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縱橫道仙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八章 道悟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八章 道悟

就在易南著急關頭,這時,他的丹田中,修煉中的第二化身猛然睜開了眼。從盤腿打坐狀態站了起來。顯然,與易南心靈相通的靈魂化身感悟到了主人的心緒。

易南心中一動,便神念傳音給自己的靈魂化身,讓靈魂化身去感悟道意。

靈魂化身得到易南的命令,非常聽話的,再次盤膝而坐,開始感悟連易南都能悟透的道意。

其實,只所以這樣做,易南也是忽然想到的,這也算易南在問道過程中的靈感再發吧。易南心想,既然嬰兒有世界上最純潔的心靈,而自己體內,那漸漸實質化的靈魂分身,在自己的丹田產生,不正如嬰兒沒有脫出母體,在母親的子宮中孕育麼?

靈魂分身雖然道功進展極為迅速,但是,靈魂卻幾位純潔,沒有一絲的雜念,這種心緒,比道境高的人還要純潔。畢竟靈魂分身是新生之物,不正合了嬰兒之相麼?

由靈魂分身去感悟天道,只要自己把神念滲透進入,讓他知曉,而由嬰兒狀的靈魂分身去感悟,只是藉助於他的嬰兒的初心。

而本來分身就是與易南相合的,靈魂境界和悟性可以說也是很高的,只不過,他在還沒有成長起來之前,就算是感悟到了,卻無法理解,只能讓易南的第一靈魂去理解。

不過,易南也有主意,只要靈魂分身頓悟,他的靈臺便會出現一道神念靈感之光,被易南所獲,從而成為自己的第一感悟。

易南用神念把看到了道文傳遞到了靈魂分身腦內,靈魂分身在盤腿而坐的狀態中,默默的感悟。無我無他,無天無地,一種極致的存粹的安然在靈魂分身體內產生。

易南沒有看錯,靈魂分身果然不錯。

不過,易南給小小的靈魂分身定的感悟時間是不超過三十息的,易南很明白,畢竟,若是萬一連靈魂分身也感悟不出的話,易南也只能打算放棄了。

畢竟為了難以完成之事,強行去做,換來永遠被禁錮在此,將悔恨無窮。

易南這時候反而靜下心來,成敗在此一舉。

越是危急,易南越是鎮定,這就是易南的心緒和性格強於他人之處。

就在易南默數到了第二十九息時,易南的識海,傳來一道神念光束。

易南忍著心中的激動,他的靈臺瞬間便採到了這道光束所傳遞的訊息,這時,靈魂分身也睜開了雙眼,眼中有所期待,他也知道這是給自己的真體,第一靈魂傳遞所需要悟息。

易南神念催動,獲得的悟息再次向那石碑上的這道文字掃射。易南大有如恍然頓悟之感。

“前輩 ,我來回答!”

易南從苦悟中醒來,他睜開發雙眼,兩眼如天空的明星,爍爍發光。

似乎能看透宇宙,一股頓悟宇宙玄機的氣息悄然產生。

易南迅速道來:

“所謂,天一生水指的是宇宙的變化,為水化為最客觀的表示,這裡符合宇宙兩個最基本的特質。一切都是不變的,都是水,一切又永遠變化,水

隨器而顯形。”

“地六成之”,天本是一,一為源頭,地配為六,成天地之數。合而成性。都是物質世界顯現不同的狀態,這個六,是物質世界的第一種顯形。門是一加五的結果,是物質世界出現是地,內部已具備的五種變化狀態。”

這時,石碑上的文字再次的變換。

易南知道,他回答對了,只要回答正確,石碑上的道文便會自動的變化,或者隱去,或者變化成其它的符文。

易南看到,石碑上的道文既然再次的變化,便代表著考驗還在繼續。

現在,易南充滿了自信。

他並不需要再靠著靈魂分身去感悟,自己的靈魂感悟力,也比過去更超然了。

這時因為,一來,他和靈魂分身心靈相通,在靈魂分身感悟時,他的第一靈魂便同時感悟了,並且,由於感悟了天道,所謂一通百通,易南對其它的感悟自然也如開了天竅一般,完全是水道渠成的事。除非,石碑上的問道是超出這次許多,到了問仙的地步,那易南才無法明悟。

等於說,只要不是問仙,在問道中,那怕是巔峰之道,是天難境的問題,易南也可能感悟了。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石碑上再次浮現出了神秘道文。在道碑周圍,由於道文的不斷隱現,周圍充滿了神秘的氣息,似乎把宇宙中的源氣都給引動而來。

宇宙中的源氣,就是天地初開時的混沌之氣,充滿了無尚的力量。

易南似乎也感覺到了一種不同於自己以往所吸收的天地和山川靈氣。

如今的他,六感巨強。

所謂六感,是眼、耳、舌、鼻、身、意。

這六感,易南已經修煉到了極致,易南覺得,他甚至還修煉出第七感,或者第八感。

只是,在人界、包括修真界、甚至是妖界、魔界、並無第七感或第八感之說。甚至在仙界都沒有第七感之說。

但是,易南自認為,第七感是一定存在的,不光是他自己強烈的感到自己有第七感,他認為修道者都有第七感。

只不過,第七感沒有人提出來罷了,也許第七感就是悟感。

易南估且的把自己的悟感當成第七感,這種感覺不同於第六感的意感,或是意念,而是悟感。

這是一種彷彿從天外突然傳來的奇光,漂浮在他的靈臺空間,讓他有種洞徹天地的感覺。

易南緊緊的抓住這種感覺,生怕一逝永去。

這時,在易南的識海空間中,忽然出現了一口道井,這口井呈八角形。

在道井的石壁上,刻著一個道字,這個道字,極為古老,很是象形,就像是上古文字剛發明時,初寫的道字一般。

隨之,雲海從道井中翻騰而出。

雲海散出,易南看到,道井中,有銀色的水波,水靜如鏡。

易南看到,水波突然凝聚,化為了四個大字“天一生水”。

易南微微一笑,透過水面,易南看到了天道。

易南凝神道:“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在下認為,空間的神奇作用是持久不變的,它好像是一個玄妙的母體。而這一母體的生產之門,就是孕育萬物的源頭。空間永遠存在,修道者用之永遠不盡。”

道碑再次變化,又飄浮出幾個道字?

“何為道之本、道之中、道之末、道無為、道虛?”

易南閉目凝視,再次的看著自己的靈臺中的那口道井。

道井如鏡,再次的給出了答案。

易南由於悟道,他的身體在無形中,也充滿了一種玄妙的能量,他的眼神也散發著宇宙的光芒。

這時,易南抬頭望了眼高空,似乎想要透過歸墟仙殿,看到宇宙的星辰的執行軌跡。

很快,易南收回眼神,胸有城府地說道:“道之根本,其實就是自然。而自然者,它自己如此,即無一切它自己之外的心意神和接觸改變的運化。以此,故道經,皆千說萬說,無為、無往、無相、無體、無有、無無等等。只是讓修學者,不要以自己的心意神去改變道的運化。見如不見,聞如不聞,知如不知,覺如不覺,有而當其無,盡量減少參與,以至於我無為而道無所不為。自然而然運化以至身與自然運化同一,名為得道。道之本為先天道。”

“道之中為後天道。道之中者,也是自然也,自然者,它們(他們、她們)自己如此,即無我自已的心意神和接觸改變的運化。後天之道,源自先天之道,後天之道是先天之道的表現。先天之道表現為:無中生有,有中反無。柔弱勝剛強,以德而化,天下歸。勢未成,需靜守,勢已成,自向前。陰陽反覆。陰陽相合。瓜熟蒂落。功成身退。”

“道之末者,為左右之道。也是自然也,自然者,它他、她自己如此,即有我與它、他、她的心意神和接觸改變使它、他、她形成現在、過去、未來的運化。”

“道無為是道之子,它是道的本性,道的體現。天道自然無為,道‘無為而無不為’。它什麼也不做,但是什麼都做成了。天得到它,變得清朗;地得到它,變得寧靜。無為的思想貫穿‘道’的本質。無為而無不為。修道者堅持無為,就能早得天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道虛。虛是道的狀態,它無形無象,無處不在,沒有邊際。它又無時不在,無始無終,它是最大的虛空。它產生出萬物,也是萬物的宗主;它裝載著萬物,永遠也裝不滿。它的作用無窮無盡,道虛的作用就是無的作用。它能化解萬物的矛盾,協調萬物的關係,與萬物混而為一。”

道碑再次變化,一道雲霞在道碑下突然產生,雲霞中射出了粉紅之光,映照得天地,都呈現出一片粉紅異色。

恍惚間,道碑隱入了雲霞中,這時,在雲霞中,出現了一位身長十丈的老者。

他眉眼皆白,背也很駝。右手杵著一枚銀色柺杖。拐的上部,有個鳥頭。