從而改稱明教。

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來臨,故敢於造反,屢有反政府之舉。自宋徽宗年間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發生明教造反之事,最著名的有方臘起義、王唸經起義。

明教經典《下部贊》“嘆明界文”說:

光明普遍皆清淨,

常樂寂滅無動詛。

彼受歡樂無煩惱,

若言有苦無是處。

常受快樂光明中,

若言有病無是處。

如有得住彼國者,

究竟普會無憂愁。

處所莊嚴皆清淨,

諸惡不淨彼元無;

快樂充遍常寬泰,

言有相陵無是處。

宋代時,摩尼教被意譯為“明教”,教義被簡明地歸納為“清淨、光明、大力、智慧”八個字。教眾中有農民、秀才、吏員、兵卒、綠林好漢、江洋大盜、武林俊彥等。

教徒白衣烏帽,秘密結社,共同尊奉明使為教內尊神。當時因為處於秘密結社狀態,為了避人耳目,免遭官府的查禁,於是教名也有了多種別稱——除浙江稱摩尼教、福建稱明教外,據陸游《渭南文集》卷五《條對狀》,淮南稱“二檜子”,江東稱“四果”,江西稱“金剛禪”,福建又稱“揭諦齋”等。

宋元之交進一步和中土文化結合起來,成為下層人民和江湖人士對抗朝廷的鬥爭形式,由於明教長期受到朝廷壓制,以致於行事作風極為詭秘,有時也為江湖上其他門派所誤解,比起一般的江湖人士,明教徒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因此反抗朝廷也更堅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