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獨孤之後復孤獨最新章節列表 > 千古奇才諸葛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千古奇才諸葛亮

獨孤信帶著楊逍一個個地尋找著那鼎鼎大名的“隆中十景”: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沒有一個地方,小楊逍不感興趣的,他纏著獨孤信非要把關於這些景緻的典故一一講給他聽。

諸葛亮《誡子書》中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影響了這次又一代的讀書人,成為有志之士的座右銘。

寧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要是培養靜氣,而靜氣之培養,也要仰仗寧靜的環境。古隆中群山環抱,秀美幽靜,羅貫中曾雲:“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

諸葛亮這位遠道而來的十七歲琅琊少年,好不容易才找到這寧靜之處棲身,“躬耕”、“苦讀”,在此韜光養晦,在此深思熟慮,在此日積月累安邦興國的智慧,磨礪了十年,為其日後的叱吒風雲奠定堅實的基礎。

諸葛亮唱《梁父吟》、自比管仲、樂毅,是因他已完成了知識的積累,是知識讓他雄心勃勃,是洞察世事讓他信心百倍。

諸葛亮有六位恩師。水鏡先生司馬徽與鳳雛龐統的叔父龐德公,與諸葛亮亦師亦友,好好先生司馬水鏡逢人便說: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得兩人之一便可得天下;黃承彥又是他的岳父。這三人教了諸葛亮文化與謀略。相比這三人,諸葛亮學兵法與道術師傅要嚴厲的多。

諸葛亮去拜訪居住在靈山上的酆玖,剛開始幾年,酆玖什麼都不教給他,諸葛亮也聰明,知道自己應該做點什麼,讓酆玖覺得他行,

所以他在酆玖家裡賣力氣地幹活,最終靠誠意打動了酆玖。

酆玖拿出珍藏的秘籍《三才秘笈》、《兵法陳圖》、《孤虛相旺》等書,讓諸葛亮用心揣摩研究。

過了一段時間,酆玖感覺諸葛亮學到了精髓,於是對他說:“武當山上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峰最高者曰天柱、紫霄。二峰間有異人,曰北極教主。有琅書、金簡、玉冊、靈符,皆六甲秘文,五行道法。你若僅習兵陣,不喻神通,終為左道所困”。

於是,酆玖引薦諸葛亮至武當山拜見,諸葛亮仍然是用誠心去做事,靠著砍柴挑水表誠心,又對北極教主畢恭畢敬,北極教主方才授他以道術,遣他下山行世。

諸葛亮還有一位老師——與他相伴一生的妻子黃月英。有這樣一個故事流傳甚廣:黃月英是機器人的鼻祖,她發明創造的木狗、木虎、木人,諸葛亮對此驚詫不已,細細揣摩熟記於心。諸葛亮六出祁山時,用木牛流馬運送糧草,幫助蜀國解決了兵員不足的問題,打破了敵人對給養線的封鎖。就是得益於妻子黃月英的發明創造。

諸葛亮出山之後,隆中對策、初出茅廬、赤壁鬥智、定鼎荊益、先主託孤、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等故事廣為人知,傳為佳話。

他最終成為了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而這一切,歸功於他在南陽躬耕的這十年。這十年的躬耕生活,使他認識到,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會觀察,會思考。這才使後來的他身為丞相,卻不肯放棄任何一件小事,往往事必躬親,他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

身為一國丞相,絕不可以感情用事,甚至是意氣用事,要虛懷若谷,聽得進去逆耳忠言,更要平衡各方面的關係。蜀漢立國之初,法令長期廢弛,官民混亂,君臣無道,“綱紀”早已經紊亂了。諸葛亮認為:“三綱不正,六紀不理,則大亂生矣”。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六紀是指諸父有善,諸舅有義,族人有敘,昆弟有親,師長有尊,朋友有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只有嚴肅法令,厲行法治才能改變德政不舉、威刑不肅的局面。只有威之以法,才能改變蜀土人士專權自態,君臣之道漸以陵替的態勢。與儒家“崇禮”治世的觀點不同,諸葛亮認為國家的治亂興衰的根源在乎“法”。

因此,諸葛亮一再告誡、反復強調法在治理國家過程中的重要性。“夫一人之身,百萬之眾,束肩斂息,重足俯聽,莫敢仰視者,法制使然也。”

不僅如此,諸葛亮還進一步從反面強調了不以法治國的嚴重後果,“若乃上無刑罰,下無禮義,雖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萊紛之類也。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賞罰,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孫武、攘直之類也。故令不可輕,勢不可通。”

諸葛亮在隆中苦學十年,學有所成後既沒有北投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了當時寄人籬下“名微將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因,但也並非出於偶然。

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就是為了證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領、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

自從遇見劉備,與劉關張一起白手起家,最終如願以償,輔佐劉備成就了雄圖霸業,繼承了漢朝大統。無論先主、後主都非常信任他。

先主和後主都讓諸葛亮當了丞相,而且全權處理國事。諸葛亮並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當時並立的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

他明法、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生前就深受蜀漢人民愛戴,死後更是長期受到後人的敬仰,他忠公體國的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份遺產。

縱觀三國最善用兵者,無過於曹操和司馬懿。而這兩個人都敗在了諸葛亮手下。曹操征戰一生,在陸戰上,無往而不勝。唯一的全敗,是漢中之戰,敗給了諸葛亮。

司馬懿也是陸戰高手,幾次大的國內叛亂,都是他率兵剿滅。只有遇到諸葛亮,他才屢屢吃虧,後來竟不敢再與諸葛亮交手。諸葛亮用兵,可謂三國第一人。

後人對其可是推崇備至,詩聖杜甫不僅有詩作《蜀相》贊諸葛孔明,更是在《詠懷古蹟(其五)》中寫道:“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宋朝大詩人陸放翁也不甘居於人後,也寫了一首《書憤》詩讚諸葛亮:“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獨孤信和楊逍二人在諸葛草廬周圍,將“隆中十景”看了個遍,更是將諸葛丞相的前世今生都討論了一番,小楊逍雖然年紀還小,但是對諸葛亮的豐功偉績和高風亮節非常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